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报道:新买来内存64G的手机,系统预装软件就已占用16G,没用多长时间内存就满了,只能重复删删减减。针对这一问题,近日,工信部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行为的通告》的征求意见稿,要求生产企业应确保除基本功能软件外的预置应用软件均可卸载,并提供安全便捷的卸载方式供用户选择。这一新规,让愤懑于预装软件乱象的用户看到了脱离困扰的希望。

某种意义上,一部“手机软件预装史”就是一部“反对手机任性预装软件史”。

早在2013年,工信部就发文,对手机预装软件实施备案,希望以此规范手机预装软件市场。近10年过去,依然有大量厂商阳奉阴违,将本该用户自主的手机屏借题发挥为它们的地盘——曾几何时,不少用户欢迎厂商在手机上预装软件,预装软件一度成为吸引用户目光的“要素”,这一现象中外皆有。但人们逐渐被“预装术”的不容商榷惹得不爽。

现实中,手机厂商往往这样对付打算删除预装软件的人:标榜功能重要性,提示用户卸载会影响手机正常使用,从而对用户心理造成微妙影响;取消“卸载键”,直接让你无计可施。而当某些预装软件无法卸载,还让用户无法关掉通知噪音的时候,这种困扰和伤害简直到达了一个顶峰。

毫无疑问,手机预装软件是有其意义的,但绝不能否认和抹杀这个前提——任何预装软件都必须可以卸载。绕开这个前提,强调预装软件的功效,近乎耍流氓。很多手机厂商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源于利益驱动。手机预装市场是一块“大蛋糕”,通过预装软件并“霸屏”,厂商所获颇丰。

乱象已持续多年,是时候重拳出击,呵护手机用户的核心权益了。工信部此次推出新规,力撑手机用户对预装软件的“卸载权”,意味着一直以来有些模糊的地带变得敞亮。这为消费者挺直腰杆、维护用户权利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于无形中揭穿了某些预装软件“删不得”的鬼话。

应该看到,有了这一通告,还得通过加强新规落实和行业监管,来“倒逼”手机厂商讲规则、明界限。对于某些无视规则与用户权益,继续安装不可卸载软件的厂商,则应有予以处理的决心和办法。毕竟,作为普通用户,通常缺乏强大的博弈力量,寄望于行业监管的发力,是题中应有之义。

当然,第三方机构或社会组织也有用武之地。2015年,在发现两品牌手机各预装40余款不可卸载预装软件后,上海消保委提起公益诉讼,将两家公司告上法庭。此事为遏制预装软件之乱象,提供了有益启示。

现代快报评论员 戴之深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