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赵立竖 出品丨牛刀商业评论

北汽蓝谷和华为正在“深度绑定”。

8月15日,北汽蓝谷发布北京高端智能生态工厂建设项目变更公告,公告中宣布“为进一步深化合作,北汽新能源在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现有战略合作基础上,将与华为终端有限公司开展智选合作,首款车型定位为高端智能纯电动轿车。”


(资料图片)

另外,公告中还指出,“为满足新车型设计及投产需求,公司将现有BE22平台全方位升级,打造北汽新能源新一代高端纯电动智能网联汽车平台,升级后的BE22平台产品将由北京高端智能生态工厂负责生产。”

这对于北汽蓝谷来说,成为了首家参与过华为HI模式和智选模式的车企。

北汽需要像华为这样的帮手,曾经的纯电七连冠北汽蓝谷,如今并不好过。

最近,北汽蓝谷发布了2023年上半年业绩预亏公告。报告显示,北汽蓝谷预计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8亿元到-21亿元,依旧将出现亏损。

北汽蓝谷近三年的净利润一直为负,承受着巨大的财务压力。2020年到2022年,北汽蓝谷净利润分别为-65亿元、-52亿元、-55亿元,合计超过170亿元,加上今年上半年的20亿左右的亏损, 北汽蓝谷3年半时间里,累计亏损超过190亿元。

曾几何时,北汽蓝谷是国内新能源汽车里的佼佼者,其子公司北汽新能源连续7年获得我国纯电汽车销冠。

然而,自从2020年起,北汽蓝谷便因为销量不断下跌,陷入到亏损的困境中,股价也从巅峰时的19.87元下跌到如今的5元左右,蒸发了超7成。

虽然汽车新能源市场正不断向好,但北汽蓝谷明显走下坡路,即便背靠华为依旧难以摆脱品牌定位不清晰、营销效果差等问题。陷入至暗时刻太久的北汽蓝谷,似乎离破局重振越来越远。

1、销量惨淡、利润亏损,盈利问题难解

在特斯拉的带动下,新能源车企越来越吸引市场的目光,成为炽手可热的蓝海赛道。

在国内,虽然早已涌现出不少造车新势力,但依旧有相当数量的传统车企正迫切想要转型,挤进赛道分一波羹。

北汽蓝谷作为入局早的玩家,一直备受业内关注,赢得了不少先机。

早在2009年,主攻新能源汽车赛道的北汽新能源便已经成立,是我国首家获得新能源汽车资质的企业。

由于布局够早,北汽新能源轻松抓住了“油换电”时代的红利,连续多年占据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冠军的位置。

2018年,北汽新能源借壳上市,更名为北汽蓝谷,登陆A股资本市场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股”。

本来北汽蓝谷上市是想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大展拳脚,没想到却成了品牌的高点。

2020年,随着政策补贴减少,加上新老势力冲击,北汽蓝谷销量出现断崖式下跌,业绩亏损严重。

据北汽蓝谷财报显示,2020年,北汽蓝谷全年销量仅为25914辆。而2019年时,销量还有15万辆,同比下滑82.79%。

此后2年半时间里,北汽蓝谷的销量始终一蹶不振。

财报统计显示,从2021年到2023年上半年,北汽蓝谷的销量分别为2.61万辆、5.02万辆、3.52万辆。

算下来,北汽蓝谷2年半累计总销量,还不如此前2019年一年的销量高。

反观其他新势力品牌2022年全年销量情况要乐观不少,蔚来和小鹏年销量都约为12万辆, 理想汽车销量约为13万辆,哪吒销量约为15万辆,广汽埃安销量更是高达27.1万辆。

这也意味着,北汽蓝谷这个曾经新能源销量的冠军已经跌落神坛,往日辉煌不复存在。

除了销量萎靡外,北汽蓝谷的财务状况也非常堪忧。

据北汽蓝谷财报显示,从2020年到2022年,北汽蓝谷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2.72亿元、86.97亿元和95.14亿元,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和不具备商业实质后营收分别为30.3亿元、49.8亿元、58.5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却分别为-66.21亿元、-55.43亿元、-58.37亿元。

