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罗拉
(相关资料图)
5月12日,在OPPO作出终止造芯的艰难决定后,段永平在雪球上回复网友说:改正错误要尽快,多大的代价都是最小的代价。
从2019年成立哲库科技开始,OPPO的自研芯片之路走了4年,期间发布了两款产品:2021年底的影像NPU——马里亚纳MariSilicon X;2022年底的蓝牙音频SoC芯片——马里亚纳MariSilicon Y。
从主动选取世界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为项目代号来看,OPPO对自研芯片的难度和风险是有一定心理预期的。
对于国内手机厂商而言,有底层技术自研的决心和追求值得敬佩,但在当下,这未必是一个必选项。全球芯片专业分工已经相当成熟,而在手机低迷时期以芯片设计寻求差异化突破的成本过于高昂。
否则OPPO创始人陈明永不会前脚高调宣布未来3年投入500亿元,后脚便就地解散了3000多人的芯片研发团队。
对于哲库的突然折戟,一位芯片行业投资人说,他并不感到意外。「估计OPPO之前对开发一个大芯片的难度没有充分的预知。」
该投资人告诉《降噪NoNoise》,大芯片的烧钱程度超乎想象。一个7纳米的5G芯片,一次流片费用就要2500万到3000万美元。这还不算人力开发成本。
芯片行业人力成本也不低。投资圈有个粗略的人力成本测算标准——算上社保、公积金等,IC设计公司一个人平均每年要100万元。如果照此计算,OPPO芯片团队3000多人,一年仅人力成本得有30亿元上下。
自研大芯片需要财大气粗:如果放到2019年,OPPO的这股心气儿还有现实支撑——当时智能手机行业颓势只能说是刚刚显形——OPPO当年全球出货量1.143亿部,同比略有上升;到了2022年,国内手机出货量跌回十年前,手机厂商开启比惨大赛——小米出货量为1.5亿台,同比下降19.8%;OPPO出货量为1.0亿台,同比下降22.7%;vivo出货量为1.0亿台,同比下降了22.8%。
曾经的雄心此刻变成了段永平眼中需要改正的「错误」。
即便OPPO不差钱,大芯片研发难度也会是个挑战。上述投资人曾在芯片公司任职,「自研SoC芯片特别可怕,复杂度太高。」
从架构设计上来看,大芯片难在复杂的应用性上,正向设计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手机类消费硬件研发周期相对较短,一般6-9个月,最长12个月,但大芯片从立项到成功流片,可能要一年半到两年时间。
即便时间达到了,芯片能不能成也是个未知数,不能保证一次成功。比如华为海思2006年的第一代产品K3V1 几乎堪称「灾难」,因为方向性错误,这款芯片没上市就宣告失败。
在芯片设计出来后,还有逻辑验证等环节的考验。上述投资人解释,做一个大芯片如同厨师置办一桌满汉全席,工具、食材、烹饪能力都要到位。计算功能模块、多媒体模块、图形处理模块有些是自研,有些则是外部采购,这其中还要涉及适配的问题,方方面面都需要专业积累,以及系统性整合能力。
比如芯片公司紫光展锐,从2.5G开始研发,一直做到5G,中间有技术的继承性;但OPPO自研芯片是从零开始,相较之下难度更大。
在手机芯片领域,早年德州仪器、ADI、英飞凌、博通、高通、联发科等芯片厂商均有布局,但竞争到最后,市场只剩下高通、联发科等几个主要玩家,这背后是有一定道理的。
至于手机厂商自研芯片,在苹果、三星、华为之外,似乎还没有看到成气候的厂商。在OPPO之前,小米也曾雄心壮志,但首代澎湃S1表现不佳,小米此后转变设计方向。在业内人士眼中,小米已经撤离大芯片这个战场。
提到国内厂商自研,外界总喜欢拿华为海思作为对比。
但据接近海思知情人士透露,海思的IC设计也不是突然起来的。
海思前身——华为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在1991年就启动了集成电路设计及研发业务,「华为从国际芯片厂商身上学到了太多东西」,该人士记得,华为最早与国际芯片大厂德州仪器、富士通等合作,请后者设计专用芯片。德州仪器当年还派了一个10多人的支持团队,专门驻守在深圳华为公司附近的办公室,这些合作为华为在IC设计上提供了技术和人才的积累。到2004年,海思宣告成立。
海思早年的研发也不顺利。第一代产品研发了3年,但成品糟糕到连采用该方案的工程机没有。直到2015年的麒麟950的问世,才让华为手机立住了高端机的形象。也是从麒麟950开始,海思开始集成自研的ISP模块,这让华为可以从硬件底层优化拍照处理。这也是后来小米、OV做自研芯片的底层动力。
不过有海思前员工在知乎上说,从2014年开始,海思才开始收入为正,此前连亏十年,要不是有华为这棵大树,估计也承受不住。
从这个维度来看,因「面对全球经济、手机市场的不确定性」而弃坑的OPPO值得理解。
仅从知识产权积累数量来看,OPPO大概是国内手机厂商除华为外最为激进的一个。
根据今年3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最新报告,OPPO以1963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位列申请人排行榜全球第六位,专利覆盖主要领域包括5G、影像、芯片、创新形态、充电等。彼时OPPO还表示要坚定投入底层核心技术,用关键技术解决关键问题。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哲库上海子公司拥有近 200项专利,其中大多与半导体相关。
专利布局数量、质量和方向,一定程度代表了一家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和野心。
伴随OPPO自研芯片项目的终止,只能说,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