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新闻网(记者 刘雨)6月26日报道 沏两盏蒲江雀舌盖碗茶,邀两位“名人粉丝”,一场与蜀学大家、理学名臣魏了翁跨越时空追忆在蒲江县魏公祠展开。
【资料图】
6月26日,由成都市天府文化传承发展促进会主办,成都传媒集团承办,红星新闻网执行的天府文化云讲堂再次“云”上有约,活动特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与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彭东焕,“鸿渐书院”山长、蒲江传统文化促进会秘书张浩然共话一代鸿儒魏了翁,共传巴蜀文明及天府文化。
为“百姓官”
尽利民之事引万人遮道留任
节目伊始,二位嘉宾以刚结束不久的高考为话题,谈起苏轼因欧阳修避嫌得榜眼的故事,进而引出有同样“遭遇”的,本期节目的主角魏了翁。
魏了翁,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人,即今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人,光宗年进士出身,南宋著名理学家、大臣,也是少有地在政治、学术、文学、书法等方面均达到极高成就的人物,其《提刑提举帖》《文向帖》书法帖均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及上海博物馆。
▲魏了翁手迹:《提刑提举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为官清廉,对国忠贞,心系百姓疾苦,这是魏了翁的从政之道,为此,嘉宾列举了2个故事为证。“南宋嘉庆年间,魏了翁任眉州知州时期,蟆颐堰水患严重,因工程银两短缺而未能成行,自己的工资更是杯水车薪。”张浩然说,当时的“首富”卢员外便以捐款为由对魏了翁进行试探,想让他录取自己的儿子,这遭到了魏了翁的当场拒绝。但也正因为魏了翁的清廉正气感动了卢员外,蟆颐堰水利工程得以顺利修建,这项“惠民工程”至今仍为世人称道。
第二个故事则是魏了翁在汉州(今广州)当知州时,提出“利民之事,知无不为”,他要求郡县官吏不得兴“不急之务”、行“无名之求”以扰民,如有违者,当为民去之。见到当地百姓生活甚苦,便想办法制定政策免除穷苦百姓拖欠的赋税20余万,“离任时,万民遮道挽留。”张浩然感叹道,这个场面在当时应该是蔚为壮观。
为“校长”
开创中国古代唯一“连锁书院”
在节目中,两位嘉宾从魏了翁学术成就、创办鹤山书院、培养杰出人才、形成“鹤山学派”等方面向观众讲述其在教育方面的杰出成就及传承发展。
“要当上校长,还是得有‘两把刷子’的。”彭东焕打趣道,22岁登进士第的魏了翁深习儒家经典,精于程朱理学,续承濂洛一派学说并积极传播。
▲魏了翁像
“魏了翁的思想的特点之一是集众家之长。”张浩然说,这也与当今天府文化内涵之一“包容”不谋而合,精通程朱理学的魏了翁看到了二程洛学与蜀学虽相互区别,但也有一定的联系和相同之处,便以二程洛学传人的身份,将二者融为一体。
蜀学的传播与发扬,光靠自己一个人是万万不行的,魏了翁渐渐萌发了建书院的想法。
嘉定二年(1210),魏了翁“丁生父忧,解官心丧”,在家乡蒲江城北的白鹤山创办了鹤山书院,不但自己讲学,还聘请当时著名学者教授其间。此外,他还带回了大量的程朱论著刊刻并广为发行,使其广泛地流行于四川各地,从而使得理学得以在蜀地广为传播。值得一提的是,在他书院接受教育之人,参加省试竟“十而得八”,可见教学成果之卓然,极大地提高了四川文化教育的普及程度。
▲清代乾隆蒲江县城图中的鹤山书院图片来源:蒲江县文物保护管理所
“魏了翁是中国历史所建书院最多之人。”张浩然说,他虽因敢谏连贬三级,去了边远的湖南靖州,但在当地又创办了一所鹤山书院,至此,书院也开启了“连锁”模式,一传数传弟子中著名者有:魏文翁、郭黄中、吴泳、税与权等。
彼时,魏了翁作为蜀学之大成者,在宋代蜀学乃至整个宋明理学史上的地位不可低估,全国各地学者慕名向他求教,并尊称其为“南方共宗鹤山老”,一支致力于将理学和蜀学推向全国的“鹤山学派”也因此形成,为巴蜀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为“贤臣”
花甲书生弃笔从戎“硬核”抗蒙
魏了翁值得后人赞颂的除了文学成就,累累军功也让人不由心生钦佩。
南宋末年,蒙古军犯境,宋军节节败退,理宗让年近花甲的魏了翁“督师京湖、江淮军马”,一介拿笔的文弱书摇身一变,成为踏马持刀的大军统帅。他到任后,“重申军规,严明军纪,并身先士卒,加强练兵,一时军力大增。由于全军上下团结一心,奋勇杀敌,很快击败了元军”。
任知州掌税收,关心民生,督劝农事;执掌书院,重视教育,培养人才;担将领,有勇有谋,体恤将士,一代贤臣魏了翁始终兢兢业业,终其一生诠释家国情怀大爱。
时光流转,文脉不没,无论是蒲江县的蒲江中学,还是靖州的鹤山小学,对于魏了翁鹤山书院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院训仍传承有加,百年来,全国各地的鹤山书院及与其有渊源的新式学校也均屹立于巴蜀大地、湘山浙水之间,成为了中国书院的一座座历史丰碑。
据悉,天府文化云讲堂还将继续走进成都历史文化宝地,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与文化“同频”、与时代“共振”,助力成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历史文化名城。
编辑:段琪琳 责编:董乐 审核:马兰 黄佳琪 监制:赵若一 王晋升 总监制:李天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