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晚,歌手李玟不幸去世的消息引发一片惋惜之声,也再度引起公众对抑郁症的关注。

抑郁症有哪些诱发因素?怎样判断自己有无抑郁?在对抑郁症的治疗上存在哪些误区?


(资料图)

带着这些问题,今日(7月6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了成都第四人民医院(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电子科大成都脑科学研究院临床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成都市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抑郁诊疗示范中心负责人何宗岭博士。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何宗岭博士 图片来源:院方供图

抑郁症有三方面诱发因素

NBD:请您谈谈抑郁症有哪些诱发因素?

何宗岭:导致抑郁症出现的原因很复杂,但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首先,如果父辈或者亲属有罹患精神心理疾病,则可能出现抑郁症的风险会更高,也就是说抑郁症也有一定的生物易感性;其次,某些心理个性也是风险因素,比如习惯于压抑、不善于情绪表达、过度完美主义等;最后,面对社会应激压力,不能有效调适往往是最终出现抑郁的导火索。

NBD:怎样判断自己有无抑郁?

何宗岭:抑郁最核心的特点就是忧郁、悲伤、沮丧等负面情绪增多,以及日常生活中愉快体验的丧失,如果在2周以上的时间里这种感受都持续存在,那就要怀疑可能是遭遇抑郁了。

NBD:如果发现自己有抑郁倾向,应该怎么办?

何宗岭:首先,不要惊慌,抑郁在当下也是非常普遍的,可防可治;其次,应该寻求专业的帮助,区分是普通的抑郁情绪,还是真的罹患上抑郁症了,再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方法。

NBD:如何确诊抑郁症?

何宗岭:抑郁症的诊断是比较严谨的,当怀疑有抑郁倾向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辅助确诊,比如心理状态筛查量表,脑功能检测仪器也能辅助诊断,更重要的是与心理医生面对面的访谈。

NBD:在对抑郁症的治疗上存在哪些误区?

何宗岭:社会上普通存在两种比较突出的误区,一种是认为抑郁症就是普通的心情不好,多运动、多社交,自我调整就可以自愈了;另一种这是把抑郁症“妖魔化”,认为出现抑郁就完了,就必须终身服药了。其实抑郁症的治疗都是个体化的,可采取的方式也很多,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都可选择。

NBD:抑郁症患者在服药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何宗岭:第一、对于抑郁症,服药肯定是有帮助的,所以接受科学规范的药物治疗利大于弊;第二、抗抑郁药物也可能出现不良反应,但是可以避免,服药过程中多与医生联系、交流,共同协商治疗方案,可以避免很多困扰。

NBD:若患者不愿进行药物治疗,还可以采取哪些方式治疗?

何宗岭:如果患者不愿意接受药物治疗,或者还没有做好服药的准备,可以先尝试非药物的治疗方式。像我们的抑郁诊疗中心,会在充分安全评估的基础上,整合家庭支持、心理治疗,以及经颅磁刺激治疗(TMS)等神经调控技术,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也是有效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发现身边人有抑郁倾向,首先要做的是有效倾听和陪伴

NBD:什么叫微笑型(阳光型)抑郁?

何宗岭:这是一种抑郁症更隐匿的形式,患病的人往往内心是极度痛苦的。但是在别人面前又会装出另一幅面孔,让别人误以为他/她很轻松。他们会害怕被别人轻视,认为表达负面情绪是懦弱的表现。但这样的方式也会让自己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和痛苦,也更需要家人和朋友的理解和支持。

NBD:作为家人、朋友,如何帮助抑郁症患者?如果抑郁症患者有自杀念头,作为家人、朋友,如何干预?

何宗岭:每一个人,当他/她被抑郁围绕,感到绝望、无助的时候,一定很渴望能够被理解和支持。所以当发现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出现抑郁倾向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有效的倾听和陪伴,让他/她感受到有人能理解他们的痛苦,不是一个人在面对疾病。同时、也要鼓励他们积极寻求专业的帮助,比如陪伴到医院就诊。

NBD:抑郁症康复后应如何巩固健康?

何宗岭:尽管罹患了抑郁症,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对此无能为力。一方面,积极与自己的医生共同协商,制定并坚持预防复发的巩固治疗方案。另一方面,寻求积极的生活方式,学习心理调适技术,提高心理复原能力,那即便再次面对社会心理应激事件,也可以平稳地度过。所以,我们可以努力尝试做情绪的主人,与曾经的抑郁和平相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