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佚名”是谁呢?为此我特意查询了久违的新华字典。


(资料图)

2、字典对“佚”的解释是,通“逸”,散失的意思。

3、顾名思义“佚名”就是已经散失姓名的含义。

4、 我想这种散失姓名的情况一般有几类:第一类是在民间口头流传的故事,但是书籍报纸没有记载。

5、一旦有人把它记载下来,总不能标榜这是自己独创的吧,就署名“佚名”表示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第二类是书籍(一般古籍)中本来是有记载作者的真实姓名的,但是由于年代久远,这些书籍遗失或破损了,无法考证真正的作者到底是谁,于是采用“佚名”这个词汇;第三类是文章涉及一些敏感的问题,作者不好使用自己的真名,用“佚名”相当于不使用真名。

6、第四类最常见,也最令人讨厌,原本作者署有真实姓名的,也希望使用真实姓名发表文章的,也不是因为年代久远无法考证,而是因为编辑不负责任,对于转载文章,本来举手就可以搞清作者的真实姓名,但是图方便,懒于考证,疏于管理。

7、他们的这些文章的来源,往往不是作者原创的“第一手”来源,而是经过层层转载或网站论坛转贴,到最后用稿时也就不准确了,连作者的真实姓名也“散失”了。

8、佚 <名>(形声。

9、从人,失声。

10、本义:隐逸的人)同本义 佚民者,独乐其身之民也。

11、――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又如:佚老(隐逸的老人);佚民(遁世隐居的人)行列,通佾 其佚则接芬错芳。

12、――《古文苑·扬雄·蜀都赋》不当行为;过失 惟予一人有佚罚。

13、――《书·盘庚上》佚 <动>散失 宣帝之时,得佚《尚书》及《易》、《礼》各一篇。

14、――《论衡》惟予一人有佚罚。

15、――《书·盘庚上》。

16、传:“佚,失也。

17、”牛马畜兽有郊佚者,取之不诘。

18、――《逸周书》又如:佚名;佚书(散失的书籍);佚文(散失的文佚dié〈动〉通"迭"轮流,更替>《史记十二诸候年表》∶"四国~兴"佚yì 1.隐遁;不为世用。

19、 2.奔逸;逃亡。

20、 3.指使奔逸;使逃亡。

21、 4.安逸;安乐。

22、 5.指使安逸;使安乐。

23、 6.放逸;恣纵。

24、 7.过失;错误。

25、 8.失落;散失。

26、 9.淫。

27、参见"佚女"、"佚乱"。

28、 10.通"轶"。

29、超越,超过。

30、 11.通"呹"。

31、迅疾貌。

32、 12.通"昳"。

33、美。

34、参见"佚女"。

35、 13.通"佾"。

36、古代乐舞的行列。

37、 14.姓。

38、春秋有佚之孤。

39、见《左传.僖公三十年》。

40、就是遗失或者隐藏的意思。

41、像古代文集到什么朝代丢失,什么人功成名就后在哪里隐居山林了。

42、都有的会意字,拆字为丢失之人。

43、散落,丢失的意思,隐逸的人。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