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就是快,说说投资的“慢富”思维的人不多吧?巴菲特笑着回答:“因为很少有人愿意慢慢致富。”这是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今天我们就来细细品读:
(资料图片)
华尔街流传着一个故事:1626年,美国原住民以24美元的价格将曼哈顿的土地卖掉。有一天,印第安人想买回曼哈顿。时间到了2010年,这个时候他们需要付出多少?2.34万亿美元!
这个价格正是他们卖掉曼哈顿的24美元计算出7%年复利的结果。仅7%的年复利,384年取得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效果!
另一个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池塘效应:也是复利原理。池塘里的荷叶,第一天长一片,第二天两片,一直盖满半个池塘。49天。
但令人惊讶的是,荷叶只需要一天的时间就可以覆盖另一半池塘,因为荷叶呈几何生长。从速度上看,有时候好像不是慢,而是为了未来,这是复利效应给我们的启示。
但在投资中,大多数投资者都是非理性的。越是想快速致富,越是难以静下心来,就会越来越远,投资的风险也会越来越大。
慢致富的风险是否比以快速致富为主的“炒股”风险小?——答:是的。
因为这种操作方式可以让你成功规避股市三大风险中的两种,即:系统性风险和非理性操作风险(非系统性风险除外,但可以通过适当的分散组合来降低这种风险)。
原因并不复杂。首先,研究表明,系统性风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当时间延长到10年或15年以上时,系统性风险造成的投资损失几乎降为零,这就是时间平滑波动效应。
其次,如果买入股票并选择长期持有,操作失误的可能性和摩擦成本会相应降低,因为大部分的非理性操作都发生在投资者情绪波动时,而后者一般与“股票”有关交易”齐头并进。
因此,如果你选择买入并持有,你在股市中面临的风险只有一种——非系统性风险,即没有选对的风险。
当别人的投资操作同时面临三种风险时,你只需要面对一种风险,那么谁的胜算更大呢?选择合适的当然不容易,但也不是不可能。就看你愿不愿意为之努力了(其实也可以寻求专业的帮助,长期胜算还是比较大的),本文不做过多讨论。可能有朋友会质疑:“我本钱小,等不了这么久才慢慢致富”。少量资金能否构成放弃“慢致富”思维,让我们追求快速发展的理由?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如下:
如果你的本钱太少,想通过在股市上的快速赌一把积累到第一桶金是不可能的,因为一个人在其他领域大概率没有赚到大钱,很难相信在股市中,你可以成为股神,击败大多数人,在短期内暴富。
所以,资金不足并不是我们选择玩游戏的理由。无情的资本市场不会让你因为资金少,看你不容易,看你可怜,就让你短线博弈成功。这简直是不现实的。
也许你会看到有人运气好,在市场上快速获利,但从长远来看,这种人如果没有相应的认知和能力,靠实力只会让损失翻倍;或许你会觉得你和别人不一样,我看到了能接受吗?嗯,确实,人在股市亏钱最大的问题就是大家觉得自己不一样。残酷的现实是:大多数人其实都一样。
我一直认为解决校长问题的唯一方法是——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努力工作:你只需要努力工作,或者做其他你真正擅长的业务(甚至创业)钱,然后带着多余的钱回来投资。
与其他业务相比,投资的优势不在于钱来得快。投资的好处是可以一直做下去,可以逐渐做大做大;而且大多数做生意的人赚钱比投资快,但也很难长久。即使能做久了,也基本保持在一个规模,不能越做越大。
所以,我们在投资的时候,一定要发扬投资的优点,就是要有耐心,慢慢来,积累越来越多的财富,而速度恰恰是投资的缺点;而很多人则完全相反,只想快速获利然后离场,这是完全回避了投资的优点,却发扬了投资的缺点,逆势而上。
退一步说,如果你真的找到了赚快钱的方法,你会在赚到第一桶金后就放弃这种方法,接受慢慢致富吗?
这也不太可能,那不是愚蠢吗?明明有快速赚钱的方法,明明一年可以翻倍甚至数倍,但你还想慢慢致富,每年赚10%、15%或20%?任何头脑正常的人都不会那样做。(虽然在我看来,15%的长期复利收益率已经不低了)
我们之所以选择慢慢致富,是因为没有快速致富的方法!而我意识到自己不可能找到这样的方法,所以我选择了慢慢致富。
综上分析,我们有这样一种情况:20多年前,当中国人得知巴菲特从1万美元变成3亿美元的故事时,最初的反应是羡慕和惊讶:“这么多?!”可一听到要几十年,他们的反应就有些遗憾,又有些不耐烦:“这么久?!”大多数人认为:“我老了,有钱有什么用?”
“你愿意富有一次,还是多次?”被问到这个问题,年轻的朋友一般会选择后者;问题,我们往往需要时间才能看透。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一次致富+慢慢致富——这是最好的财富拥有模式!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培养与财富增长相匹配的能力,洞察和感受财富增长的奥秘,分享“天天致富”的快乐;同时,在一次次慢慢“致富”的过程中,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财富的数值变化,更是人生幸福的过程。
古语有云:“慢则快,快则慢”。看来在投资上应该改一改:“慢就是快,快就是找死”。
作者李想
S1440614080023
本报告不代表中信建投证券的观点。仅讨论基金投资策略,不作为投资建议。本报告中的信息来源于公开信息,但我们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改变。我们已尽力做到客观公正,但本报告中的意见、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本文所列基金品种仅为举例,不构成推荐和投资建议。历史收益不代表未来,单个基金的收益不代表所有基金的收益。任何人基于此作出的任何投资决定均与中证建投及作者无关。本文所表达的观点仅代表发表时的观点,不保证不会改变。基金产品详情请阅读基金法律文件,并以其为准。基金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本内容版权归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转载、发表或引用。如本公司同意引用,必须在许可范围内使用,不得有任何违背本文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