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11月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以及启动注册制以来,全面注册制试点阶段已经走过了四个春秋。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考验之后,终于在2023年的第一周(2月1日)正式全面落地。瞬间,资本市场上市门槛、发行审核、定价机制、交易规则、重大资产重组等等一系列的规则制度都随之而动,A股的历史正式翻开了全新的一页。
新旧制度交替总是伴随着新制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核准制下,企业上市时必须要经过管理机构考察批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不良证券进入投资市场,保障了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但同时也造成了高发行价、高市盈率和高募额的“三高”现象;另外,由于监管机构的人力有限,上市的企业过多,排队上市的情况屡见不鲜。而注册制下,企业发行的价值交给市场来决定,A股市场发行将更为顺畅和高效,兼具“适者生存”, 规范市场运行,营造良好的市场生态。
(资料图片)
主板迎来破发潮,无脑打新将终结
相比于已实行注册制试点的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主板将会迎来较大变化——进入新股大面积的破发期。
据统计,2022年,三大交易所合计有424家公司上市,其中121家在首日就破发,占比28.8%,首日破发的企业均来自注册制下的新股。其中,科创板49家,破发比例为39.8%;创业板30家,破发比例为20.3%;北交所42家,破发比例为50.6%。而核准制下的主板则无新股破发,这就导致了主板无脑打新的现象。
此次注册制登陆主板,主板的IPO数量将会迎来一波爆发式的增长,但同时也将会迎来大面积破发,对投资者来说,无脑打新的情况将会不复存在,主板的投资者需要认真选股、仔细分析新股公司的基本面和估值。
企业两级分化,悲欢各不相通
注册制虽然可以降低上市门槛,压缩发行周期,提高发行效率,但并不是对所有企业都是利好。预计A股资源将进一步向头部优质公司倾斜,尾部较小、较差、较新的中小上市公司也会存在边缘化的可能。
对于头部优质企业而言,全面注册制推行之后,好的企业会得到机构或散户投资者的青睐,资本会从“垃圾股”中撤出,进入成长性好的优质企业中来。许多优质企业在发展初期盈利能力差,甚至还在亏损阶段,但企业本身发展前景突出,正处于“鲤鱼跃龙门”的阶段,上市融资后有可能完成蜕变。拥抱优质企业、拥抱行业龙头将成为长期趋势,龙头股的估值溢价也会进一步得到提升。
而对于尾部较小、较差、较新的中小企业来说,全面注册制的推行,股票定价市场化程度提高,股价将回归基本面,叠加“应退尽退”的退市新政策,使得股票进退频率都会明显上升,市场“优胜劣汰”生态加剧,如果市场的资金总量没有增加,再加上有白马股、蓝筹股在侧虎视眈眈,让小公司的上市融资之路更加困难。
个人投资者选股难度增大
“晋西北乱成了一锅粥”
虽然注册制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公司粉饰业绩上市套现、造假上市,不断收割股民的情况,但全面注册制的推行对个人投资者来说仍是一个大大地利空。
随着大量的新股上市,以及高风险的创新型和成长型股票夹杂其中,可以说是“晋西北乱成了一锅粥”,投资者的的利润越来越难赚,甚至会频繁踩雷最后血本无归,这就需要个人投资者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性,才能在大浪中淘到真金。
全面注册制的推行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但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提升A股的整体质量,促进资本市场良性循环。不管是个人还是机构,都可以重点关注,提升自己的专业度,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