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至少已有8家证券公司获得自营参与碳排放权交易资格。
(相关资料图)
2月3日至7日之间,中信建投证券、东方证券、申万宏源证券、华泰证券、中金公司5家上市券商陆续公告称,已收到证监会的无异议函,针对其在境内合法交易场所自营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无异议。同时,券商中国记者也从华宝证券获悉,该公司也于近日拿到了上述无异议函。
算上此前分别在2014年、2015年获得上述业务资格的中信证券和国泰君安证券,截至目前,至少已有8家券商获得了自营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资格。在如今全国碳市场刚刚起步的背景下,未来证券公司越来越多参与,或许将为优化碳市场定价机制,提升整体流动性和活跃度带来更多可能。
8家券商可自营交易碳排放权
2月6日晚间,中金公司公告宣布,近日收到中国证监会《关于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自营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无异议函》。根据该无异议函,中国证监会对公司在境内合法交易场所自营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无异议。
加上此前的中信建投证券、东方证券、申万宏源证券、华泰证券,这已经是本月第5家公告获得这一业务资格的上市券商。上述5家上市券商纷纷表示,将按照有关规定和上述无异议函的要求,以服务实体经济,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推进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为目标,合规、审慎开展业务,并将相关业务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与此同时,券商中国记者也从华宝证券获悉,该公司也于近日拿到了上述无异议函。换言之,此次共有6家券商同批获得了这一创新业务资格。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4年9月,中信证券就已收到证监会复函,获准开展包括以自有资金在境内合法交易场所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在内的多个业务资格。而国泰君安自营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业务资格,则也在2015年获批。
如此计算,截至目前,至少已有8家券商获得了自营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资格。
去年11月在2022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论坛上,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曾提到,当前全国碳市场仍处于初始阶段,交易规模较小,市场有效定价机制并未完全建立,流动性与活跃度有待提高。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以年覆盖的45亿吨碳排放量,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但这也不能改变国内碳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的事实。而如今,随着多家券商拿到自营交易碳排放权的通行证,通过金融机构来提高国内碳市场流动性,提高市场价值发现能力,似乎也不那么遥远。
券商摸索碳金融业务
作为行业内最先开展碳金融相关业务的两家券商,中信证券和国泰君安证券近些年也在大力摸索碳中和相关创新业务,积极参与碳市场建设。
例如,中信证券在2021年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中表示,该公司设立了专门的碳交易团队,全面参与全国和试点区域的碳现货、碳期货市场建设,并推出了碳配额回购、碳排放权场外掉期等创新业务。子公司华夏基金也在业内首家明确提出“碳中和”具体目标和实施路径。
仅在2021年,中信证券就完成了市场首笔以“上海清算所碳中和债券指数”为标的的场外衍生品交易业务;加入碳排放权交易标准文本工作组和碳衍生品工作组,与交易商协会共同探讨建立标准化碳排放权衍生品交易市场;发行了首个碳中和股票指数挂钩收益凭证产品,反映在碳中和领域起到关键作用的上市公司的长期表现。
国泰君安证券则表示,该公司2014年初即在证券业内率先成立碳金融业务团队,先后完成证券公司首单CCER开发交易业务、首单上海碳配额远期交易,交易规模在多个试点区域名列前茅。2021年,该公司发行了证券行业首单挂钩碳排放配额的收益凭证,挂钩标的为广东省碳排放配额(GDEA)。
另据了解,国泰君安证券的碳金融业务,以境内地方试点市场碳配额和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业务为主。2021年,该公司FICC碳金融业务持续发力,全年完成交易量约2300万吨,成交额约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顺便一提的是,在1月9日,哈投股份曾公告与国泰君安证券签署了《碳金融业务合作意向协议书》,双方将在碳交易方面展开合作,包括但不限于CEA交易、CCER交易、CEA对CCER置换交易;在碳金融创新方面开展合作,包括但不限于CEA买断式回购交易、CEA借碳交易、CCER借碳交易。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广阔
新年首日,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报告》(2019-2020年度)。报告中提到,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市场运行平稳有序,交易价格稳中有升。
据介绍,通过抵消机制,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为风电、光伏、林业碳汇等189个自愿减排项目的项目业主或相关市场主体带来收益约9.8亿元。
申万宏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健去年11月也曾公开表示,券商机构在绿色金融产业发展中的参与仍然较传统,例如服务绿色企业和绿色产业的上市、参与绿色融资和绿色发债等。未来,参与碳排放权市场建设是券商一个重要的战略性业务。
“碳排放权交易通过明晰产权和市场交易,用市场的方式来激励资源投入绿色产业,鼓励传统的高耗能产业转型,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也是极具有潜力的激励制度。”他同时提及,申万宏源正积极向监管部门申请碳金融的业务资格。
责编:桂衍民
校对: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