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2021、2022年的险资举牌“冷淡期”后,刚刚迈入2023年,就出现了大型险企举牌的案例。日前,中国人寿(601628.SH)发布公告称,要对万达信息(300168.SZ)进行增持并举牌,对应金额近6亿元。


(资料图片)

据悉,本次权益变动完成后,中国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所持万达信息股权比例将从18.17%上升至20.32%。另需注意的是,此次中国人寿举牌万达信息距离上一次已过去两年多时间,如今再次加码万达信息,可见中国人寿对该公司的长期投入决心。

事实上,除中国人寿举牌万达信息的本身事件颇受行业关注外,联想到当前权益市场回暖的走势,市场也对2023年保险业能否在投资端有所改善、转好充满好奇,毕竟2022年保险业刚刚经历了负债、投资两端“双杀”。

对于中国人寿再次举牌万达信息,行业并不感到意外。毕竟,早自2018年起,万达信息就频频受到中国人寿增持。公开资料显示,当年中国人寿为响应监管“纾困”上市公司号召,委托国寿资产公司通过“国寿资产-凤凰专项产品”持有万达信息5.0025%的股权。

2019年6月,中国人寿有意“入主”万达信息,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受让上海万豪投资有限公司所持有的5500万股万达信息股份,在《股权转让协议》相关生效条件满足后,中国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所持万达信息股权比例将升至约15%,并成为万达信息的第一大股东。然而,这次增持却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即交易对方因无法达成《股份转让协议》生效条款,因此解除协议。

尽管这次股权转让未顺利落地,但中国人寿对万达信息的加码并未止步。

2019年8月起,中国人寿连续多次增持万达信息。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11月,中国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万达信息的股权合计已达18.3279%,成功拿下万达信息第一大股东之位。

在此之后,中国人寿对万达信息继续增持。2020年,万达信息发布定增公告,中国人寿拟作为战投身份以不超过20亿元认购万达信息的定增股份,但2021年3月,万达信息主动撤回了该定增申请。

而今,时隔两年多,中国人寿再度参与万达信息定增计划。根据万达信息相关公告,中国人寿此次包揽了万达信息30%定增股份,成为最大的认购方。本次权益变动后,中国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上市公司 2.93亿股股份,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 20.32%,仍为万达信息第一大股东。

可能有人会好奇,缘何多年来中国人寿不断加码万达信息?背后的原因或可从万达信息的官方阐述中一窥一二。

万达信息表示,第一大股东的增持体现出公司在国寿集团的重要战略定位,中国人寿对公司智慧医疗、智慧政务等业务坚定看好的信心以及长期投入的决心。同时,公司和中国人寿在民生保障、商业保险等方面有显著的业务协同,中国人寿持股比例的提升,将有利于双方加强技术业务和资源整合,挖掘协同价值。

回望2022年,受国际环境动荡、疫情反复冲击等多重因素影响,资本市场震荡波动,险资的投资难度骤然加大。

据相关媒体统计,截止到2022年前三季度,五大A股上市险企合计投资收益为3328.78亿元,同比下降24.29%。此外,上市险企的投资收益率也普遍下滑。

具体来看,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人寿的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4.03%,同比下降1.22个百分点;中国平安的保险资金投资组合,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2.7%,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中国太保的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4.1%,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新华保险的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3.7%,同比下降2.7个百分点。

投资不景气下,各家险企纷纷采取了更为谨慎的投资策略。

例如,中国人保表示,要做好资产配置动态调整,防范投资风险,在债券方面,积极把握年内阶段性利率高点以拉长久期,加大对优质非标资产的配置力度,在权益投资方面,根据市场走势灵活调整仓位水平,加大在底部的布局力度;中国人寿则兼顾短期策略调整与长期投资布局,固定收益类投资根据利率环境和市场供给,选择灵活调整配置节奏和品种策略等;中国平安表示积极配置国债、地方政府债等长久期资产,使保险资金的资产负债久期匹配进一步优化。

不得不说的是,保险公司在投资端的日趋谨慎,亦体现在对上市公司的举牌方面。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仅有7家险企进行了举牌,包括前海人寿、泰康人寿、中国太保集团及其财寿子公司、太平人寿、中国人寿,其中,前海人寿、泰康人寿两家险企的举牌还是被动的。总体来看,2022年险资在举牌方面延续了2021年的理性冷淡态势。

并且,纵观近两年来险资举牌标的,多为实体企业、金融板块或与主业协同相关领域,这也与当前政策号召险资大力支持实业经济、聚焦主业发展等有很大关系,而对其他领域的市场化上市企业,近两年来险企举牌动作不多。

伴随着中国人寿近期对万达信息的举牌增持,也拉开了2023年险资举牌的大幕,而结合开年以来,A股三大指数整体上扬的表现,2023年险资在投资端的动作会否更加积极、投资收益会否有所改善,也备受市场关注。针对这一问题,多家保险资管和券商研究机构给出了相对乐观的预判。

例如,方正证券相关研究报告就指出,2022年以来,我国多次出台稳经济、促消费等相关政策,同时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地产融资松绑、地产风险逐步缓释,配合险企资产配置优化调整,2023年预计险企投资收益将有所改善。

泰康资产股票投资执行总监张烁也在投资策略会上表示,2023年宏观经济梯次复苏,地产和经济前景乐观、复苏逻辑坚韧,新兴产业休整再出发。平安资管也认为2023年市场整体收益率会明显高于2022年。

那么,在不错的投资预期下,2023年险资会重点关注哪些领域呢?

对此,平安资管认为,2023年围绕消费场景恢复、广义消费品等多个维度的泛消费板块将迎来“困境反转”的契机;房地产虽有了政策的放松,但从销售端来看,政策效果还不显著;此外,兼顾安全与发展将是未来一段时期经济建设和市场投资的重要线索,未来几年可能会涌现出一批政策支持引发趋势性改善的行业,主要集中在计算机、半导体、军工、新能源、机械、医药、农业等领域。

泰康资管则认为,新兴产业尽管短期市场担心供给端扩产幅度较大,导致供过于求,但行业估值已有所收缩,展望未来行业增速仍然很高,随着供给冲击消化后,新兴产业仍有望获取良好收益。

当然,除资本市场回暖外,险资也离不开监管政策的鼓励与支持。如2021年险资放开投资限制的政策就明显提速,如允许险资投资公募REITS、取消保险资金可投金融企业(公司)债券白名单要求,外部信用评级要求、参与证券出借业务等;2022年5月,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有关金融产品的通知》,就通过拓宽险资可投金融产品范围,进一步优化保险资产配置结构,提升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总体来看,2023年,保险在投资端或有望走出寒冬,迎来更多投资机会。当然,潜在的不确定性因素也仍然存在,需要险企进一步做好风控工作。如联合资信发布的相关行业报告就提示,2023年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保险行业投资收益及盈利水平面临一定的增长压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