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年报季,不出意外,民航板块收入普遍下滑、陷入亏损。民航业过去三年的艰难境况,已经让投资者对这一结果有了心理准备。


(资料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7大上市机场中,北京首都机场股份、上海机场的收入同比下滑均超三成。净利润方面,仅有海南机场、厦门空港实现盈利,最大的亏损出现在北京首都机场股份,亏损超过35亿元。

在逆境中,节衣缩食、降本增效成为上市机场的主旋律。例如,白云机场2022年降本工作力度空前,制定了十大攻坚项目,成本费用支出实现近三年最低;深圳机场实施外包费用随业务量同向动态调整机制,有效节约外包成本;北京首都机场股份严格控制成本费用,精细预算和固投审核,全年经营费用同比减少约4.3%。

不过,尽管延续了亏损,但随着疫情大流行成为过去,民航机场得以从繁琐的疫情防控流程中抽身出来,聚焦到枢纽建设和精细化服务中来,近期复苏的出行客流也给机场业绩回暖带来了希望。因此,年报中难得地出现了更加乐观的、高确定性的未来展望,几大机场纷纷提出2023年要扩大基建、加密航线、增加航点、建设枢纽型机场等计划。

财务:收入普跌,盈利困难

航空客运保障是机场的重要功能,旅客吞吐量是机场开展经营的基础,因此,机场的营业收入与吞吐量呈现正相关。2022年,受不利因素影响,7大上市机场吞吐量全线下滑,导致收入急剧收缩。

2022年,7大上市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同比下滑32%至62%不等,营业收入下滑19%至34%不等。北京首都机场股份的旅客吞吐量下滑幅度最大,达到61.10%,因此其收入下滑幅度也最大,为33.30%。旅客吞吐量排名前三的上海机场、白云机场、深圳机场,其收入也遵循同样的排名。

值得一提的是,海南机场2022年营业收入为47.01亿元,同比增长3.89%,是唯一一家收入正增长的上市机场。事实上,其收入增长主要是由非机场业务驱动。在海南机场的收入构成中,机场管理业务收入仅占总收入不到四分之一,在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免税、商业地产、房地产开发业务。若仅关注其机场管理业务,海南机场旗下控股三亚凤凰机场、琼海博鳌机场、安庆天柱山机场等7家机场,管理输出松原查干湖机场、三沙永兴机场2家机场。海南机场的机场管理业务经营主体、控股子公司海航机场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0.44亿元,同比下滑36.46%,下滑趋势与同行保持一致。

在净利润方面,去年,除了海南机场与厦门空港外,其余5家上市机场均亏损。其中,亏损额最大的为北京首都机场股份,亏损35.27亿元;上海机场次之,亏损29.95亿元。《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两家盈利的上市机场均是靠非经常性损益扭亏,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上述两家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5.16亿元、-6221.74万元。

此外,民航业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2022年复杂的外部环境正考验企业的资金周转能力。截至2022年末,7大上市机场中,上海机场的账上现金最丰厚,货币资金达到138.77亿元,是唯一一家货币资金超过百亿的上市机场。同时,上海机场的现金流也最为坚挺,全年现金净流入12.45亿元,与同行现金普遍净流出的情况相反。厦门空港货币资金最少,为0.67亿元;海南机场现金净流出最多,全年现金流为-36.28亿元。此外,7大上市机场中有4家机场资产负债率超过50%,最高为美兰空港(58.58%),最低为厦门空港,仅为17.57%。

经营:节衣缩食,降本增效

2022年,为应对国际公共卫生事件持续冲击带来的巨大经营压力,各大机场纷纷开源节流,降本增效,试图将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记者梳理发现,白云机场制定了“稳生产、稳增长”专项工作方案,完成免税、广告业务租金谈判,有效化解应收账款风险;降本工作力度空前,制定十大攻坚项目,优化成本结构,严控消费性支出;积极争取政策红利,成本费用支出实现近三年最低。年报显示,2022年,白云机场销售费用较上年同期减少5.17%,管理费用较上年同期减少6.24%。

