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超30家上市公司拟跨界投资光伏 机构预计产业链利润进一步向下游制造环节转移

近日,多家上市公司跨界布局光伏产业引发市场关注。12月25日晚间,网络公司三五互联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天津三五互联移动通讯有限公司拟与眉山市丹棱县人民政府签署《一期新能源5GW异质结电池项目投资合作协议书》,投资建设“5GW超高效异质结(HJT)电池5G智慧工厂”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约25亿元,资金来源为公司自筹。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双碳”背景下,发展新能源成为社会共识,当前各领域都有不少企业正试图乘着政策和产业“东风”,寻找新的业务方向和增长点,但是这并非是一条好走的跨界转型之路。同时,随着上游赛道内企业快速增加,预计一部分集中在产业链上游的利润将进一步向下游制造环节转移。

从二级市场来看,A股光伏设备板块(申万)表现活跃,截至12月26日收盘,该板块指数报10445.17点,当日涨幅5.84%,福斯特等多只个股涨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多家企业跨界布局光伏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超30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拟跨界布局光伏业务,包括汽车零部件生产商金鸿顺、钢丝绳生产商赛福天等。

“从长期来看,‘双碳’背景下,光伏必将成为我国非化石能源发展的主力军之一。而一些企业也看中了光伏产业未来的广阔市场,纷纷投入其中,甚至不惜剥离自身传统业务,将业务重心集中到光伏产业。”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对《证券日报》记者如是称。

综合来看,部分选择跨界的上市公司,其主业经营情况并不理想,多为寻求新的出路而押注光伏产业。

对此,财经作家、澳洲资深注册会计师谢宗博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行业企业热衷于跨界光伏,主要是看中了光伏行业的未来前景,但是光伏产业作为资本密集、人才密集、技术密集的新兴行业,尽管发展前景广阔,但也存在一定风险。

“从最近多家上市公司进军光伏产业的公告中可以看到,其表示要积极把握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契机,打造公司未来盈利增长点,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但是有契机不代表一定能带来盈利,有些上市公司宣称的投资额远超本身资本实力,也因此收到了监管层的关注函。投资者会发问,这些公司进军光伏产业,是否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是真心进入光伏行业,还是为了‘蹭热点’炒作股价。”谢宗博进一步表示,对于上市公司的“跨界投资”,广大投资者也要擦亮眼睛,要关注其是否具备长期投资能力、公司现有业务与管理架构能否与光伏行业发展需要实现业务和管理的协同。

东高科技高级投资顾问秦亮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对于一些主营业务陷入困境的公司来说,能否通过跨界布局光伏扭转困局,还要看项目落实后的实际投资回馈情况。

产业链利润有望进一步转移

光伏产业从上游至下游分为硅料、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等四大主要制造环节,此前由于产能问题,硅料和硅片两个环节出现明显的供需错配,导致价格居高不下。产业链利润集中于上游的硅料和硅片环节,也限制了光伏产业整体发展,而这一根本问题在近期得到了明显缓解。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最新一周M6型号单晶硅片价格区间为5元/片-5.1元/片,成交均价已降至5.08元/片,周环比跌幅15.2%。同时,M10、G12等型号硅片价格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松动。

中信建投证券认为,根据报价,近期硅片环节盈利承压明显,电池片价格降幅小于硅片,盈利小幅抬升;组件环节价格降幅明显小于电池,单瓦盈利明显提升。同时,组件与硅料价差近期也不断拉大,一体化盈利空间提升。后续硅料降价后,在需求旺盛的背景下,产业链利润有望进一步向下游制造环节转移。

对此,中泰资本董事王东伟表示,“光伏产业链利润进一步向下游制造环节转移是产业链演变的必然趋势。这两年上游硅料的利润过于丰厚,严重压制了下游制造环节的发展。展望2023年,硅料的紧缺将得到根本性缓解,产业链会回归理性,同时,光伏新基建仍会是明年推动经济复苏的主角之一。综合各种因素判断,2023年将是光伏大年,预计光伏制造环节利润有望提升10%至20%。”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除上述制造环节外,随着硅料成本下降,非硅环节如银浆、背板等产业都会得到很好的发展,这些制造业环节的利润率会随着规模效益的提升而得到提升。同时,随着硅料硅片价格下滑,下游电站的投资利润率也会得到明显提升。(以上来源:证券日报 记者 李正 新社汇·全媒体矩阵转载发布)

------------------------------------------------------------

图片来源:网络

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表示,业界普遍认为,要实现“双碳”目标: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是关键,原因在于当前,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耗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因此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发展光伏等清洁能源,是十分必要的,虽然我国“富煤贫油少气”,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中期难以改变,但是从长期来看,光伏产业受碳中和政策的影响,已经关键环节技术的创新突破,必然将成为我国非化石能源发展的主力军之一。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明确2030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可以预测,接下来的这些年阶段光电和风电领域,必然将大规模发展提速,进一步加快提高发电装机占比,当然,同时为确保市场和行业良性发展,光伏行业的发展也将由之前补贴支撑发展转为市场平价低价发展,由政策驱动发展逐步转为市场驱动发展的局面,这在今年的光伏行业领域已经有所“苗头”。

在双碳背景下,发展新能源已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也得到了政府大力度的推进。当前各行各业领域都有不少企业正试图乘政策东风,寻找新的业务方向和增长点。但是,个人观点认为,东风虽好,乘借还需慎重。在碳中和时代,新涌现出来的市场机会是挺多的,关键在于企业要打开思路,摆脱习惯思维的束缚,不管如何动起来,在转变,寻找机会,这是正向的,积极的,企业“跨界”新能源,布局光伏产业,我们不能说绝无可能,却需要审慎对待,这是一条并非好走的企业跨界转型升级之路。企业跨界新能源布局光伏产业,需要跨越研发、人才、技术、商务、应用、施工、运营等种种环节,需要克服种种需求、资金、管理等层层难关,这绝非简单,隔行如隔山,特别是那些发展历程从未涉足或并不具备光伏产业的基础基因,贸然要想进入新能源领域,无疑更加是难上加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