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中小企业创新难、转型难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会同相关部门启动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专项行动和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专项行动。
5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政策吹风会,介绍两个“专项行动”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介绍,今年1-4月,A股新上市企业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占55.3%,其中科创板新上市企业中,67%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资料图片)
政策吹风会现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张蕊 摄
去年国家层面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达40多项
徐晓兰介绍,仅去年一年,国家层面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就达40多项,带动地方出台配套政策文件270多份。在各项惠企政策的支持下,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5.2%、1.1%,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
今年以来,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总体保持恢复态势,预期进一步改善。调查显示,4月,35%的中小企业认为生产经营状态较好,环比上升3.2个百分点;大数据监测显示,3月,中小企业采购、销售指数分别为51.9%、51.1%,均连续2个月回升。
创新能力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表现更为亮眼,3月,“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营收利润率分别为9.6%、7.0%,比规上中小企业分别高5.5个、2.9个百分点;今年1-4月,A股新上市企业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占55.3%,其中科创板新上市企业中,67%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针对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形势,今年1月份,我们出台了《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若干措施》,明确提出‘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徐晓兰说。
这次启动的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专项行动和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专项行动,以及前期已经开展的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这“三赋”专项行动,是助力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组合拳”,是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助力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为大企业最佳“合伙人”
“赋智专项行动”中提出了哪些行动举措?如何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潜力,帮助其尽快搭上科技列车?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任爱光表示,《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专项行动(2023-2025年)》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共十部门联合印发,融汇了各部门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的务实举措。
文件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要求,突出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围绕科技成果的产生与汇聚、成果供需双方精准对接、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等重点环节部署了3大重点任务、10项具体工作举措,目的是实现“有成果、转得好、持续转”。
一是推进成果“常态化”汇聚,确保“有成果”。丰富科技成果来源,分层次、分领域建设科技成果项目库,向中小企业开放。强化产业需求对接,调动行业部门、协会、园区等多方资源,深挖中小企业多样化技术需求,通过联合开发、中试熟化等手段,加快科研成果向实用化转化。
加大先进适用技术供给,支持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主体的先进技术向中小企业转移转化。加快数字化智能技术推广应用,助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二是实施供需“精准化”对接,推动科技成果“转得好”。完善赋智对接平台体系,构建行业、地方间纵横结合的科技成果资源转化服务体系。加强产学研协同,通过央地联动、大中小企业携手、公益性服务和增值性服务结合等多种形式,为中小企业培优扶强营造良好环境。
开展不少于30场赋智“深度行”活动,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中小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结对子”,助力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为大企业最佳“合伙人”。
三是加速服务“体系化”布局,促进科技成果“持续转”。组织开展专利导航服务,建立专利商标审查绿色通道,探索高校、科研院所专利“一对多”许可,不断强化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
将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等政策红利更好地赋予中小企业,帮助中小企业推广应用更多新技术新产品。加大成果中试熟化力度,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共建试验检测环境,提升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