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宇航
编:亦可
经历短暂的“蛰伏”后,OPPO再次重回“第一”宝座。
(相关资料图)
IDC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国产品牌OPPO以17.7%的市场份额,位居国内手机市场第一。而在2022年,Canalys公司对中国手机市场度调研结果显示,OPPO在国内手机销量的排名为第三,排在小米之后。
此番赢回主战场,OPPO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在近日举行的一加Ace 2 Pro发布会上,OPPO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播放的PPT,直接放上了对比图,对比的是一加Ace系列与“友商K系列”的销量比例。事后,有媒体犀利指出对比的友商就是红米。
PPT数据显示,一加Ace系列相对“友商K系列”的销量比例从去年上半年的3%提升至今年上半年的56%。在此期间,一加Ace系列的销量同比增长1537%,“友商K系列”销量则同比下降17%。
不过,看起来OPPO赢得了销量,但实际却输了品牌。师出同门的一加被指“从不将就到不讲究”,realme在集团中的身影似乎在不断弱化。如今让外界看不懂的OPPO集团,未来到底会走向何方?
01
一加:从全球高端机王牌,到OPPO“马前卒”
外界之所以对现在的一加颇有失望,原因在于一加前后定位的反差。
在2013年刘作虎创办一加手机之时,便为一加选择了一条清晰的路,就是只造旗舰机,专注服务全球市场。当时还曾传出“小故事”,小米创始人雷军曾转发刘作虎微博,欢迎后者加入互联网手机阵营;刘作虎的回复则是,“不知道什么是互联网手机”,雷军随后删除了这条转发。
一加此后的路线也是按着刘作虎的规划走的,采取高端的品牌定位,不靠“机海”战术,一年只推出1-2款产品,这也使得主打精品战略的一加成为海外高端市场的“宠儿”。
自2014年4月“一加1代”诞生之后,一加用一年时间,销量就达到了200万台,其中60%的出货量来自海外市场,随后一加在欧洲国家、印度、美国等市场突飞猛进,均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
调查公司Counterpoint公布的数据,在2020年第三季度至2021年第四季度美国智能手机市场中,一加的销量成功跻身市场前五;众所周知,在美国智能手机市场,中国手机品牌很难插足,而一加却成功打破了这一局面。
直到2021年,一加不仅在印度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实现了有史以来最高的出货量,夺得了销量冠军;一加还实现了全球总销量首次突破1000万台的成绩,拿到了“全球高端手机市场份额TOP4”的排名。
可以说,过去一加品牌以其在全球市场推出产品的水平和销量成果,一直被认作为全球市场代表“中国智造”的绝佳案例,但如今这一认知却逐渐发生了松动。
2021年,随着OPPO与一加宣布合并,原OPPO中国区用户运营负责人李杰出任一加中国区总裁,一加就逐渐开始“改头换面”。自一加9系列开始,原本备受“搞机党”喜爱的一加氢OS操作系统,出厂预置变为OPPO的color os系统;随后一加推出的Ace系列,也开始主动贴上了“极致性价比”的标签。
Ace系列更是不断瞄准红米“挥拳”,Ace2三款配置机型其中两款均低于K60同款配置机型发售价,倒逼红米在一加Ace2发售日当天宣布降价。
与此同时,不仅一加品牌定位从高端到性价比,一加的品牌宣传也开始“剑走偏锋”。一加在官宣即将发布一加Ace 2 Pro时,喊出了“推高行业上限,重构性能想象”的宣传口号,海报上还打出“在处理器上,一加 Ace 2 Pro 只会选这个星球上,能选到的最强手机芯片”,种种“夸张文案”被媒体评论为“吹牛无底线”。
诚然,一加“回归”OPPO后,确实拿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媒体也认为:OPPO之所以能成为安卓行业第一名,与一加的快速增长密不可分。但对一加来说,多年建立的品牌形象却面临危机,“一加Ace失去了一加的灵魂”“一加下沉,沦为OPPO工具人”“从不将就到不讲究,一加只求销量丢了口碑”……
从全球高端机王牌到OPPO竞争的“马前卒”,苦心经营10年,如今的一加却被业界贴上了“没骨气”的标签。
02
realme:曾经“凶猛的狼崽”
如今却丢失身位?
