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管理学家柯林斯和波拉斯在《基业长青》一书中曾指出企业成长的12个迷思,提出成功的公司要有利润之上的追求、要保存核心价值观、要具有严谨的企业文化、要有远大的目标等努力方向。这些真知灼见,既是当今世界上那些基业长青企业的长生秘诀,也是每一个追求基业长青的企业应当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它同时提供了一个视角,促使人们去挖掘那些优质企业长盛不衰的秘诀及其背后的故事。
阳光保险正是一家颇有“故事”的公司。创建于中国入世后保险市场彻底开放的历史背景下,承担着直面海外保险巨头竞争、做大做强民族保险业的光荣使命,凭借18年潜心耕耘,2022年,阳光保险成为中国235家保险企业中的十家上市险企及八家传统直保上市公司之一。也是除众安这类互联网保险公司之外,自中国平安2004年上市后18年以来唯一上市的民营保险公司。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成功的背后却是无数个无人知晓的黑夜。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在同期成立的保险公司中,阳光保险的创建过程是最为曲折、最为艰难的,没有主角光环的庇佑,它的创业团队可能是最吃苦耐劳、最“特立独行”的。但他们凭信念和奋斗“改天换命”,在激烈的竞争中异军突起,用惊人的爆发力,在成立短短几年之际,书写下许多个“唯一”和“第一”,创下了令业界惊叹的“阳光速度”:
它是唯一一个在没有股东一分钱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完全依靠创始人个人积蓄获得批准筹建的保险企业;
它是唯一一个既不是政府牵头也不是由股东议合发起,完全依靠创业者的自我奋斗实现成功的金融企业;
它的创业团队是唯一一支在长达8个月的创业中没有一分钱工资收入却依然无怨无悔、不计得失、坚守初心的创业团队;
它在开业之前用近四个月的时间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阳光文化体系,成为第一家文化先行的企业;
它创造了产险传统保费、寿险期交保费开业首年的历史纪录;
它是历史上第一个成立5年便进入中国500强的企业……
这许多个“唯一”和“第一”都来自同一股力量的支撑——阳光保险是中国5000多家持牌金融机构中唯一一家真正创业而来的金融企业,是一家纯粹的创业企业。阳光的血液中流淌着真正的创业基因,它的创业历程的每一个细节无一不闪烁着理想主义情怀和矢志不渝、义无反顾的信念。刻入骨髓、融入血脉的创业基因是阳光保险真正的禀赋,优秀企业应具备的品质早在阳光创业历程中就得以孕育,在一次次的抉择和考验中沉淀、固化,最终外化为“敢于挑战,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成为推动阳光保险十数年来价值发展的不竭动力。
为使命所召唤
历史上每一个卓越的企业都是起源于创业者的一个伟大的梦想。阳光保险的创始人张维功正是一位极具使命感和远大抱负的天生的企业家。
新世纪之后,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快速发展期。2001年中国完成了入世进程。2001年11月22日,保监会公布了“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保险对外承诺”,这使得保险业成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第一个公布入世承诺的行业,同日,中国政府批准了8家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经营许可。
这一波澜壮阔的进程,引发了张维功对民族保险企业命运的担忧。作为资深从业者,张维功很清楚,入世之后监管部门的动作方向,核心在于增加竞争主体、引入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这意味着未来参与“游戏”的各个主体都必须按照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来行事。张维功同样清楚的是中国与西方保险业的差距:中国保险业的业务重启不过20年时间,相对于西方保险业300年时间累积的经验,差距不言而喻,弱小的民族保险业能否抵挡住外来力量的冲击?
与其空怀担忧,不如下场一战!在张维功看来,无论是外资希望中国政府开放保险业,还是中国保险业与西方保险业存在的巨大差距,都能证明这是一片待开发的沃土,发展将成为绝对的主线。与其作麦田的守望者,不如躬身入局,在这片蓝海中酣畅淋漓地一番作为,助力民族保险业闯出一片新的天地。这一想法激起了他的万丈雄心。茨格威说,“一个人生命中的最大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在张维功看来,创建一家企业,在年富力强时在保险这个潜力巨大的行业中去“百舸争流”,为中国保险业发展注入一股新的力量,或许正是他人生使命和责任所在。
2004年,保险业正如春暖冰开的江面,冰棱开裂的声音犹在耳畔,江面之上,新加入市场竞争的社会资本早已百舸争流。同年,阳光保险的创始人张维功在仕途一片光明时毅然辞去广东保监局局长之职,开启了创业历程。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大不小的轰动,坊间猜测纷纭。张维功用一句话解释了其下海创业的初衷——建立一家受人尊重的百年企业,推动中国保险业的做大做强!
