连日来,东莞市科技局会同市委组织部,组织了一批科技企业赴成都、绵阳,与电子科技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开展引才专项活动,促进研究生联合培养和产学研考察对接。

这是东莞首次组织科技企业“走出去”跨省招才。近年来,东莞克服本土人才培养数量少、企业缺乏招才渠道等难题,深化高校院所与企业的供需对接,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引才格局。

让人才培养走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实践最前沿

来到广东大族粤铭激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族粤铭”)的车间,只见技术人员操控激光设备,在钢板上雕刻图案,伴着飞溅的火花,短短3秒,一个“V”字手势造型就被切割出来。

最近,大族粤铭一层楼的员工宿舍正在重新装修,将多人间改造成双人间,设施提升、环境升级。为什么?为了让新引进的研究生安居乐业。

大族粤铭引进研究生,要从去年说起。当时,公司参加科技局组织的一场活动,认识了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郭磊,双方在工业互联网研究领域相谈甚欢,一拍即合。郭磊派了5名研究生来到大族粤铭,双方共同推进项目,培养人才。经过一年多的攻关,预计今年8月,这个工业互联网第一阶段的系统将推向市场。

大族粤铭副总经理王军介绍,如果没有工业互联网,激光设备就像一个个信息孤岛,没有互联互通。他们新研发的应用于激光加工的工业互联网系统,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实现对激光设备的一系列功能升级:整合设计资源,客户可在云端找寻加工图形方案;实现交互设计,北京和东莞的设计师可以协同配合;打通了材料端,切割工艺可随时调用;打通设备端和客户,更好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对企业而言,这个系统将促进大族粤铭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对行业而言,这个系统为激光设备工业互联网的标准化奠定了基础。

最近,在科技局组织下,大族粤铭相关负责人前往电子科技大学、西南科技大学,举办激光应用的专题讲座,与校领导、师生深入交流,并与电子科大签约共建研究生工作站。

“时间有限,大家都感到意犹未尽。”王军说,以前企业和院校的合作是项目制,项目做完人就走了。现在不一样,双方共同培养人才,在高校教学考评制度和企业实践需求之间求共赢,长期合作,这样培养出的人才将成为企业真正的财富。

年轻人不愿进制造业企业,这是困扰很多企业负责人的难题。在西南招才之行中,王军也遇到了这样的难题。他与某校一位计算机学院的教授沟通,希望引进计算机专业的硕士、博士人才。但这位教授告诉他,学生还没毕业,就被很多互联网大厂以高薪抢走了。

这次与电子科大签约共建研究生工作站,就是大族粤铭主动出击、争抢人才的举措。

近期,电子科大的校领导将来访大族粤铭,沟通研究生工作站的共建方法。双方将结合企业需求和学校教师研究方向,在激光设备核心器件领域加大研发,在新能源汽车、芯片封测等新兴行业投入力量,让研究生培养走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实践的最前沿。

回忆西南招才之行,王军说:“要让更多年轻人愿意投身制造业。通过项目合作,把人才培养出来、留下来,才是企业真正的财富。”

促进学校和企业的供需对接

“参加这次跨省引才,最大的感受是促进了学校和企业的供需对接,真正从需求端出发,让引才工作更加精准。”广东省智能终端工业设计研究院执行院长任炎芳说。

广东省智能终端工业设计研究院(下称“研究院”)由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发起成立,是工信部认定的首批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培育对象。

学校和企业是两个不同的环境,这也是招引人才要突破的障碍。任炎芳回忆,曾经有3名研究生到华勤实习,却因课题与企业研究方向不符而离开。东莞跨省引才,有助于打破从学校到企业的障碍。

“初心不改,匠心前行”是本次研究院到高校宣讲、招引人才的宣传主题。电子科技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的教师学生都饶有兴致,双方进行了详细的沟通,针对研究生共同培育项目进行研讨,推动相关项目的对接。

在企业分享环节,研究院详细介绍了企业文化、发展定位、研发基础、岗位情况等,主要招聘高分子材料、光学、声学、天线仿真、贴片等领域的技术人才,招募具有博士及以上学历的热设计工程师、光学设计工程师、声学工程师、射频工程师、自动化架构师、视觉算法工程师、天线工程师。

“这与过去泛泛而谈的引才是不同的。”任炎芳介绍,在技术需求上,他们详细列明了需求内容、技术指标和完成期限;在岗位需求上,每一个岗位都有具体的学历要求、实践经验要求和产业应用方向。

过去,研究院需要开展宣讲会、招聘会寻找人才,专业对口的博士人才十分难求。如今,通过龙头企业的市场需求拉动,科研平台的技术创新驱动,走进高校针对解决公司的技术痛点寻找人才,更加有助于招引和留住人才。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引才聚才能力

近日,东莞市科技局局长卓庆、副局长钟靖平率团到访电子科技大学,与学校研究生院举行“东莞专项”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会议,并举行了由亿嘉和科技、优利德等东莞12家联合培养企业、高校导师、“东莞专项”研究生三方参加的校地交流会。

东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组织企业和科研机构到西南招才,是因为电子科大和西南科大的专业领域跟东莞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关键核心领域相契合。

虽然这是第一次组织科技企业“走出去”招才,但东莞西南招才工作已经开展了5年。通过近5年的努力,东莞累计吸引超过200名西南学子来莞联合培养(实践),参与了95个校企科研项目合作。

当前东莞招才引智工作存在两个堵点:一方面,东莞硕士、博士的学位授权点较少,人才供给不足以支撑产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企业对接高校院所的渠道有限,招才成本高。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东莞正在构建多层次的引才格局。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的引才聚才能力。以强化散裂中子源科学功能为重点吸引高端科研人才,已集聚超过380名中科院高端科研人才常驻东莞;建设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已集聚双聘和全职科研人员超过900名;促进新型研发机构提质增效,东莞与国内著名高校院所共建32家新型研发机构,集聚了来自海内外各类科技人才3300多名。

实施科技人才项目招才留才。实施省市创新科研团队项目,共引进省市创新科研团队91个,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500多名;实施名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计划,来自153所国内外高校院所超过2617名研究生来莞培养(实践);实施科技特派员计划,累计派出91支科技创新服务小分队,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07项。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氛围。打造一批引才引智品牌活动,如粤港澳大湾区院士峰会、高层次人才活动周、海外人才专家东莞行、“人才东莞”推介等一系列活动。其中,院士峰会自2018年首次落户东莞以来,已累计邀请了218名海内外院士、超过700名专家学者出席活动;优化外籍高端人才审批和服务,截止今年2月,在莞工作外国人数量为4827人,仅次于深圳和广州;落实境外高端人才认定及个税补贴政策,近两年受理境外高端人才个税补贴申请达1838人次,累计发放个税补贴超过1.87亿元。

是人才,进莞来。东莞构建立体引才格局的创新探索,将吸纳更多人才,共襄“双万”城市发展新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