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Con、HJT、IBC,当下备受市场热捧的三大电池技术路线,未来谁将执行业牛耳?

近日,华晟新能源董事长徐晓华公开场合表示,光伏行业已经迎来了技术“狂奔”的时代。在他看来,2022年是HJT的“元年”,2023年将是HJT真正火速壮大的一年。到2024年,华晟全年产能或将超过20GW,出货量超过10GW,“那时候规模效应出来了,企业去谈(降低)成本会更好谈”。


(相关资料图)

在HJT电池领域,成立不足3年的华晟新能源已经占据行业龙头地位。截至2022年底,华晟预计实现2.7GW的产能,累计出货量将超1GW,2023年投产产能将达到12GW,出货量超4GW。

对于HJT电池技术,徐晓华持坚定看好态度。“因为效率为王,我个人坚信HJT就是下一代主流技术。”

据最新消息,HJT的转换效率已经创下世界纪录。

11月19日,隆基绿能宣布,公司近日收到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的最新认证报告。报告显示,隆基绿能自主研发的硅异质结(HJT)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6.81%,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跑步进场

有着高转换率的加持,华晟新能源等HJT厂商不断扩产,A股上的HJT概念股获得资本持续热捧。

9月16日,华晟新能源联手中国华能在大理投资建设5GW高效HJT光伏电池和组件项目一期(2.5GW)项目已经开工。

9月29日,华晟新能源宣城最新7.5GW高效HJT硅片-电池-组件全产业链项目举行开工仪式。

据徐晓华透露,目前宣城一期、二期项目已投产2.7GW,三期已在建设中,计划2023年1月搬入设备,四期预计于本年度12月启动,五期于2023年一季度启动,合计产能达10GW;无锡项目则预计在2023年6月搬入设备;今年12月份,公司还将宣布一个新的扩产点,规划产能5GW。

除了华晟新能源这家行业龙头之外,HJT这块“大蛋糕”还吸引了华润电力、中建材浚鑫等央企,爱康科技、山煤国际、宝馨科技、乾景园林、金刚玻璃、润阳股份、海泰新能、海源复材、明阳智能、金阳新能源等上市或拟上市公司,以及华耀光电、潞能能源、太一光伏、国润能源集团、国润能源集团、国晟能源、钧石能源、中苏湖广、中苏湖广、比太新能源等非上市企业进场“抢食”。

浙商证券表示,随着HJT国产设备成熟、经济性改善,有望复制PERC快速渗透历程、开启下一代电池片技术爆发周期。预计2025年HJT设备市场空间超6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98%。在净利率20%、25倍PE假定下,HJT设备行业市值3000亿元。预计龙头市占率超50%、未来有望超1500亿元市值。

4月18日,刚成立仅3个月的国晟能源就在安徽萧县签署一份总投资达115亿元的新能源投资项目。根据三方协议,国晟能源初期计划在萧县累计投资55亿元,打造异质结光伏制造产业园,进行异质结装备、光伏BIPV等新能源材料设备生产,总占地面积800亩。

9月19日,国晟(凤台)异质结双碳产业园项目签约仪式在淮南市政务中心举行。据悉,国晟能源计划总投资106亿元,建设年产5GW异质结装备、年产4GW高效异质结电池、年产2GW大尺寸异质结组件、年产1800万套追踪支架等项目。

相关规划显示,国晟能源在徐州、宿州萧县、淮南凤台的项目总投资额已经达到211亿元。

9月13日,由金阳新能源的全资子公司金阳(香港)太阳能材料有限公司、四川巨星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四川新鸿兴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投资70亿元建设的10吉瓦异质结电池项目已经完成项目地勘和基础数据的采集。

10月21日,明阳智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明阳智能光伏异质结江苏盐城生产基地正在按计划建设中,第一期规划建设产能为2GW的HJT电池片和HJT光伏组件,预计年内建成投产。

2021年11月,湖州爱康采购了一条600MW的异质结电池整线设备,并已于今年6月陆续进场安装调试,今年7月,爱康科技又向迈为股份(300751)采购1.8GW HJT电池生产设备,其中第一条单线600MW微晶异质结210半片电池已于11月20日投入生产。

据公告,爱康科技整体上有望于2022年底形成5GW异质结电池产能,在2023年底形成20GW异质结电池产能,规划到2025年总共形成40GW异质结电池组件产能。

11月10日,乾景园林发布公告,公司拟向国晟能源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68亿元,用于“1GW高效异质结电池生产项目”及“2GW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组件生产项目”。

