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放眼宏观,在大环境之下哪个行业又不是如此呢,关关难过关关过,只要我们熬过凛冬这最后的寒冷,静待明年,春暖花开!

文 | 金融八卦女特约作者:阿丰

2022年岁末将至,马上就是各家企业“秋后算账”的日子了,银行系统更是如此。

从银行人最厌恶的任务指标来看,银行的任务按照季度考核,其中年终指标是最重要的一环,这关系到银行的KPI、年报的制定、行长的业绩、员工的年终奖等等...大家一年的辛苦最终如何一锤定音,就看这一搏了。

所以哪怕听着再头疼也不得不重视。银行是怎样准备过年关的,银行人又如何看待?我们访谈了五位银行圈内人士:

当奥密克戎遭遇年终冲刺...

平平 国有行 二级分行部室

随着12月各地疫情政策的放开,行里“阳”了的同事也逐渐多了起来。 正巧赶在年末冲刺阶段了嘛,对我们来讲感触最深的就是两点:

第一,心态上的变化。得益于市里重视防疫,外加我们行防控工作做得不错,疫情三年以来我们行没有一个阳性病例发生,所以之前觉得阳性离我们还很远。从政策放开不知道第几天开始,朋友圈里第一个好友晒出了自己的“两道杠”截图,不出一周,同一层办公的同事也相继倒下。看着朋友圈里的内容从“指标”、“冲刺”过渡到“晒体温”、“汇报病情”,确实感慨挺深。到现在,第一批倒下的同事已经陆续转阴返岗,还没“羊”过的同事从恐惧担忧到逐渐躺平,好奇自己将会是啥症状...不得不说奥密克戎对我们的心态是一次锤炼,更要感恩国家对我们的保护,我们的感染期才能硬生生地往后拖了三年呐!

第二,应急的机制。由于是初步放开,我们行没有任何的先例可以参考,哪个同事哪天中招根本无法预测。所以只能从下到上每日统计感染和居家人数上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封闭或是轮流值班的制度。银行承担着服务百姓的社会责任嘛,如果能够保持低位运转,那么肯定遵循“应开尽开”的原则;如果机构未感染人数不足以支撑运转,那么上报暂停营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