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立33年,Arm有望成为年内美股最大IPO。芯片赛道,国内企业还有哪些机会?铅笔道作者丨直八

今天,一个年度最大IPO出现。

北京时间今日凌晨4点,软银旗下的Arm公司正式递交招股书,冲刺纳斯达克。


(相关资料图)

此前有报道称,Arm希望通过IPO筹集约100亿美元,估值或突破600亿美元(4375亿RMB)。

以此数字计算,Arm有望成为今年以来全球最大IPO。

Arm是一家很神秘的公司,成立于1990年,至今已经出货2000亿颗芯片,但公司从未上过市。因此,业务数据一直是块水下冰川。

Arm的业务定位也很神奇:是一家芯片设计公司,而非制造公司。

比如,它会把芯片架构设计好,然后授权给高通等芯片制造商,Arm则坐收版税及授权费。

这两项收入都可以来自芯片制造商。授权费是一种前置费,版税则是一种后置费,通常与芯片销售的具体数量有关。

在2022年四季度财报,Arm总营收约7.46亿美元,其中授权费约占40%,为3亿美元;版税收入占比约60%,为4.46亿美元。

2021-2023财年,Arm年收入分别约20.27亿美元、27.03亿美元、26.79亿美元;净利润分别约3.88亿美元、5.49亿美元、5.24亿美元。

据招股书数据,如果按价值计算,2022年搭载Arm技术的芯片价值约989亿美元,市场份额约48.9%;如果按版税收入计算,Arm的市场份额约1.7%。

目前,Arm的竞争对手几乎没有中国公司。

据招股书陈述,能与Arm架构芯片形成竞争的,主要是两款产品:一个是X86架构,背后公司是英特尔;另一个是RISC-V架构。

RISC-V架构是一个开源产品,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于2010年发布。它的优势之一是英特尔、Arm都需“上税”,而它是免费。

在国内,RISC-V的市场份额明显更高。据统计,RISC-V在全球的芯片出货量达100亿颗,而中国公司就占了50%。

因此,RISC-V可以视为Arm的一条鲇鱼,可能重演诺基亚、苹果、谷歌的竞争一幕。当年,安卓以免费开源赢得市场,最终与苹果iOS共分天下,诺基亚的塞班出局。

这也是国产芯片的机遇。从短期看,在传统芯片设计赛道,国产企业很难实现赶超,但却可能利用RISC-V弯道超车。

Arm很警惕中国市场崛起。

招股书提到了国内的多项政策,比如“中国制造2025计划”:旨在2025年以前,实现国内70%的半导体自给率。

Arm注意到了这种“国产替代趋势”。比如在“十四五计划”提到,要在半导体等核心技术领域,发展一批有全球竞争力的国内企业。

在同代技术面前,很少有国内企业能与Arm竞争,但也不是没有机会,比如可以借鉴燃油车策略,走“以市场换订单”的路线。

这就需要依靠一些合资公司,比如Arm中国。

Arm极度依赖国内市场:在其前5大客户里,排名第一的就是Arm中国。

后者可以理解为Arm的独家代理商,Arm将产品授权给Arm中国,分销给国内客户。

Arm在国内的绝大部分收入,都是通过Arm中国完成的。2021-2023财年,Arm中国占Arm的营收比例分别约20%、18%、24%。

而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公司的运营是独立的,并不受软银集团(Arm控制人)及Arm控制。

其股权架构为:约48%由软银集团控制,约35%由厚朴基金所有,约17%由其他中国公司所有。Arm大约间接持有其4.8%股权。

其中,厚朴基金由高盛集团中国合伙人方风雷创立,主投国内企业。

从该股权结构看,Arm中国有着较强的国内血统,存在着一定独立竞争机会。

尽管根据协议,Arm中国不能开发“处理器内核”,但可以研发衍生产品,只是收入的90%要被Arm分走。

而长远来看,Arm中国能为国产芯片批量培养人才,这是长期竞争基础。

综合而来,国产芯片的突围上策在“RISC-V”,中策在“Arm中国”及其他合资企业。

当然,最终的上上策还是“弯道超车”:避开同代技术竞争,直接切入下一代芯片——参考新能源汽车的行进路线。

今年6月,中科院计算所用AI技术设计出了“启蒙1号”,这是世界上首个无人工干预的CPU芯片(基于32位RISC-V架构)。

在AI芯片赛道,已经有一批国产企业摩拳擦掌,争夺世界隐形冠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