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预制菜全产业链路,预制菜装备是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
“受益于预制菜下游产业规模的增长和全产业链协同发展,预制菜装备产业将催生千亿级市场。”在广东省智能装备制造协会秘书长苗强看来,随着预制菜风口到来,预制菜装备市场规模有望在5年内从百亿元升至千亿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然而,尽管近年来预制菜行业机械化程度快速提升,但预制菜装备发展仍落后于市场需求。有受访企业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目前我国预制菜装备行业仍处于半机械化、半自动化阶段,特别是在精准度和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制造环节,超过半数装备都需要从国外引进。
当下,预制菜产业正加速迎来数智化转型,行业格局必将迎来大洗牌,产能落后的企业将面临淘汰出局危机。业内人士直言,预制菜装备标准的建设,或从此刻开始。
深度参与预制菜全链路
一道预制菜从田间到饭桌,从工艺设计、加工生产、保鲜仓储、到冷链物流环节都离不开机械设备的深度参与。
以格力的预制菜生产智能工厂为例,加工制造设备包括从宰杀、分割、切形、去皮、腌制、清洗、骨肉分离和烹饪每个环节;冷冻冷藏设备包括热氟融霜制冷机组、光伏变频制冷机组、电动冷藏车等;物流运输则包括从封箱、码垛、称重到托盘立体库和料箱立体库。
此外,还有处于整个产业链神经末梢的支干线冷链物流、智慧厨电以及零售终端类装备。
目前,一批白电企业从自身优势出发,纷纷向预制菜相关设备转型。消费市场上已有格兰仕针对预制菜设计的专用微波炉。家电巨头美的也推出了智能家电与预制菜结合的智慧厨房解决方案,从而助推空气炸锅等厨房小家电产品的市场份额。
家电业转战预制菜行业,意在用食品高频消费带动家电低频消费,打造“第二增长曲线”。而这正是预制菜与设备商共赢的局面,一个全新的巨量市场正在打开。
消费终端的多元化需求也传导至产业链前端生产环节。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粮食总损失率为12.9%-19.4%,粮食流通环节损失存在巨大浪费。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徐玉娟表示,现阶段我国农业企业以初加工为主,预制菜企业的入局推动了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夯实农产品采后及加工环节的设备基底,可进一步提升食品加工和转化利用率,实现“原料减损”。
高还原度是预制菜产业链上最顶端的“明珠”。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预制菜机械装备的迭代升级,如冻结速度快、能耗低的浸渍式速冻技术,以及零防腐剂、长货架期智能包装等设备的出现,可实现预制菜的安全性、流通性,同时可最大限度地保持食品风味、口感和营养价值。
当前,越来越多预制菜企业开始把重点落在通过产业数智升级,来推动生产节能降耗和运营降本增效。
粤旺农业集团董事长万俊华此前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时表示,“粤旺中央厨房通过购入智能化设备,打造了净菜加工生产线、熟食加工生产线、保鲜包装生产线等多种自动化生产线。我们争取在五年后,从择菜到成品的全流程自动化加工水平能够提高到80%以上。”
一场预制菜数智化革命正在孕育更大的市场和机遇。
行业亟待数智升级
纵观预制菜装备行业,呈现分散的碎片化竞争格局,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还有待进一步培育。
据智味网和天眼查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国内预制菜注册企业超5.9万家,但企业规模有限,约56%的企业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内,超过半数企业属中小规模,市场规模有待扩容。
“大行业、小公司”格局之下,预制菜装备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程度也相对较低。有设备厂商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我国预制菜发展已有20余年,但受消费观念及生产工艺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才迅速走进大众视野,因此在预制菜装备原创发明创造方面也鲜有市场试错的机会,导致一二产衔接相对滞后。
预制菜设备的迭代升级,毫无疑问是预制菜产业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众多厂商的关注焦点。
珠海市振盟肉禽有限公司是供港澳冰鲜禽肉的加工企业,公司经理梁继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鸡的开膛是一个行业难题,这条产线必须由人工进行,即使是德国进口装备,也难以达到我们的要求,期待更多针对加工环节的食品装备出现。”