深圳机场的开源措施包括,自主创新研制航空行李智能六面消毒机并在业内推广使用;拓展国际及地区航班第三方代理服务;推进智慧空港物流基金项目投资;完成T3航站楼出、入境免税店招标;将国内货运场地改造后纳入海关监管区,设置委托经营激励方案,提高场地租金单价;开展设备租赁、保险销售等增值服务项目等。节流措施则包括,实施外包费用随业务量同向动态调整机制,航站楼物业服务费用调减17%,卫星厅行李系统和捷运系统维保费用调减5%;与税务部门积极沟通,享受增值税相关优惠1.2亿元,得到房土税最大程度减免,节约税款8700万元。

首都机场表示:“在业务量低位运行及主营业务收入持续低迷情况下,公司聚焦提升经营管理效能,严格控制成本费用,精细预算和固投审核,加大成本管控力度,争取各项低成本

融资,有效降低财务费用,实现了对多项费用的科学管控,全年经营费用总额为人民币57.89亿元,同比减少约4.3%。”

上海机场则密切跟踪上海两场客货运市场恢复情况,更加注重航线航班的运行品质、重要客户需求的对接响应和潜力市场的深度挖掘,进一步加强时刻资源精细管理和市场伙伴引流赋能;加强客商服务,做好非航业态主要区域的形象升级。

上海浦东机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厦门空港以增值服务为抓手主动营销,保持境外货运业务持续发展;拓宽公务机服务范围,提升公务机业务规模;利用精益化资金管控、积极拓宽投资渠道等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预算管理为手段,缩减维修改造项目、设备购置等费用支出;制定成本节约方案,具体包括财务策略、运维费用谈判、限制性运行等方式;根据业务量合理安排人力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控制人工成本。

展望:加密航线,加速基建

随着2022年末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的实施,航空业复苏已经到来。在2022年年报中,7大上市机场均对今年的经营计划和前景进行了展望,字句中透露出更加乐观的态度,其中不乏“枢纽建设”、“加密航线”、“开通航点”、“基建投资”等关键词。

深圳机场表示,将积极出海抢单,参加航线发展大会及国际航班时刻协调会等活动,着力构建产业发展大通道,恢复拓展伦敦、巴黎等世界级湾区、都市圈以及东盟、主要创新城市航线,全面提升国际枢纽竞争力,拓展加密国际客运航线10条以上;加密国内前十大机场航线,增强与京津冀、长三角、成渝三大城市群的通达性,开通与城市发展战略协同的国内新航点5个以上。

北京首都机场股份表示,2023年,公司将聚焦枢纽质量,汇聚合力促进航空枢纽发展。积极推动枢纽建设重点项目,不断完善枢纽功能;逐步健全航空产品体系,持续打造“首都快线”品牌,提升快线品牌竞争力;充分把握市场恢复机遇,开展“航空+”系列营销活动,强化“经首都”系列中转产品影响力。

对于在2022年正式合并虹桥机场的上海机场来说,今年如何实现虹桥、浦东两场协同发展成为重要功课。上海机场表示:“积极促进市场恢复,持续完善空空中转功能提升,充分发挥两场业务协同优势,加快构筑枢纽机场发展新格局;将持续推动两场候机楼商业资源滚动开发,健全完善资源定价体系,加大两场客货运经营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有效开发广告、展陈和租赁经营项目,进一步加大招商和营销力度,持续推进布局升级。聚焦推动世界级航空货运枢纽‘数智化、全球通、全链畅’综合转型升级,实现枢纽设施、航线网络、口岸服务三方面能级提升。”

图片来源:每经资料图

另外,在基建方面,海南机场表示,三亚凤凰机场封关运作项目稳步推进,有序可控,其中“二线口岸”查验设施设备建设项目已完成T1航站楼安检通道改造并投入使用;国际航站楼改扩建工程已全部完成土建施工,总体进度达到70%,预计6月份完成国际口岸改造,具备国际航班保障能力。

美兰空港表示,将加快推进美兰机场二线口岸筹备及建设,力争于2023年底前具备封关硬件条件,助力海南自贸港“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政策顺利落地;继续推动时刻扩容申请及三期扩建项目筹备工作,进一步解除美兰机场发展的瓶颈制约,打开未来发展空间。

白云机场目前正在推进三期扩建,年报显示,三期扩建工程投产后,终端容量规模将达到旅客吞吐量1.4亿人次、货邮吞吐量600万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