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高峰

“禁止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谢谢配合。”

昨天傍晚,一名中年男子推着一部电动自行车走入长宁区海信花苑居民楼。刚进电梯轿厢,立即被智能摄像头捕捉到,伴随着灯光闪烁,一段语音提示反复响起,同时电梯门也始终处于敞开状态,停止运行,直到电动自行车被推出电梯,才停止报警恢复使用。

记者昨天从上海长宁警方获悉,为了杜绝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造成火灾事故,长宁分局江苏路派出所全力为群众办实事,对36个小区的90部电梯试点安装“梯控”,确保“车不入楼”,得到居民群众的好评。

今年5月10日,成都一小区发生电梯内电动自行车爆燃事故。导致5人受伤,其中包括一名仅有5个月大的婴儿,引起社会强烈关注。

“其实在此之前,我们已调研发现辖区电动自行车楼道充电火患突出,今年直接引发的火灾就有3起。”江苏路派出所所长朱俊晔昨天告诉记者,为了破解电动自行车进电梯的顽症,今年4月初,江苏路派出所就决定在充电乱象较为突出的海信花苑进行“梯控”项目试点,对4部电梯实施智能化改造。

经过充分协调,仅用了2周,派出所就完成了各方动员,4部电梯成功安装调试并投入使用。

“零”的突破,得到群众的点赞支持。派出所总结经验,推广试点,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广泛发动各电梯小区开展宣传,推动物业公司出资参与建设。对那些有安装意愿但资金筹集困难的小区,则按照“物业出一点、居民拿一点、街道托一点”的众筹模式,打通“梯控”建设的堵点。

“我们对36个电梯小区的90部电梯进行了细致排摸,力争‘应装尽装’。”江苏路派出所教导员张佳告诉记者,目前建成和在建的“梯控”电梯已有48台,剩下的42台将分两个阶段推进落实,做到“全覆盖”。

“堵”的同时,派出所也充分考虑居民充电需求,配套推出“四个一”的举措:划定一片专门区域,安装智能充电桩;组织一轮入户宣传,普及电动自行车安全停放和充电知识;开展一次集中整治,及时清理“僵尸车”和“飞线”充电隐患;组建一支巡防队伍,设立小区公约,对违规居民开展劝阻。

“这些措施同步推进后,2个多月来涉电动自行车火警做到了‘零发生’。”张佳说。

“除了动态隐患清零,今年我们还探索多种方式为群众办实事。”朱俊晔告诉记者,比如通过“错时停车”,化解愚一小学校门口的交通乱象;联合网红商家开发台卡、餐垫、封包贴等多种形式宣传品,对青年人开展反诈宣传;建立“一网联防”机制,加强道路疏导,快破民生“小案”……这些主动作为,不仅群众点赞,也让更多民警感悟初心。(记者 潘高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