从设备厂商角度看,机械装备研发的重点已然发生了变化。在预制菜不断提升的标准下,设备商更需要从细节出发,提供更精细化的食品加工。
广州卓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陈恩明以萝卜牛腩面为例,“装备研发必须建立在精准把握萝卜、牛腩和面三样食材的各类参数上,才能真正用工业赋能一道色香味俱佳的预制菜,这就需要重塑学科建设以及培育更多跨学科人才。”
广州达桥食品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李益分析称,“预制菜加工线通常由预处理—中间切配—杀菌包装三大工段组成,后两段已初步实现机械化,预处理工段相对滞后,导致生产效率牵制附加值双双拉低。”
而据万俊华观察,现阶段行业整体的智能化装备研发水平还偏低,加工生产线的自动化率不会超过60%。
当下,因处于预制菜产业迎来发展红利期,即使生产能力依赖人力,这部分成本仍然可控,但随着消费市场的急速扩张及机械化程度的提升,行业生产力也将释放“乘数效应”。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在采访相关企业后了解到,随着预制菜行业的规范化、规模化,行业竞争加剧,以及人力、包材等各类成本压力上升,部分企业正尝试通过产品提价来减轻压力。但用户对价格更敏感,开始有越来越多预制菜企业在生产制造和冷链物流成本上精打细算,这也倒逼行业开始寻求突破,用设备技术升级缓解成本上涨压力。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娄文勇教授发文称,面对不断升高的劳动力成本,行业必须进行设备升级。未来,标准化、细分市场和高质量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将成为预制菜行业的发展方向。
预制菜装备曙光渐露
广东早已意识到,在蓬勃发展的预制菜市场之外,需要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为行业持续发展增添动能,也为企业转型升级创造更多机会。
早在去年7月,广东就成立了全国首个省级预制菜产业基金,为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此前,广东还印发《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提出设计研发预制菜生产、加工、仓储、冷链、物流等装备;培育一批涵盖生产、冷链、仓储、流通、营销、进出口以及装备生产等环节的预制菜示范企业;鼓励支持仓储冷链企业研发预制菜专用装备等具体举措。
一系列政策切中肯綮,又拿出真金白银落到实处。自上而下的支持,给了市场和企业信心。
在陈恩明看来,预制菜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但围绕预制菜所做的设备研发则是全新的尝试。他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我们采用自主研发的固态食品无菌封装技术,把熟化、杀菌、封装一体化的系统应用于生产商业无菌的食品,实现各类菜肴常温状态下的长期保存,填补了行业的空白。”
事实上,更多中小微企业处于预制菜众多生产环节中的一环,且采用“单厂单品”生产模式,他们是细分市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经历市场培育后或将成长起来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调研过程中,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发现已有设备厂商敏锐抓住市场需求,推出自适性较强的新设备。以珠海众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为例,其自主研发的自动分选机可实现对罗氏虾、罗非鱼等海产品自动收料、滤水、称重、分选、入池全流程控制。
虽然中国预制菜市场起步没有欧美国家早,但相较国外单一的饮食结构,中国的预制菜产品种类繁多、包罗万象,原材料几乎覆盖所有农产品。
杨李益表示,鉴于此,中外在预制菜装备发展方面,特别是预处理环节的技术发明相差无几,尚存在大面积空白。“我们应该拿出中国方案,为全球预制菜产业贡献中国智慧。”
“预制菜机械化、数智化发展越来越重要。”杨李益以达桥食品为例,去年,其自主研发的自适应瓜果前处理单机已成功应用于湛江鲜切菠萝产线。“我们利用智能仿形技术,告别了原先加工菠萝时流血又流汗的模式,实现了单机和整线覆盖全国并出口海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杨李益说。
杨李益说,“预制菜装备发展关乎全球80亿人的粮食刚需,一台台不起眼的机器聚合起来,能撬起整个行业航母。现阶段需要各预制菜装备行业联合起来,形成合力,推动预制菜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业界不断呼声中,首届预制菜装备产业大会将在珠海启幕。届时,行业“政产学研用金”代表广聚珠海,剑指预制菜装备新赛道,座谈产业趋势,论道数智升级。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