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商务部、发改委、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结合商务部“2023消费提振年”各个消费场景设计,营造“绿色智能家电”消费浓厚氛围。而在此前,山东也启动了“绿色智能家电下乡行动”,一时间,“绿色智能家电”成为热门概念。

经济导报记者发现,目前暂没有“绿色智能家电”的行业统一标准,在执行方面也没有强制性要求;不过在家电的生产、消费、回收环节,山东的企业还是总结出一套绿色智能的标准,并且得到了市场的积极回馈。

“绿色智能”非强制性标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什么样的家电才算是“绿色智能”?《通知》没有直接说明。6月14日,经济导报记者来到济南泉城路调查采访,希望找到答案。

在某家电卖场的空调专柜,经济导报记者并没有了解到任何关于“绿色智能家电”的统一标准。不过,倒是所有在售的单品都贴着“能效标识”,而且大部分都标记为2级或1级。

山东省家用电器行业协会会长田占军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能效标识”的应用与“绿色智能”的概念,实际上有一定承接关系。据他介绍,在2016年,为大力发展“绿色节能”家电,我国修订了现行的《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并要求必须执行;“经过几年的施行,现在绿色节能家电的标准已经非常完善了:企业根据相关标准升级技术推陈出新,‘能效标识’也是消费者选购的重要参考。”

田占军直言,“绿色智能”家电并非“能效标识”这样的强制性标准,而更像是一种推荐性的标准,引导企业生产更节能、更智能的家电产品推向市场。

消费升级赋予新内涵

对于家电企业来说,“绿色智能”家电是一种推荐性的标准;但在经济导报记者发现对于消费者,“绿色智能”还代表了当下的消费趋势。

首先是“绿色”。受访卖场空调专柜销售顾问告诉经济导报记者,他们专柜的所有产品,都通过了市场监管总局绿色产品认证。“目前,消费者选购的标准首先就是节能,其次是要求污染和噪声低。”他认为既节能又降噪的,就是“绿色家电”。

至于“智能”,田占军表示,行业中尚未形成统一且权威的评价标准。但行业中大多数人认为,有芯片的家电都可算作智能家电,不过智能的水平有高有低。

“不过随着家电消费的进一步升级,消费者对功能要求越来越细致,客观上促进了产品的智能化。”他以洗衣机举例:“现在的洗衣机能自动称重、自动控制进水、自动加注洗衣液,有的甚至具备了识别衣物面料的功能。能实现如此复杂功能的,唯有智能化的家电。”

受访销售顾问则认为,家电的“绿色”与“智能”是相辅相成的,消费者对于绿色健康的需求,正需要家电的智能化来实现。“以空调为例,现在消费者不仅希望低碳节能,更希望更健康,这就涉及了变频功能。而变频恰好是空调智能化的一项功能。”

“‘绿色’和‘智能’,都是家电消费升级的必然趋势物。”田占军说,“随着消费的进一步升级,‘绿色智能’家电又会被赋予新的内涵。”

企业积极布局

除了能效高、功能多、更健康以外,“绿色智能”家电还有哪些新内涵?

去年,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司长刘卫军曾表示,获得绿色认证的家电产品,意味着在全生命周期内具有资源能源消耗少、污染物排放低、低毒少害、易回收处理和再利用、健康安全和质量品质高等特征。

田占军认为,这意味着“绿色智能”家电不仅要在使用环节,凸显出能效高、功能多、更健康的特点,还要在生产环节和回收环节,实现节能、低碳、低污染等目标。

实际上,山东的一些家电企业,正在生产和回收环节积极布局,践行“绿色智能”。

2021年,海尔集团投资3.68亿元,在青岛莱西建设再循环互联工厂,全面保障废旧家电拆解。

据海尔集团提供给经济导报记者的资料,该工厂首创“碳中和”绿色工厂,采用RTO蓄热燃烧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实现0废气排放;同时依托互联网、物联网与大数据实现集成与互联,对整个废旧家电拆解回收、资源再循环过程进行实时数据的收集、传输、分析和反馈,数据驱动全面制造,全面赋能工厂数字化运营。

海尔方面认为,废旧家电回收利用减少了高能耗的原料加工环节,降低了单位产品碳排放强度,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而对于企业,随着绿色闭环生态体系的完善,企业降本增效显著,目前在循环新材料应用方面,海尔一批锁定14个部件,降本3500万,二批预计降本6500万,三批预计降本2亿。

田占军还提到,国内产业的整体进步也能促进家电行业的“绿色智能”化发展。他以冰箱为例:“冰箱保温需要发泡剂,以前这是一类很难回收的废品;但现在随着建筑业的技术迭代,现在生产空心砖又需要发泡剂了,曾经难以回收的废品成了‘香饽饽’,继而推动了家电在回收环节的‘绿色智能’化。”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