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优化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上季末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350%以上的”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投资余额可达到上季末总资产的45%。

从5%的投资比例上限,经过十年的时间,逐步放宽到30%,到现在进一步放宽至45%。监管意图明确,一是引导保险资金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二是积极发挥保险机构作为资本市场重要机构投资者的作用。

投资比例监管不再“一刀切”

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及风险状况等指标,《通知》确定了八档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其中,达到最高标准“上季末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350%以上的”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投资余额可达到上季末总资产的45%;而保险公司“上季末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足100%时”,则立即停止新增权益类资产投资。

“对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投资实行差异化监管比例,改变以往监管政策‘一刀切’和‘差公司生病、好公司跟着吃药’的情况。”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总体来看,《通知》可以为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带来更多资本性资金,对市场的影响是积极正面的。

天风证券研报显示,若仅考虑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这一指标,按照一季度末的数据,在其梳理的168家保险公司中,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可达45%的有33家,可达40%的有8家,可达35%的有26家,维持在30%的有36家。中国人寿、太保寿险、泰康人寿、新华人寿、人保财险、太平财险等行业大中型公司投资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上限将由原来的30%提高到35%。

当然,也有少数需要调降投资规模的保险公司。天风证券研报显示,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降为25%的公司有45家,降为20%的有18家,降为10%的有2家。

“部分保险公司需要执行较低的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从这些公司现有资产配置看,实际涉及调降规模的公司数量并不多。”上述负责人表示,对于少数需要调降投资规模的保险公司,《通知》设置了较为灵活的过渡期安排:一是现有投资超过规定配置比例的,应当在12个月内逐步调整到位;超过集中度比例的,不得新增相关投资,但无需卖出。二是对处于风险处置的保险公司,银保监会将综合考虑公司实际和外部环境,按照“一司一策”的原则,制定更为稳妥的比例调整和过渡期安排方案,平稳有序处理。

此外,《通知》还规定,因偿付能力大幅下降、监管处罚、突发事件、市场变化等情况导致超比例的,保险公司应当在6个月内调整至满足监管规定;如市场波动较大或有可能引发较大风险时,可申请延长调整时间。

总体来看,《通知》已经综合考虑不同情况,均设置了相对较长的过渡期,避免对市场造成不利影响。

上市险企释放资金超万亿元

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投资实行差异化监管比例,究竟能带来多少增量资金呢?

从资金量庞大的上市险企的情况来看,根据2019年各上市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总资产数据计算,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保五家上市险企将分别释放权益投资空间4496.1亿元、4753.7亿元、3127.8亿元、1457.7亿元、1640.1亿元。

从行业来看,招商证券推测,保险机构权益类投资比例每增加1个百分点,将带来近千亿元资金。截至一季度末,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余额为4.38万亿元,占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22.57%。其中,长期股权投资1.95万亿元,占比10.05%;股票1.54万亿元,占比7.95%;股票型及混合型基金0.54万亿元,占比2.76%。可见,在保险机构的权益类投资中,股票投资、股票型及混合型基金投资分别占权益投资的35.16%和12.33%,合计占比为47.5%。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 19.7万亿元,其中,股票和证券投资占比为13.25%。招商证券研报推算,同期,保险机构股票投资规模可能达到1.6万亿元,占同期全部A股自由流通市值的6.42%。以目前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9.7万亿元为基础,保险机构权益投资比例每增加1个百分点,则有望为资本市场带来约935亿元资金。其中,包括直接股票投资增量资金692亿元和通过基金投资的间接增量资金243亿元。

不过,“近20万亿元险资整体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提升十分有限。经我们测算,差异化监管下险资总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上限由原先的30%仅提升至30.9%,实际增量贡献非常有限。”国盛证券分析师马婷婷认为,《通知》意图更多在优化结构,引导保险公司开展审慎投资和稳健投资。

为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带来更多资金

从《通知》内容来看,确实还提出多方面要求,特别是引导保险公司开展稳健投资,切实防范投资风险。比如,在投资理念方面,要求保险公司应当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和审慎投资原则,健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在配置策略方面,明确保险公司应当根据上市和非上市权益类资产风险特征,制定不同配置策略,强化投资能力建设,重点配置流动性强、业绩较好、分红稳定的品种;在投后管理方面,规定保险公司应当设置专门岗位,配备专职人员,切实加强投后管理;在资产分类方面,要求保险公司应当严格遵守资产分类的监管要求,按照不同类别资产的风险因子,准确计算偿付能力充足率。

“这次差异化的政策松绑,预计短期的信号意义强于实质意义。实质意义是更注重长期服务于资本市场的改革,为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带来更多资本性资金,真正发挥长期资金的资本市场稳定器、压舱石的作用。”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截至一季度末,险资持股市值达到1.2万亿元,在机构投资者中排名第四,除了排名第一的一般法人外,排名第二、第三的基金和陆股通与险资占比相差不大,三者分别占5.58%、4.64%和4.50%。

另外,上述人士表示,对保险公司来说,此次调整将有助于保险公司化解低利率环境下的利差损问题,通过加大优质资产投资,如高分红标的与举牌行为,减少周期性的波动。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中保险资金动作频频。截至7月14日,保险公司举牌次数已达16次,超过2019年全年的10次。其中,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广核电力、中国光大控股、大悦城、国创高新、顾家家居等11只股票备受险资青睐。

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也表示,当前通过分类监管和适度提高投资比例,意图引导保险公司开展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和审慎投资,推动权益投资回归服务保险保障业务的本源,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资本性资金,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付秋实)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