为此,连续2年亏损,两次“易主”告败的乾景园林股价一飞冲天,曾在9个交易日录得7个涨停。

而在2022年,京山轻机、金刚玻璃、苏州固锝、宝馨科技HJT概念股都有过上佳表现。其中,京山轻机(000821)从7元一线起步,最高涨至26元,股价翻了近4倍。

“宣”而不投

资本助力掀起HJT投资热,众多企业纷纷押注之际,喧闹的HJT投资热下也有企业选择冷静,山煤国际是个中典型之一。

据了解,山煤国际是国内较早布局HJT的上市公司之一。

早在2020年8月份,山煤国际就宣布与钧石(中国)能源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双方拟设立合资公司31.9亿元投建10GW高效异质结电池项目,一期项目建设规模3GW。

同年11月份,山煤国际又宣布完成一期项目建设用地摘牌,并表示已经开始着手设备厂商的招标工作;再到2021年2月份,公司表示已着手安排设备选型、招标、商务谈判等相关具体工作。

如今,2年时间过去了,山煤国际与钧石能源合建的10GW HJT基项目仍未有投产消息。

2022年6月13日,山煤国际作出公开回应,因异质结产业链技术迭代升级较快,异质结生产设备已进入迭代升级阶段,与项目立项初期有了很大的改变,公司组织相关专家对项目技术路线重新进行了论证,暂未对项目主体进行大规模投入。

虽然HJT转换效率不断提升,但还有待实践认证,业内对选择HJT持有谨慎态度的企业不只山煤国际一家。

据了解,隆基绿能、通威股份和东方日升都拥有HJT和TOPCon双重技术储备。通威的HJT电池最高研发效率已达到25.67%,东方日升的异质结电池片转换效率突破25.50%,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通威股份、东方日升新建投产的电池片项目都选择了TOPcon路线。11月19日,东方日升发布公告,将斥资27.57亿元在滁州建设10GW N型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

11月29日,通威太阳能眉山基地三期高效晶硅电池首片电池片顺利下线,此项目为N型TOPCon,产能为9GW。

在2022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通威股份董事长谢毅表示,公司长期看好HJT电池技术的发展潜力,围绕HJT电池的降本增效持续开展了一系列研发目前,公司HJT电池最高R&D效率达到25.67%,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同时,代替银的金属化技术也取得了重要成果公司认为,目前HJT电池的性价比优势与PERC和TOPCon技术相比并不明显,仍需进一步研发攻关。

无独有偶,9月份,亿晶光电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也发表了类似的观点。该公司称,目前异质结电池投资成本和低温浆料成本都较高,且其可靠性还有待观察,我们认为异质结电池短期内暂不具备投产优势。

此外,据查询了解,还有多家光伏企业在2021年完成HJT签约落地仪式后,至今未查到项目开工或投产的动态。具体有中建材浚鑫、中苏湖广、晶飞光伏和比太新能源等。

2021年6月11日,中建材浚鑫宣布,将斥资30亿元在江阴临港建设5GW异质结太阳能电池项目。

2021年7月8日,总投资25亿元的中苏湖广实业有限公司年产5GW单晶HJT电池片项目落户玉山签约仪式举行,标志着这一经过多轮洽谈的重大工业项目正式落户玉山。

2021年7月16日,江苏晶飞光伏宣布,将斥资22亿元用于2.4GW高效智能组件和2.6GW的HJT异质结电池两期的基地建设。

2021年12月,江苏比太新能源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27亿元的 “2GW超高效异质结光伏电池片和1GW光伏组件生产线项目” 在海棠千湖酒店签约,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落户千阳。

TOPCon技改成本低、可塑弹性高

相对于山煤国际等厂商在投资HJT上的谨慎和犹豫,“行业玩家”和“跨界玩家”进军TOPCon相对要激进一些。

据“草根光伏”不完全统计,选择TOPCon技术的厂商有30家左右,数量与HJT厂商旗鼓相当,但在产能规划方却判若云泥。到2022年底,TOPCon产能将达到150.4GW,未来的产能规划达到226GW。到2022年底,HJT产能将达到12.90GW,未来的产能规划在112GW左右。

之所以有更多厂商青睐TOPCon技术,在于投资成本和效率问题。转换效率,TOPCon和HJT不相上下,而在投资成本却有很大出入。

从PERC技术转向TOPCon技术,电池产线还有70%左右可以兼容,每GW的新增投资额在5000-7000万左右,而HJT产线需要重新搭建,每GW投资额达3.5亿以上,现在整个光伏行业有超200GW的PERC产能,转型做HJT后的PERC产能包袱是整个产业链无法接受的。

其次,HJT技术需要用到200℃低温银浆,价格比正常银浆更高,且目前主要依赖日本进口。还有就是HJT技术需要用到金属铟,铟的需求量将使得地壳中储量不高的铟价格暴涨,从而推高组件价格。

TOPCon技术拥有着完整的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路线支撑,未来的迭代升级空间广阔,预计2024-2025年实现与IBC技术的结合,形成TBC技术,量产效率可达26%-28%,“十五五”期间实现与钙钛矿的叠层电池量产,将量产电池效率推高到28%以上。(草根光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