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3年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空间如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货币政策还有没有放松的空间?其实我们看央行的基准利率,不管是逆回购、7天回购,还是MLF为代表的中期利率水平,基本上疫情比较严重时候,经济相对比较差,这时候就降息或者降准。但是疫情缓和之后又保持平稳。但是这几年其实是没有加过息的,因为我们整体经济还是相对弱一点。所以即使央行阶段性不再那么宽松,但是也没有加息的空间,这是我们已经发生过的。但是现在客观地说,我们现在基准率不高,全球因为国外加了一波息,所以它们的基准利率比我们要高一些。我们的基准利率不高,即使是降息,未来降息的空间也相对比较有限,包括准备金率比之前要降了很多。所以,货币政策可能未来大幅降息的空间是比较小的,因为还要预留空间应对未来可能面临的波动。
图片来源:华创证券
但是,从2023年上半年的角度,我觉得也确实存在些许宽松空间。因为我们知道现在的经济还是需要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刺激。而且企业盈利包括居民收入下降之后,要刺激信贷只能降低融资成本。降低融资成本,当然央行的利率体系也需要有下降。 所以2023年如果政策上还尚存宽松空间,上半年或一季度降息、降准的概率相对大。但是我们也承认相对过去的放松空间其实已经没有多大空间。如果全年来看,货币政策是以稳为主,创造一个合理充裕的环境,能够匹配财政政策的发力就可以。
财政政策其实应该寄予更高的希望,因为我们现在居民企业杠杆比较高,政府就要通过财政支出去刺激经济。所以我们估计2023年赤字率可能在3%以上,但是也不会高太多。因为我们国家在财政方面一直还是稳健的财政形象。客观来说,现在财政的空间也不是特别大。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它要发力更要精准,但是从政策边际的效果来说,可能要比2022年稍微弱一点,包括基建,最终对应的基建增速也没有2022年那么强。
2
短端利率风险已有一定程度释放
债券市场我们以2020-2021年为坐标来看,因为2020年经济砸了个坑,2021年经济又从坑里起来,跟2022年到2023年其实有点像。2022年砸的坑然后经济在2023年起来,这里面可能有基数原因,也可能是政策刺激原因。我们先看利率的高点在哪里?上一波利率高点是在2021年一季度,恰恰是以2020-2021年算两年复合增长,主要的宏观数据处于高位的点。比如投资、工业,包括消费刚好在一季度,两年复合增长增速是最高的,所以那个时候利率见顶其实是可以预见的。
图片来源:华创证券
这两轮2022-2023年和2020-2021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经济先砸一坑再改善,改善到一个阶段可能又会回落 的状态。但是两年复合增长,我觉得2020-2021年增速可能要快于2022-2023年。因为一是疫情反反复复,几年后疫情对经济的产生影响会更明显,再加上这两年房地产市场处于周期性下行。也就是 2020-2021年经济砸的坑比较深,但后期反弹也更快。 2022年坑砸的小,2023经济反弹的空间也比较小。如果把这两个阶段算复合增长,后面一个阶段的复合增长可能要比2020-2021年要低,也就是利率的高点应该没有2020-2021年高。
当然,我们要剔除MLF的水位不一样。因为第一个阶段 MLF在2.95,现在MLF在2.75。所以我们按照过去利差的高点、低点去对应到未来,如果MLF在2.75不变,我们估计2023年10年国债的波动区间是2.75-3.15,应该比2020-2021年那一波 利率下限和上限要收敛。 在央行不降息的前提下,其实2023年10年国债的波动也不会太大,差不多以2.95左右为轴,上下大概20个bp的波动,其实空间比较小。这种情况下对投资其实带来一定难度,因为空间小,交易角度也不大,去做配置其实绝对收益也不高。
