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势力新春季#


(资料图片)

德方为推动本国外贸经济多元化发展,要求对德企投资单一国家市场设置投资担保,并计划将上限金额设置为30亿欧元。有评论指出,该项规定的主要作用是为了降低德国经济对我国的产业依赖。

事实上,德企赴华投资的热潮并没有因相关限制措施的出台而消减,反而因欧洲能源危机加剧。德国国内高企的通胀率而愈演愈烈,大量知名德企扎根我国,背后究竟有何考量?

德企逆行

刚刚结束的现今年,是我国成为德国最大外贸伙伴的第六个年头。数据显示,现今年1~10月,中德两国双边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913亿美元,同比增长0.3%,我国对欧洲进出口贸易总额中,德国的贡献率超五分之一。目前有超过8000家中德企业在两国经济贸易交往中享受到发展的红利,不过在现今年,这种局面开始发生转折。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都是德国最大的外贸合作伙伴,不过受欧洲能源危机、通货膨胀等各类因素影响,让德方认识到外贸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性,于是便推出了一项针对德企的投资限制措施。有分析指出,德方颁布此项政策的初衷就是要减轻德国经济对我国市场的依赖,那么在现实中,德企真的会选择跟进这项政策吗?

事实上,在德方推出限制措施后,大多数德企并没有选择离开我国,反而不少德国巨头企业纷纷选择“逆行”,继续加大对华投资,投资的金额更是屡屡创造新纪录。德国化工业巨头巴斯夫以及老牌汽车制造商宝马、奥迪、大众等品牌都扩大了在华投资,在它们看来,放弃我国市场带来的损失是企业无法承受的。

深层考量

企业经营的核心在于实现盈利,对于德国企业来说,失去我国市场的业绩等同于放弃盈利。据统计,目前德国车企的总销量中,接近50%都是由我国市场贡献,再加上美系、日系以及韩系车带来的激烈竞争,德国车企想要实现盈利,必须紧紧抓住我国市场的机遇。考虑到我国在亚洲版图中的地理位置,德企赴华投资也有辐射整个亚洲市场的考量。

再者,我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认证的全部工业门类的制造大国,在德企的生产、供应链中,已经无法完全脱离我国企业的助力。成本控制、人才供应、供销链条的深度绑定,只会加深德企对我国的依赖,这可不是仅靠一个限制措施就能轻松解绑的。

受欧洲能源危机加剧影响,很多本土德国企业的产能受到强烈冲击。再加上德国国内通胀高企,造成人工成本与物价成本螺旋上升,德国企业的成本也水涨船高。于是很多企业纷纷选择离开德国,找寻新的投资地。

前期有很多德企选择到能源成本相对低廉的漂亮国投资建厂,后来逐渐又把投资的目标转向我国,甚至有一些企业一次性投入上百亿元跑来我国寻求合作,它们看中的正是我国市场的稳定性和广阔市场空间。

辩证看待

看到多数德企回应德方限制措施的态度,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我国目前在中德贸易中正占据上风。从双边贸易的角度来看,德国对我们的依赖性更强,不过我们千万不要小看德国的工业体系。

开放包容、平等互利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对待外企的主要态度,多年来国内营商环境的改善,也成为德企选择赴华投资的一大因素,德企的到来也会持续推动国内相关产业的突破与进步。

德企大范围赴华投资,可以给我们带来大量工作岗位和更丰富的税源,同时还可以给国内经济带来活力。不过我们也要详加甄别,坚决拒绝落后产能和“黑名单”企业赴华投资。

近几年国家相继颁布外企行业准入名录和外企黑名单制度,毕竟不是什么外企我们都会无条件接受。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有益的企业赴华投资,我们当然乐见其成。

德方颁布的限制措施并没有阻碍德企赴华投资的脚步,反倒成为一股“鼓励”德企赴华的推动力。产业链深度绑定、双边市场需求旺盛以及市场环境稳定是我国吸引德企投资的关键要素,这不是一纸禁令就可以抹杀的优势。当然我们作为掌握主导权的一方,也要对投资企业仔细甄别,留下真正能创造价值的企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