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向善财经 作者:刘能

抗战疫情的下半场已然真正来临。

随着疫情防控「二十条」、「新十条」的落实,国内多地积极响应并提出新的防控措施,包括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在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出部分公共场所场所不再查验核酸证明,跨地区流动也不再查验健康码。


(资料图片)

随着防疫政策的优化完善,消费复苏成为必然。资本市场对消费板块的预期也比较乐观,过去几周沉寂的消费股行情再起。需要注意的是,疫情对消费影响多年,此次疫情政策的落实下,各消费行业的复苏确定性有多强?各个行业的成长弹性有多大?不同消费业态又是否会出现新的分化?这些问题与企业、消费者乃至投资者都息息相关。

底层消费逻辑的分化

消费复苏情况离不开对未来疫情发展的判断。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海外主要经济体疫情管控政策变化后,对其消费复苏路径的研究,可以为国内提供一定借鉴。

基于国外经验,我们认为国内疫情政策变化对消费影响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观察期。

韩国防疫政策的节奏主要是跟随欧美,4 月解除国内防疫措施。日本推进防疫政策则较为谨慎,根据疫情形势一点一点推进。相同的是,日韩民众在开放初期对待疫情都较为谨慎。

尽管国内疫情政策优化完善,但需要注意的是,政策的变化,消费者刚开始在心理层面或许会存在落差,会有些迷茫,对待疫情仍然持谨慎态度。这一阶段线下消费复苏或仍较慢,但这一阶段不会持续太久。

第二个阶段为常态期。

随着疫情政策完善,消费者会逐渐适应优化下的防疫政策环境,政策变化叠加消费者心理层面的变化,消费领域才会迎来更大力度的复苏。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细分消费品类之间,与疫情之间的“化学反应”会产生不同的消费逻辑,复苏路径仍然存在分化的可能。

首先,疫情政策变化之后对部分消费品类的影响或许并不乐观,有可能出现业绩向下修正的可能。

典型的是预制菜、方便面等速食食品等相关品类企业,在疫情期间由于封闭居家需求,城市按下“暂停键”,反而刺激这些速食食品品类的发展。

比如以方便面为主要产品的康师傅,其1-9月营收为482.54亿元,同比增长5.91%,净利润为27.63亿元,同比增长33.87%。尽管在今年315曾被曝光“土坑酸菜”事件,在疫情管控期间,康师傅的业绩增长仍然较为强劲。

不过此次疫情政策优化之后,随着餐饮行业恢复,消费者对于方便食品的囤货需求减少,康师傅等方便食品的产品销售以及业绩数据或许会受到一定影响,反而难以回到疫情期间的增长路径。

其次,对于 “柴米油盐酱醋”等民生消费品来说,其长期消费逻辑不变,疫情政策的变化,对于这些品类的影响并不明显。

从宏观数据来看,这些必需消费品的整体表现没有那么悲观。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份,食品类消费同比增长9.1%,增速远高于同期GDP。饮料类消费同比增长也有6.9%。受疫情影响越小,复苏弹性越小。

最后,部分消费品类受益于疫情政策优化,被改变了部分业态消费习惯,或存在超额复苏的情况,这也是本文接下来的重点。

疫情下半场,消费领域的两条主线

在向善财经看来,此次疫情政策优化完善之后,消费品类实现超额复苏主要依赖两条主线:

一条是健康主线。

不管是疫情政策的变化,还是消费者心理层面的接受,我们都将与疫情长期进行博弈,博弈的资本是身体的免疫力。身体如何保持健康状态,是当下消费者最为关心的事情,这也是囤药清单在各大社交群疯传的原因。

另一条是社交主线。

疫情政策的优化也将引发消费者社交需求的“补偿性回馈”。“补偿性回馈”是指,我们越是干预,越是容易引起系统的反面效果。

举个例子,有的人为了减肥会拼命节食,由于过度压抑自身对美食的需求,到最后就有可能形成反弹,专门大吃一顿。不仅抵消了此前节食的减肥效果,甚至还会产生增重的反作用。

饮食是人类的生物性表现,社交是人类的社会性表现,两者都不可或缺。疫情政策的优化完善,再加上临近春节等传统重大节日,将带来社交需求的爆发。

在健康主线的消费逻辑下,除了医药产品外,消费者为保证身体免疫力和健康程度,任何具备健康属性的快消品都会成为消费者眼中的“香饽饽”。最直接利好的或许是保健品相关品类企业。

比如保健品企业中的汤臣倍健,主要由“汤臣倍健”“健力多”“Life-Space”几个主要品牌贡献业绩,其股价从11月中旬开始走出上升趋势。据天眼查专业版APP显示,汤臣倍健的实时股价显示为21.85元。