进一步分析,我们知道债券市场去年10月份以后有一波比较明显的调整。伴随着调整,后来又出现银行的赎回,赎回又加剧了市场调整。到现在我觉得风险有一定程度释放,因为我们 知道过去疫情比较严重的时候,市场利率比如资金利率、存单利率就会明显低于MLF利率。 但是后来调整以后,我们看到市场利率在向政策利率靠拢。比如现在存单利率大概是2.5以上,现在MLF大概2.75,虽然有一定倒挂,但是相对于之前倒挂的幅度是有明显缓和,就是短端利率的风险实际上是有一定程度的释放。当然我们短期也不会那么悲观,认为存单利率会大幅高于MLF利率。除非经济特别好,这时候央行就不需要过于宽松,存单利率可能会明显高于MLF利率。但现在毕竟经济还在恢复,所以央行还要保持一个相对低利率的环境,但短端利率较之前的风险已有一定程度的释放。
去年11月份市场调整比较快后出现了银行理财的赎回。我们认为赎回的初期对利率和信用都是利空,因为要卖债。可能对利率债的利空影响更大,因为利率债流动性好,所以会先卖利率债。但是卖到一定程度可能对利率债影响就比较小。 按照我们统计,实际上银行理财里面持有占比比较高的还是信用债,尤其是像一些永续债、二级资本债,包括一些其他信用债,也包括存单。如果未来银行理财继续赎回,老百姓大概率会赎回理财去做存款,实际上银行理财的钱就变成了自营的钱,所以不断地赎最终利率债反而会有更多的需求,因为银行自营会买利率债。但是理财的萎缩可能会导致信用债出现比较大的抛压。所以理财赎回如果继续深入,可能利率债会因“赎”得福,因为赎回可能会增加一些资金购买,而信用债就面临比较大的抛售压力。
进一步看,如果信用债抛售压力大了,一方面影响经济,因为我们知道信用债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一个融资渠道;第二、包括银行的二级资本债、永续债抛售,也意味着未来银行利用这些工具去补充资本的压力是比较大的,一旦银行缺资本可能放贷就受到一定影响。所以从理财赎回的角度,反而赎回可能对信用债是不好,利率债可能辩证看,没准并不是一件坏事,所以这可能也是2023年我们需要去关注的。当然,银行理财到底会不会赎回其实很难分析,我们只能去跟踪。
3
债券两个重点布局时间在春和冬
关于债券的投资策略,首先2022年四季度以来债券市场是明显调整的,调整反映了对疫情防控政策优化的预期,反映了对房地产刺激政策的预期。债券市场调整又引发了银行理财的赎回,并加大了债券市场调整,形成了更大的负反馈。我们认为经过这波调整,市场的风险是有明显缓和。2023年上半年经济可能还面临一些波折,加上通胀压力不大,央行还需要保持一个宽松的货币政策。就决定在上半年尤其一季度,债券利率可能是震荡向下。到了二、三季度伴随着大家对经济复苏的预期更强烈,可能 利率会见底回升。但是四季度利率到一个相对高点之后,经济内生性回升,也可能向上的空间相对有限。所以我们认为 到了四季度利率处于一个相对高点之后,又是一个相对配置和投资的时点。
图片来源:华创证券
整体二、三季度属于利率偏低,利率回升的过程,所以这部分我觉得债券配置价值不高,交易的空间不大。而一季度和四季度是我们重点需要布局的两个时间。其实贷款和债券的性价比,现在债券的性价比还是比较高,尤其是利率债。我觉得在贷款和债券的比例分配上,2023年债券的投资需求依然还是比较强的,所以我们建议把握春天和冬天做一些布局。
图片来源:华创证券
我觉得2023年是一个非常好的观测时间点。因为我们知道2020年以来一旦10年国债到了2.5、2.6基本都下不去,就出现利率的反反复复。过去经常 也会有机构说中国要进入低利率的环境,但其实一直都没有必要。 可能因为过去我们经济是周期波动,周期波动就带来货币政策周期波动,也带来利率“上有顶下有底”的周期往复。这次会不会不一样,我觉得需要去观测。市场把经济低迷归结为疫情的影响,2023年其实是一个比较好的验证阶段。比如疫情缓和了,我们经济也只回到了疫情前正常水平的60%-70%,比如旅游、出行也只是回到了疫情前正常水平的60%-70%,如果是这样,我觉得中国可能真正进入低利率的环境。我们要去看疫情对我们经济短周期的影响结束之后,深层次的影响到底大不大?如果大,我觉得未来中国是很有可能真正走入低利率。
文章中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部分图片/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Wind万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