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驾马车”· 投资篇


(资料图)

解读专家:徐春华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

记者:2022年江苏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2020年、2021年有所加快,尤其是互联网及相关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基建”以及交通物流领域。如何看待这一变化?新一代信息网络传输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升级的“江苏版新基建”是否已成为江苏未来相当长时期投资的新引擎?

徐春华:2022年1月至11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回升,运行总体呈现稳中有进态势,同比增长3.7%。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1%,增速比1月至10月、1月至9月分别提高0.5个、1.2个百分点,高于全部投资增速2.4个百分点,累计增速连续5个月加快。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得益于三个成因。一是有战略定力。江苏积极靠前谋划投资项目,抓得早、抓得紧、抓得实。例如:为落实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要求,江苏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若干措施》,各地提前下达专项债券额度,加快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从土地、资金、服务等多维度保障基础设施项目推进,充分发挥基础设施投资“压舱石”作用。二是有内生动力。江苏注重保持和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性,发挥经济体量大、内在需求强、应用场景多等优势,打造让各类市场主体在江苏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一流营商环境,引导市场主体向基础设施、科创、产业、民生等重点领域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三是有投资引力。发挥江苏科创、产业、市场等多重优势,形成吸引、集聚固定资产投资的有利条件。

江苏高度重视“新基建”建设,“江苏版新基建”正在成为支撑江苏相当长时期投资的新引擎。为此,江苏制定出台了《江苏省“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关于加快统筹推进数字政府高质量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围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重点推进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此外,还“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可以预期,随着“江苏版新基建”的落地见效,必将发挥重构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发展动能的“底层逻辑架构与支撑”作用,特别是加速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进程,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

记者:疫情还将持续、海内外市场需求缓慢恢复的背景下,2023-2025年江苏固定资产投资的总体趋势如何?包括“江苏版新基建”及其相关领域在内,全省范围的投资新增长点、着力点何在?

徐春华:2023-2025年,是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的决定性阶段,预期江苏固定资产投资将呈现如下趋势:(1)保持较高增速。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江苏未来三年要实现5.5%左右的增速,必须持续加码固定资产投资,这既是发展需要,也具备潜在条件。(2)大项目将成为固定资产投资强力支撑。江苏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发挥大项目示范性带动性作用,大项目投资额将持续保持高增速。2022年1-11月,全省10亿元以上在建项目个数同比增长16.5%,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16.8%,远高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未来这一态势有望延续。(3)“新基建”持续成为固定资产投资重点领域。按照《江苏省“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江苏将以应用场景为驱动,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全面发展融合基础设施,超前谋划创新基础设施,助力数字江苏和“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为“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提供有力支撑。

未来三年,江苏可围绕以下四个方面谋划推进固定资产投资的领域、空间、方式和力度。一是把握“质与量的统一”,在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中发力固定资产投资。二是把握“供给与需求的统一”,在更好投资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在供给与需求的结合点、共振处发力固定资产投资。三是把握“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统一”,在推动区域一体化、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和促进高水平开放的协调中发力固定资产投资。四是把握“当前与长远的统一”,坚持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建成一批,促进固定资产投资梯度接续,形成源源不断的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具体而言,“江苏版新基建”要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形成突破。一是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投资。推动在5G网络建设、宽带网络升级、泛在物联网发展、下一代互联网部署、空天基础设施培育和未来网络构建等领域形成突破;统筹部署算力基础设施,在推进数据中心一体化绿色化发展、超级计算中心发展、智能计算中心创建领域发力;加快建设新技术基础设施,在人工智能深度发展、区块链应用创新、云计算融合发展、量子通信先行先试等领域提速发展。

二是全面发展融合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领域围绕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网络和算力水平提升、“工业互联网+安全”设施建设加快投资;交通物流设施领域要重点瞄准传统交通设施智能化升级、交通服务平台建设、车联网设施建设和智慧物流设施建设;能源互联设施领域要加强综合能源网络建设,特别是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生活设施领域重点是智能环保基础设施、数字水利基础设施和智慧海洋设施建设;此外包括数字乡村、城市治理和应急信息基础设施在内的城乡治理设施、数字政府等政务服务设施等建设也必不可少。

三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重大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建设,围绕国家急需和江苏具有优势的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能源环保等领域,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围绕产业创新,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设施,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双创”服务设施等创新功能设施。

(点击下方图片,阅读报纸电子版)

来源:江苏经济报

记者:王峻峰 王绍强

你可能关注的新闻

默沙东新冠口服药来了!中国报价1500元一瓶,比辉瑞的便宜!低于其他国家价格

“浓浓年味里,消费复苏时”系列报道|外卖运力增长快 助力消费添“年味”

这个市确立了2023年GDP目标增速和未来五年发展方向!

拼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图景|盐城:用一程程跋涉,换来一路路风景

欢迎@我们

FUTURE

025-52212576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