看似北汽蓝谷营业收入不断上涨,但亏损却在加剧,尤其进入2023年后,亏损势头依旧在延续。

2、频繁更换掌门人

北汽蓝谷的掌门人不断更换,也成为了企业的不稳定因素。

最早,徐和谊在掌舵期间通过不断调整企业战略,成功盘活了北汽合资业务板块,留下了北京奔驰这个可观的利润奶牛,并助力北汽蓝谷在新能源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2020年7月,徐和谊因年龄原因退隐后,姜德义接手北汽集团成为新的带头人。

徐和谊并非出身于汽车领域,但姜德义多来年更是纵横房地产行业。

姜德义初接北汽集团时曾踌躇满志,并提出了“聚焦整车、零部件、服务3大主业,瘦身强体、创新驱动、改革赋能”的策略。值得一提的是,姜德义掌舵期间加大高端领域布局。

姜德义担任北汽蓝谷董事长时间不足半年。2021年1月,姜德义选择辞掉北汽蓝谷董事长一职,并由刘宇接任。

比起姜德义,刘宇明显更有经验。刘宇自2012年起就在北汽蓝谷工作,有着十来年的汽车管理经验,而且曾涉足过销售、采购、研究院等多个汽车业务板块,算是北汽蓝谷的老人。

在上任之后,刘宇首次发言就表示:“这是北汽新能源迄今为止的最低点,但也是转折点。”

而就在半年后,刘宇辞任北汽蓝谷总经理一职,由代康伟接任。

代康伟是北汽蓝谷赫赫有名的研发女将,在技术领域很有话语权。“刘宇+代康伟”也形成了技术+管理的组合架构。

可以看到,自徐和谊之后,北汽蓝谷的掌舵人几经变动,管理层并不稳定。

众所周知,北汽蓝谷曾经是依靠抢占低端市场,才成为销量王的。但随着下沉市场优势不再,北汽蓝谷就希望可以通过突破高端市场瓶颈,重新回到新能源第一阵营。

当时,北汽蓝谷推出了全新品牌ARCFOX极狐,刘宇甚至毫不避忌地提出全部复制学习蔚来服务模式,打造出造车卖车的“第四种模式”。

但如今看来,北汽蓝谷还有一定的差距。

3、背靠华为能挽局吗?

为了扭转颓势,北汽蓝谷一直都在自救,并努力攀上华为这个高枝。

尽管此前华为表示不会单独造车,但是并不排斥与车企一起造好车,其中合作的品牌就有北汽蓝谷。

早在2017年,华为就开启了和北汽蓝谷的合作历程,其旗下品牌极狐汽车与华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智能化转型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

这几年,随着新能源行业不断发展,华为和北汽蓝谷的合作力度也不断加大,在ICT技术与智能网联方面深度融合。

本应是强强联合的存在,但也有媒体认为,双方合作中,真正备受瞩目的其实是华为,而北汽蓝谷除了顶着华为第一车”的称号,其他方面明显已经沦为配角。

据《数科社》报道称,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北汽蓝谷从华为得到了很多,但失去的也同样多。在之前极狐阿尔法S 华为 HI 版发布会现场,本该意气风发的北汽极狐却失了C位,供应商华为在吸引大量行业眼球中,成了这款车的灵魂。对于北汽蓝谷而言,这是一种品牌的丧失。”

不过,抛开压错技术路线因素,北汽蓝谷技术落后,也和自身投入不足有关。

据财报数据显示,从2019年到2022年里,北汽蓝谷在研发上的投入分别为15.45亿元、15.82亿元、12.08亿元和16.5亿元。相比造车新势力“蔚小理”在研发费用投入基本完全不是一个层级。2022年,蔚来研发投入达到67.8亿元,比2021年投入翻了一番;小鹏汽车研发投入为52.1亿元,同比增长26.76%,研发费率达到了19.37%;理想全年研发投入67.8亿元,同比增长106.3%。

算下来,北汽蓝谷四年研发投入总额都不够造车新势力 “蔚小理”一年研发投入。

但在营销花费上,北汽蓝谷却非常舍得砸钱。极狐曾先后冠名崔健、罗大佑、新裤子等多场演唱会。

据财报显示,2022年北汽蓝谷净亏损54.65亿元,按照年销量50179辆来测算,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北汽蓝谷每卖掉一辆车就会亏损10.89万元,几乎是卖一辆车亏损一辆。

不少人都感慨北汽蓝谷是一手好牌打烂了,为其感到惋惜。但看得出,北汽蓝谷其实也在努力争取逆势翻牌,不过在高手云集的新能源汽车行业,需要更费时间和功夫而已。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