此外,植物奶品牌六个核桃、综合乳企蒙牛、伊利等健康饮品企业也将获益。

六个核桃在下沉市场基本盘稳定,“核桃补脑”健康概念深入人心。同时,六个核桃占据了送礼场景,礼品本身就是社交的重要载体。春节将至,六个核桃节日礼品属性凸显,将是走亲访友的重要选择,将带动六个核桃业绩的增长,下个财报季有望实现绝地反弹,未来有望长期保持稳定态势。

还有高端白酒,深度融入国人的社交场景之中,白酒文化可以说代表了中国的部分社交文化。

据有关机构数据显示,当前高端白酒政务消费的占比为2%,商务消费的占比为60%,大众消费的占比为38%。显然,商务消费才是高端白酒的主要场景。

随着经济社会活动的恢复,庞大的白酒消费场景会迅速恢复,高端白酒企业也会存在较大弹性的复苏。各酒企也在备战春节,帮助经销商消化库存。

玫琳凯、花西子等美妆类企业也将实现新的增长。

美妆具备线下社交属性,随着线下社交、生活秩序的恢复,美妆需求也会进一步恢复。社交属性下美妆可以说是是刚需,比如戴口罩成为常态,也会捧红了口罩妆、眼妆乃至美瞳等细分妆容的需求。

尤其是玫琳凯,以直销模式为主,更依赖线下会议、线下活动和线下沙龙来引流消费者,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完善也将利好玫琳凯线下销售活动的开展。

对于奶粉领域来说,此次疫情政策的变化影响较为复杂。

目前奶粉的日常供应已经没有问题,消费者购买也较为方便,此前奶粉焦虑而出现的囤货行为逐渐消失。从另一方面来讲,消费者购买奶粉的动力减弱,奶粉企业未来需要加大产品的动销力度,市场营销费用会增加。

需要注意的是,奶粉的主要市场是婴幼儿,疫情政策变化更应关注对生育预期的影响。

从接种疫苗来看,目前居民大部分疫苗接种已经完成,女性不用再担心疫苗对于备孕的影响,生育需求按说应该会迎来增长。

不过,从目前的囤药情况来看,消费者也比较担心疫情政策变化后,出现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这将降低女性的生育预期。

或许,目前的生育需求还未到释放的时候,等到“观察期”阶段度过,疫情环境稳定之后,生育需求会迎来一波短期的爆发,这意味着奶粉需求可能会出现一个短暂的空档期,暂时遇冷。

综上,健康属性、线下社交属性、礼品属性,是此次疫情政策优化完善后,快消品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的要素。企业想要抓住这波机遇,就应该向这几个维度靠近。

比如此前一整根人参的爆红,就是抓住了消费者健康焦虑的痛点。不过,产品在向这几个维度靠近的时候,也要注意营销尺度,太过火的话也会被质疑为智商税。

资本市场的“跷跷板效应”

疫情政策的优化完善,使得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小,各消费股也逐步呈现边际改善趋势,规律同样可循。

在向善财经看来,社交概念下的消费股和健康概念下的消费股,具有一定的跷跷板效应。

如果疫情管控态势良好,社交属性消费股表现优于健康属性消费股的概率较大。此时,社会生产生活秩序进一步恢复,社交需求进一步释放,白酒等社交型产品的需求也更为旺盛。消费者对于健康不会太过于焦虑,也会减少盲目囤药、盲目购买保健品行为的发生。

反之,健康属性消费股表现优于健康属性消费股的概率较大。这时,疫情会进一步激发消费者对于健康型产品的需求。同时为避免疫情的进一步传播,反而会减少社交活动,也会影响社交型产品的消费。

说到底,真正重要的就两个字:预期。短期看疫情预期,长期看经济增长预期。

防疫政策变化所带来的消费复苏更多体现为短期影响,在中长期的时间维度上,消费复苏能以多大力度持续仍待检验,

对于企业来说,短期内疫情政策变化对企业利好多少,主要看企业基本盘是否稳定,长期还是要看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的成长性。

比如白酒板块,估值在十一月初已经率先开始修复,因为已经预料到了疫情政策的完善优化,因此市场对白酒未来更加看好。接下来关注的重点是业绩能否实现修复,如果业绩同样修复,那么就能继续支撑起白酒股价,同时带来更加积极的预期。

不过,现阶段不断扩大的高端白酒产能,未来会不断向市场释放,随着供需平衡,高端白酒价格上涨的动力或许也会消失,从而失去资本市场的青睐。

对于投资者来说,分析股票一般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回归分析。判断公司股票的价格是高于或低于实际价值,如果过低,就会买入,等待股票价格回归正常价值区间。

另一种是趋势分析。判断公司未来的成长前景,判断公司股价处于上升还是下跌的趋势之中。

在向善财经看来,对于消费股来说,短期内回归分析或许更适应于现在的资本市场,消费复苏本质上也是公司价值的复苏。

总的来看,疫情政策优化完善之后,消费复苏的大潮流是必然,因为消费文化已经形成,消费赛道有望走出新的增长机遇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