除了一加,OPPO的“群狼战术”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realme。
2018年,这个品牌在印度市场创立,因其业绩表现良好,2021年被媒体“荣称”“OPPO养了一只凶猛的新狼崽”。彼时,realme的出现可谓恰逢其时,当时“主+副”这样的品牌战略正流行:2013年华为推出荣耀、小米推出红米,2019年vivo紧随其后,也推出了副牌iQOO。
对于当时的OPPO和vivo来说,及时推出副牌无疑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策。其一,市场已经验证了荣耀和红米的成功;其二,面对Z世代消费群,厂商也非常需要一个主打年轻化、性价比的副牌来撑起线上消费市场份额;其三,厂商也需要主打性价比的手机产品占据三四线下沉市场。
realme出道之后的发展速度的确也非常符合“凶猛的新狼崽”这个称谓。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数据显示,realme数字系列2018年到2021累计销量达到了4060万台,在“新时代智能手机家族”中排名第四;2022年11月4日,手机中国报道显示,realme真我手机官方宣布:realme真我数字系列全球销量突破5000万台。
但非常尴尬的是,曾经realme才是“狼群战术”中那个OPPO“对抗红米的产物”,甚至一度被称“红米的一生之敌”;而今这个角色却被一加替代了。和红米产品PK的那个变成了一加,向红米“喊话”的也变成了一加,realme如今在“OPPO家族”中的位置是什么成了谜。
去年7月,realme被传退出OPPO商城。此前,realme 和一加的产品都在 OPPO 商城有着自己的专区,也有链接直达各自官网;但当时 OPPO 商城中一加还在,却已经搜不到任何 realme 的产品了,而真我 realme 官方商城可正常访问。甚至有消息称,realme也有可能和荣耀从华为体系独立出去一样,从OPPO的体系中独立出去,成为一个全新的品牌。
那为什么一加回归OPPO、销量与OPPO并表了,realme却要脱离OPPO?其中最核心的原因可能是产品线冲突。
首先,realme名义上是OPPO集团的品牌,实际上一直在独立运营,如果始终在OPPO商城内,以其较高的性价比,就会面临长期和OPPO抢生意的囧况。
其次,realme现在的存在无论对于OPPO还是一加,都显得有点“不合时宜”。一加回归后,OPPO让它承接ACE系列,产品向高性价比靠拢,然后OPPO自己好转身去承接科技、生态的主力角色,用Find系列继续冲击高端市场。在这样一种状况下,realme原本的高性价比定位,直接和一加发生了“冲突”;而realme现在做的高端线又和OPPO“撞车”。今年年初realme发布了首款高端旗舰产品真我GT2 Pro,发布会上,创始人、CEO李炳忠就曾坦言:做高端,是一次再创业。
如今瞄准高端市场的realme,定位显然不是“OPPO家族”的“狼崽”,因为它本身就一直是一只“独狼”。
03
看不懂的OPPO,为何要同市场互殴?
至此,OPPO集团越来越让人看不懂其品牌战略了。
如果说当时推出realme是为了在“华米VO”的竞争格局中围魏救赵,撤回一加是为了让它守住性价比市场。那么,如今三个品牌面临的“互殴”局面,OPPO是否早就想到了呢?还是为了赢得销量,OPPO根本不在乎另外两个品牌的发展?
数码领域创作者的一篇帖子预期,下半年红米、iQOO、一加、realme即将上演大乱战,红米将发布Redmi K60 Ultra,iQOO确认将发布iQOO 11S,业内早有传闻一加将推出Ace 2 Pro,贴内爆料称:“realme将要发布的新机,目前还不知道命名是什么,但它与一加Ace 2 Pro极为相似,不同在于它采用的是1.5K极窄直屏,而不是曲面屏,同时也是支持150W有线快充”。
而在子品牌的战斗中,如果realme和一加的机型极其相似,红米、iQOO两者倒是可以“坐山观虎斗”了,兄弟间“互戕”的戏码不仅在高性价比定位上上演,现在连机型方面都产生了竞争关系。
去年,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还曾透露:一加手机将进行大规模的线下渠道拓展,很有可能利用 OPPO 和 realme 原有的渠道优势,进行线下渠道的铺货;之前也多有消息,OPPO也在资金、技术、渠道、供应链等多个方面支援一加。
“抱团”发展本无可厚非,但如果“OPPO家族”多品牌线上、线下、售后均重叠,势必对各品牌的发展都产生影响。OPPO、一加、realme三个品牌本身就存在产品定位和市场人群的重叠;不同于其它父子品牌的关系,如曾经的华为与荣耀,现在的小米与红米,品牌定位和侧重完全不同,一个打高、一个打低,大对小生态内提供帮扶和支撑,这才是一个良性循环的模式。
且荣耀从华为体系独立之后,也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今年一季度,荣耀在国内销量达到1500万,增长率高达205%;不仅如此,荣耀手机还摆脱了曾经的高性价比标签,成功进军高端市场。
由此来看,品牌独立发展其实是一条更正确的道路。而且无论一加,还是realme,此前在全球市场的业绩也非常不错,从一加“回归”后口碑的对比,及realme自身可圈可点的表现,似乎都能看到,相比于捆绑在OPPO国内销售竞争的“战壕”中,它们如果作为独立品牌发展也许会更好。
对于OPPO来说,销量角逐不应成为其头等大事。在IDC给出的数据中,2022年OPPO以1.033亿台的出货量,占据全球出货量第四的位置;同时,OPPO高端旗舰机型近两年表现尤为突出,不断赢得增长。
总体来看,OPPO集团应该更关注主品牌的科技发展与产品创新,为让OPPO成为“中国制造”绝佳代名词而布局;尤其是,作为中国手机厂商的代表之一,OPPO本身就在全球市场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这样一个品牌,显然更需要关注长期价值。当然,很可惜,我们似乎只看到了一个为了争第一的OPPO。
图片来源于公开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