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的出现,使人工智能成为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人工智能也将为人们带来更加便利和高效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不过,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看来,“要想发展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首先要解决算力问题,没有算力那就是天方夜谭”。

但在当前情况下,算力在可获取性和成本方面都面临着不小挑战。多年前,华为就认为,随着摩尔定律放缓,传统计算模式已无法满足所有应用场景的需求,世界需要异构、云边端协同且无处不在的多样性计算。为此,华为近年来发展了基于Arm架构的服务器CPU鲲鹏芯片和昇腾AI芯片,并且围绕鲲鹏和昇腾构建新的计算生态。如今,随着生成式AI的来临,昇腾算力体系正快速发展。


【资料图】

7月6日,华为联合面壁智能、智谱AI、科大讯飞(SZ002230,股价67.14元,市值1555亿元)、云从科技(SH688327,股价17.29元,市值179.3亿元)四家伙伴发布昇腾AI大模型训推一体化解决方案,并有23家昇腾AI伙伴推出AI服务器、智能边缘与终端新品。同时,华为轮值董事⻓胡厚崑还表示,昇腾AI集群全面升级。“按照规划,到2024年深圳鹏城云脑三期的时候,算力规模会达到16000P的水平。”

算力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

7月6日,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上,胡厚崑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关键要“走深向实”。当前阶段,华为在人工智能上有两个着力点,第一是构建强有力的算力底座,支撑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第二是从通用大模型到行业大模型,让人工智能服务好千行百业,服务好科学研究。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算力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基础。为了让算力不再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华为与鹏城实验室共建了深圳鹏城云脑。据胡厚崑介绍,华为深圳鹏城云脑目前算力是1000P的规模。1000P AI算力(每秒百亿亿次),举例来说就是24小时内能训练100亿张图像,或1亿人的DNA、或1千万小时语音、或1万天的自动驾驶数据等,是52万台家用电脑算力之和。

“按照规划,到2024年鹏城云脑三期的时候,规模会达到16000P的水平。”胡厚崑说。同时,他还提到,在华为乌兰察布云计算中心的实测中,使用集群方式能够实现同等算力下的10%以上效率提升。

算力之外,生态对计算产业的持续发展也非常关键。而华为发展计算生态不仅要面对半导体大厂的竞争,还要面临供应链的挑战,尽管如此,华为对算力和生态的投入并未止步,硬件之外也通过软件能力来增强性能。

“经过四年的发展,目前,华为已初步构建起完整的计算产业生态。在硬件方面,30多家硬件伙伴基于昇腾AI,推出了上百款人工智能硬件产品,以满足不同行业场景差异化的需求;软件方面,当前中国大模型中有一半是由昇腾AI来支撑的。“胡厚崑说。

推动通用大模型走向行业大模型

ChatGPT带火了整个人工智能产业,也激发了科技巨头争相布局大模型。今年3月,百度发布了文心一言,目前正逐步融入百度的所有业务;4月,阿里发布了通义千问,并于6月1日瞄向AI音视频赛道推出了“通义听悟”,正式开启公测。处于AI技术浪潮之下的华为,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在大模型领域布局。

从部署的方向来看,华为正在推动通用大模型走向行业大模型阶段。胡厚崑在演讲中提到,华为要真正让人工智能走进千行百业,服务科学研究。“我们认为,一方面,要打好基础,持续提升通用大模型的能力;另一方面,我们在此基础上,要建好行业模型,将行业专有知识、经验与大模型能力充分结合,为最终客户提供更专业精准的解决方案。”

“在回答‘我住在福田区,家里的78岁老人,请问政府能不能提供什么补贴?’同样一个问题时,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的表现是不一样的。”胡厚崑表示,通用大模型会给出一些正确但笼统的信息,但行业大模型能够给出更精准、更有价值的答案,这也是华为要努力的方向。

在加速大模型创新方面,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华为等单位联合成立“大模型产业工作组”,共同推进中国大模型应用落地及产业孵化。同时,华为还联合26家金融、运营商、互联网等行业领军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同启动昇腾AI大模型联合创新。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值得注意的是,行业大模型和ChatGPT相比,属于另一个赛场。ChatGPT是GPT系列大模型的一个应用场景,可以直接面向C端用户群体,而行业大模型的应用场景更多聚焦在B端的千行百业。

而华为云盘古大模型于2021年4月正式发布,到2022年聚焦行业应用落地,已经发展出包括基础大模型(L0)、行业大模型(L1)、行业细分场景模型(L2)三大阶段。据胡厚崑介绍,目前,华为云盘古大模型已经深入金融、制造、政务、电力、煤矿、医疗、铁路等10多个行业,支撑400多个业务场景的AI应用落地。最后,他还透露,在7月7日的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华为云将发布盘古大模型3.0版本,赋能千行百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