2004年5月19日这一天,阳光的创业团队来到北京,正式开启了创业之路。后来,“5·19”创业日作为阳光保险的精神符号而被加以纪念,这一天,是阳光梦想的开始。然而令创业团队始料未及的是,前方的追梦之旅是一条荆棘丛生的创业之路。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事物总有它的一体两面,就如同创业历程,既是一个充满激情与喜悦的过程,但同样充满风险、艰辛与坎坷。阳光保险的创业之旅尚未启航就遭遇了巨大反转和几乎致命的打击。
先来普及一个背景。中国有5000多家持牌金融机构,但组建与设立方式无外乎四种:最常见的方式是由主管金融的政府领导挂帅,金融办或国资委出面成立筹备组,比如山东的泰山保险、河北的燕赵保险大体都是这种方式;第二种是由大型央企国资主导的,比如国家电网旗下的英大人寿、英大泰和,大型能源企业发起成立的永诚产险;第三种比较常见的方式是中外合资,实际是两国企业与政府共同协商的结果,比如中英人寿、中意人寿和中意财险等;最后一种是民营股东议合而发起,比如民生人寿,都邦财险,百年人寿等。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有确定的股东,也无需为资金担忧,从严格意义上讲,金融企业是不存在以纯粹创业的方式设立的。按张维功原来的计划,阳光本应按照第四种方式设立,成为一家走市场化的、具有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高起点组建的企业。但在与当时的股东方接洽的过程中,原有投资者“态度”和“理念”突变,是坚持梦想还是妥协屈从?经过三天三夜极其痛苦的抉择,张维功与创业团队决定与原定股东方分道扬镳,毅然决然地站在了梦想的一边。此时,创业团队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他们必须在没有任何退路的情况下另起炉灶,从零开始,走以纯粹创业的方式寻找新股东的另一条艰难与困苦的创业路。难!但这也激起了阳光的创业团队绝地奋起的气魄和勇气。站在如今的时点回顾当时,这次关乎信仰和梦想的抉择和考验,恰恰奠定了阳光保险这家创业企业的精神内核。
一离开投资方,现实的压力扑面而来。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团队的开销问题。作为团队领导人,张维功二话没说,把自己的所有积蓄拿了出来,但这笔不足百万的积蓄并不足以支撑创业团队的开销。据创业团队成员回忆,在当时那个年代,电子邮件没有完全普及,更谈不上使用微信等即时工具,团队只能通过酒店商务中心发传真,收费是每页两块钱。一份招股说明书厚达几十页,给一家企业发一份说明书就得花费上百元。为了节省费用,同时为了避免因向张维功申请费用给他带来新的压力,创业团队成员悄悄买了一台传真机;最窘迫的时候,有时吃顿饱饭都成问题。为了节省开支,他们退掉了酒店,在潍坊驻京办租了三个房间。张维功用的是一个带外间的小套间,外间有一组沙发和一个茶几,这是创业团队最拿得出手的地方,当时被用作接待来客的主要场所,所有的会议也都在这里开。没有人的时候,张维功就坐在沙发上,把低矮的茶几作为办公桌兼餐桌,弯着腰在上面起草文件和就餐。
巨大的物质落差,创业团队坦然接受。当然,最为关键的问题还是未来的投资方从哪里找。
张维功和他的团队都不是融资的行家,在开始寻找投资者的时候走了不少弯路。由于没有准确的目标,他们只能广撒网:张维功很快开始出差,从南下广东到北上东北,他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全国各地,接触可能的投资单位;而作为后方的创业团队,则忙碌于为他做支持工作,他们重新制作了招股说明书,并不断按张维功的要求把它发往各个可能的合作企业。
每一个点滴的进展都是缓慢而艰巨的。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工作,在经历了与上百家潜在投资者的谈判后,张维功和阳光创业团队已经初步开始总结经验、摸索出规律,理想投资者的画像也越发明晰。他们明确了选择股东的四个标准:一是企业品质好,有市场信誉,了解金融保险业的特点;二是有实力,能实实在在地拿出钱来;三是价值观高度一致,认同企业的根本在于公司治理、在于企业家;四是做不干预企业的财务投资者,相信资本最大的保障是“智本”,让公司按市场规则运行。
一个没有后路的创业团队,在已经开始触及生死线时,立下这样的投资门槛,让人不可思议。超乎寻常的定力、恒心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支撑着他们在反复的挫折和煎熬中坚守着初心。
坚守,直到曙光乍现那一刻
艰苦与困境是品格历练的最高境界。在创业的历练中做到不平凡的坚守,是通向成功的关键。
管理学中有这样一句名言:“创业途中如果有今天、明天、后天,大多数人往往都死在了明天晚上,而后天,太阳才会出来。”所以,看似最绝望的时候往往也蕴藏着转机。在寻找股东的策略调整后,创业团队的辛苦付出开始有了正向的反馈,“可以参股阳光保险筹建”这一信息,摆上了全国许多家大型企业集团决策者的桌面。来自于投资方的信息,也开始变得积极起来。
等待的过程中也不乏好消息。创业团队在同时接触多家大型企业,交叉地进行不同阶段的谈判,所以总是不断有这家或者那家企业把信息往上传的消息传来。但真正的突破,来自一次与一家大型企业一把手的面谈。
到了约定会面日,张维功和团队伙伴赶在早上8点前到达,然后在这家企业的传达室开始了三个小时的等待,揪心而漫长。当时创业团队的判断是,那位领导并不了解这个投资机会的内涵,见面只是出于礼节。但张维功习惯了一份希望、十分准备。
一开始交谈,这位领导的神色是比较轻松的。但随着交谈的深入,他变得严肃起来,不断翻看资料且不时提出一些问题。双方你问我答,交谈越来越流畅,信任程度也迅速提升了,原定十分钟的会面最后延长到近一个小时。
结束的时候,那位领导起身与张维功握手,并专门指示投资部门负责跟进这个项目。张维功明白,这位领导的表态,实际上说明他对投资保险有了兴趣。在黑暗中摸索的创业团队终于等来了曙光乍现的那一刻。在这次见面之后不久,这家企业的投资部门很快就开始深度了解阳光保险的总体情况。差不多一个月之后,对阳光保险的投资案,进入了这家企业的决策流程。最让创业团队激动的是,该企业完全接受了创业团队的建议,做财务投资者,支持创业团队建立一家市场化、现代化治理的企业!
