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嘉俊 方思琪)
共庆家国兴盛,共享和乐团圆。9月26日晚,《智汇聚湾区 黄埔芯画卷》2023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迎中秋庆国庆晚会在黄埔区科学广场顺利举办。现场社会各界群众近千人、各直播平台约22万人参与和观看了晚会,共同庆祝祖国74周年华诞,迎接传统中秋佳节。
本场晚会由中共广州市黄埔区委宣传部、广州市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黄埔区科学技术局、广州市黄埔区联和街道办事处、广州市黄埔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广州市黄埔区文化馆承办,以一场高规格文化盛宴,展示黄埔区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的精神风貌,共同谱写湾区新画卷,奋进新时代,耀启新征程。
赓续黄埔文脉 展现多元之美
三大篇章铺展黄埔发展长卷
晚会由科技与舞蹈互为配合的群舞《旗·盛》开场。表演者挥舞着LED发光编程旗,摆出各种图案和文字,配上活力四射的群舞,和大屏幕上的视频互动交融,展现黄埔区作为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魅力。热烈的气氛与绚丽的灯影瞬间点燃现场观众情绪。
随后,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实验学校、黄埔区龙狮协会青少年带来了醒狮+武术表演——《醒狮武动耀黄埔》,朝气蓬勃的少年们流畅娴熟地舞动着狮子,行云流水地打着武术,引得现场观众拍手喝彩。节目以新一代之姿,传承广州黄埔的非遗“醒狮”文化,一批批“雄狮少年”让传统文化不断发展,焕发新活力。
一首著名作词人车帅填词的《建设者》,由一群身穿工地马甲的“城市筑梦师”唱响,这首歌不仅是他们自己的歌,也歌颂着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取得的成就,赞美建设者们为此付出的汗水与青春。而一首由女声小组演唱的《小小的湾 大大的湾》,以极富寓意的歌曲配合湾区视频全景展现,歌颂大湾区美好明天......
晚会上,澳门翁氏魔术表演吊足了观众胃口。翁达智老师曾获中国魔术最高荣誉金菊奖、世界最高荣誉梅林奖等,这一次,他带来了亲自设计的魔术,主题为《中国红》和《平湖秋月》,融合中国古代“戏法”和外国魔术表演形式,以创意多变、独出心裁的魔术表演,带领大家走入这个中西融合的魔术世界。
除此之外,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歌手联袂《港乐传情》的串烧歌曲,用代表粤港澳大湾区的精神文化,融合多种的流行元素、脍炙人口的港乐,表达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湾区人努力拼搏的精神,致敬大湾区每一位建设者,献礼祖国母亲。
“迎中秋庆国庆晚会以‘庆祝国庆七十四周年’为主题,贯穿‘黄埔长卷’主线,以黄埔千年文化的宏达叙事与奋力拼搏的奋斗者姿态,讲好黄埔故事、湾区故事,融合与创新并重,民族性与国际化并驱。”黄埔区文化馆馆长张铭丽表示,晚会围绕“潮起东方、踏浪而行、奔涌向前”三个篇章,运用大型歌舞、街舞、魔术等艺术表现形式,集中展现在一代代人奋斗努力建设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的发展历程。通过文化、艺术、科技相融,展现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奋进魅力,呈现一场穿越千年的“黄埔变奏曲”。
“黄埔是广州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集聚发展区,‘黄埔区正在打造成为企业和人才离成功最近的地方!’这并不是说说而已。我们很荣幸能够为黄埔区的高质量发展添一份力。”黄埔区知名企业家代表邢宝伟表示,感谢这次活动,不仅让我们有机会聚在一起欢度佳节,更是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分享科创的喜悦和骄傲。“我们也通过本次活动受到启发,去思考,如何让科技发挥更大的作用,以及如何更好落地融合。”
科技与人文齐飞 创新与传承同在
文化的嬗变在碰撞中发生,也在融合中沉淀。在获得过广州市第四届原创音乐舞蹈大赛金奖的曲目《单指琴缘》节目中,电吉他与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单弦”合奏,巧妙融合中国音乐、管弦乐、流行音乐等元素,听感饱满,动人心弦。
值得一提的是,晚会表演还融入了AI元素——《智能舞动》除了真人跳街舞,还有一群小机器人跟随节奏舞动起来,不仅可以挥舞手臂,还能扭动身躯,灵动而有趣。
“这是我第一次参与到这种表演形式中,有一群不一样的‘舞伴’,我感觉非常有意思。艺术与科技相结合,原来可以产生如此美妙的化学反应。”演职人员代表在采访中表示,机器人跳起舞来是黄埔智造新时代的一个缩影,自己将更加坚信科技创新的力量,也更加期待未来科技的发展。
钟先生一家三口早早来到现场,从开始到结束,他眼睛一刻也没离开过舞台,“整个晚会内容非常丰富,很多节目都是通过时尚化、年轻化表达传统文化,既高大上又很接地气。让我深切感受到黄埔区文化氛围之浓烈。”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单弦和电吉他合奏,“之前我也没有在现场听过,今天感觉就是一种享受。在中秋佳节和国庆节之际,也祝愿大家月圆人更圆,祝祖国国富民强。”
场内,“科技+艺术”相结合,通过声、光、电丰富的呈现形式,展现给观众一场丰富多彩的黄埔区传统文化盛宴。场外,打造“传统+科技+文旅”的黄埔夜经济模式。在建设“羊城夜市”城市夜间消费品牌的政策背景下,以片区区域特色,召集科技企业为夜市市集作产品展示,丰富的展品吸引了不少“粉丝”现场参与互动。
集市通过打造一系列趣味化、科技化、年轻化的活动内容,再融入黄埔文旅元素,结合黄埔区地标性文化景点,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动员人民群众亲身感受非遗文化民俗,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吸引更多年轻群体的关注及参与,助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