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今年以来,日本等国家纷纷受到输入型通胀的影响,但日本央行坚持超宽松货币政策,以期支持经济复苏。不过,随着通胀形势愈演愈烈,日本央行行长将易主,日本告别“低利率时代”的可能性日益引起关注。但是,鉴于日本经济存在“结构性问题”,政策转向也可能带来一系列深刻的负面影响。

政策转向?

今年以来,受国际大宗商品涨价、美联储激进加息等因素影响,日本也面临着通胀高企、本国货币大幅贬值的局面。不过,日本央行没有追随其他国家的央行采取加息举措,维持了近年来的超宽松货币政策,这主要是因为日本的经济形势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包括长期低迷、政府负债严重。而加息将会抑制需求、对财政形成重压,并加重企业债务负担。

舆论预计,在19日至20日举行的货币政策会议上,日本央行将选择保持当前的政策宽松力度,即将短期利率维持在负0.1%的水平,并通过购买长期国债,使长期利率维持在零左右。

不过,日本央行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加息压力。随着形势变化,日本央行政策转向的可能性日益引起关注。

首先,日本的通胀形势并没有像日本央行所期待的那样“自然冷却”。官方数据显示,日本的核心消费价格指数(CPI)于10月创下40年来新高,同比上升3.6%。

路透社的最新调查显示,随着企业日益将高昂的能源、食品和原材料成本转嫁给家庭,日本11月的CPI可能再度触及40年来高位,核心CPI同比涨幅可能达到3.7%。有分析指出,虽然能源价格的上涨速度正在放缓,但食品价格持续上涨仍在推高物价。

其次,日元持续处于弱势地位,并在企业经营、劳动力等方面产生连锁反应。今年以来,日元对美元贬值约30%,一度跌入150日元兑1美元区间,为1990年日本泡沫经济时期以来首次。一时间,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的健康状况引发担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