一次点睛之笔,盘活了整个棋局。在这家企业抛出橄榄枝之后,又有几家企业随之跟进。阳光的创业团队终于跨过了创业路上最难的坎儿。
在阳光产险注册资本金中,几家最大的股东出资相同,股权分散,结构均衡,这一股权结构,形成了阳光保险作为一家金融企业的市场化治理基因: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在股东的支持下,得以按市场规律实施管理,这是全球最优秀企业在治理结构上的通行做法。
这支创业团队对理想的执着、对初心的坚守,支撑他们在黑夜里坚定地扛着自己的理想往前走。他们为了寻找到最优质的生产力配置,付出了最多的努力,为优良的公司治理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冰心在写给中国女排的一封信中写道:“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张维功带领5个人的创业团队,以不足百万的资金,历经8个多月跑遍17个省市,商谈389家企业,寻找价值观相同的财务投资者。因为他们坚如磐石的意志,重构了阳光的基因,使得这家未来的中国保险企业,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后他们的发展以“阳光速度”惊艳世人,或许也是一种必然。
永不褪色的创业精神
“集众家之长,取自我之道;聚业内人才,纳业外贤士;高起点组建,远战略发展;风雨中做事,阳光下做人;走精英之路,创阳光品牌。”2004年12月24日,平安夜,张维功在历经千难万苦终于拿到批筹文件的第二天晚上,冷静地写下这五句话。这50个字不仅总结了他半生所思所想所悟,也将个人抱负、企业发展与国家前程紧紧连在一起,展现了一位民族企业家的胸襟和情怀。
中国的企业家是改革开放的实践者也是重要的见证人。他们是这40年来成长最为迅速的一个群体,也是面临机遇与挑战,受益与伤害,前行与困惑最多的一个群体。作为这个群体中的一员,张维功在企业的创立与成长中也一样经历发展与危机,受到赞扬,也饱受伤害。回顾过往种种,张维功认为,成功的道路并不平坦,肩膀必须能扛住压力,在顺境中成长,在逆境中成熟,企业家的格局应该更宽广一点,更阳光一点。
相比今日的鲜花和掌声,或许那段荆棘丛生的创业历程才是张维功和阳光保险最可宝贵的记忆。从这段刻骨砥砺的创业历程中,阳光提炼出“敢于挑战,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并将其铸成一把利剑,一路披荆斩棘,一路凯歌前行。回顾阳光保险18年发展历程,创业初期的艰苦卓绝、成长路途的惊涛骇浪,都没有挡住阳光这股与众不同的力量,反而种种艰难化为发展动力。“敢于挑战、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持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推动阳光成长为行业领先的保险集团。
2022年的5月19日,是阳光保险第十八个创业日。这一次的创业日有点特别,它既是阳光保险18岁的“成人礼”,又逢紧锣密鼓的上市筹备期。在这个特别的日子,张维功不免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更多的感慨。在这次创业日特别晨会的致辞中,他发表了题为“十八而志,大任始承”的讲话,用一句话为阳光的创业基因下了生动的注脚:“艰苦卓绝的创业造就了阳光出生的与众不同。阳光的创业史在我国金融界是绝无仅有的,创业者艰难困苦的创业经历为阳光注入了‘敢于挑战,坚韧不拔’的顽强生命基因。”
谈及未来,他说:“今天的阳光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一个心智更加成熟的阳光不仅要看到困难与问题,更要看到时代的机会、社会的希望。中国有巨大的经济韧性,中国的经济还在发展,百姓的保险需求仍然是在不断提高,保险业一定会在深刻转型后不断向前发展。我们今天把行业的问题、阳光的问题认识的更深刻,是为了让自己的头脑更清醒,更准确的把握阳光的未来,清晰的描绘出阳光的成人画像,聚焦阳光的发展目标,更好地践行阳光的使命。”
在保险这条漫长的赛道上,阳光保险专注而坚韧地奔跑着。跨越十八载,阳光始终以梦为马、一路披荆斩棘,并将以永不退色的创业精神铸就光芒万丈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