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量价齐升”舒适区的黄金十年结束后,白酒行业目前已进入“量减价高”的新阶段。在新的消费趋势下,我国的白酒行业如何应对,也成为企业无法回避的现实。
6月28日下午,在山东济南举办的首届中国芝香白酒产业价值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在作主旨演讲时提出,白酒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孙宝国所提到的现代化,包括白酒产业的发展趋势是生产现代化与市场国际化。在他看来,白酒生产的现代化上,当前传统酿造与现代化生产并行为白酒产业发展的新常态。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白酒产业,实现由手工到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跨越,是白酒产业创新发展的主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现代化的(白酒)企业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我个人认为白酒集约度会越来越高,有的企业就会(被)淘汰,现在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有900多家,10年、20年以后,可能只剩百八十家。”孙宝国表示。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相比于生产的现代化,孙宝国同时也重点提到了白酒的国际化。他认为,市场国际化是白酒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要求。
孙宝国现场提供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白酒出口1.64万千升,占当年国内白酒产量的0.24%。白酒出口以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为主,消费人群多为华侨华裔,欧美市场上的白酒不仅种类少,数量也少,白酒并未真正被国际主流市场认可。
“外国人不喝白酒不是不喜欢,而是不知道、没喝过。”在孙宝国看来,要多创造机会让外国人品尝白酒,驻外使领馆、中资机构以及政府部门的国际交流中应提倡使用白酒招待外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包括贵州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洋河股份、泸州老窖等头部企业均在推进白酒国际化进程,只是从营收规模上仍处较小体量。
在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孙宝国表示,整体来看,中国白酒国际化,长期以来进展缓慢。国内仅在少数白酒企业和行业协会进行探索和尝试,缺乏战略规划和整体部署,造成白酒国际化过程中难以形成合力。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生产现代化、市场国际化,我国的白酒行业发展,伴随着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白酒的新常态便是从黄金十年的量价齐升的“高速增长时代”走向量减价升、结构调整的“平稳增长时代”。
从供给端看,据国家统计局、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2年,全国酿酒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酿酒总产量5427.5万千升,同比增长0.8%,累计完成产品销售收入9509亿元,同比增长9.1%;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491.5亿元,同比增长27.4%。
相比于全产业产量平稳增长,白酒行业产量则在2022年以来遭遇滑坡。数据显示,2022年规上白酒企业963家,产量671.2万千升,同比下降5.6%;完成销售收入6626.45亿元,同比增长9.6%;实现利润2201.72亿元,同比增长29.4%。2023年1~4月,规模以上白酒产量158.1万千升,同比下降29.6%。
对于上述数据的差异,由中国酒业协会、中国芝香白酒技术研究院等共同发布的《中国芝香白酒价值白皮书》提到,白酒行业“量减价高”的根源是以高端、中高端产品等毛利率较高的产品销售不断提升所致,三年疫情更是加剧了低端白酒的退出,这也为高品质融合、高科技创新白酒提供了市场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