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奇 杨政

1、2月份PMI显示制造业强劲复苏


(资料图)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6%,比上月上升2.5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创2012年5月以来新高。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3.7%、52.0%和51.2%,高于上月1.4、3.4和4.0个百分点,均高于临界点。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高于临界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低于临界点。

这符合我们在《货币潮起》中对经济复苏势头强劲的预期。

2、复苏的推手是基建投资与天量货币投放

复苏的第一个推手是基建,根据百年建筑网的调研,截至二月初二(2023年2月21日),全国12220个工程项目开复工率为86.1%,农历同比提升5.7个百分点。劳务到位率83.9%,周环比提升15.7个百分点,农历同比提升2.8个百分点。分项目类型看,基建开复工率87.3%;市政开复工率88.2%,;房建开复工率84.1%,从开复工率与劳务到位率方面市政和基建好于房建项目。

第二个推手是货币,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73.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8个和2.8个百分点。创下2016年5月以来的历史新高。

3、房地产产业反弹在即

克而瑞数据显示,2月单月百强房企销售额环比增长29.8%,同比增长11.8%,均实现转正;销售面积环比增长32.4%,同比下降1.9%,降幅较1月收窄34.4个百分点。

率先回升的是二手房市场,根据天风证券数据,新房方面,春节后62城商品房成交面积降幅收窄至15-30%区间;二手房方面,春节后第3周18城二手房成交面积较22年同期同比增长28.2%,增幅较大。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房地产行业的定位主要是“防范化解风险”,结合去年底对房企信贷、债券和股权的“三支箭”政策叠加,二手房市场的热度有望向新房传导,房地产市场迅速回暖可期。

4、出口是复苏最大的不确定性

据海关总署数据,今年前2个月,我国外贸出口3.5万亿元,同比仅增长0.9%。Container xChange发布的报告显示,与过去三年相比,上海、宁波、天津等港口的CAx指数(高于0.5表示集装箱堆积)保持高位,上海40英尺集装箱箱CAx的数值保持在0.64左右,20英尺集装箱CAx的数值保持在0.65左右。国内港口集装箱的堆积在2月仍然未得到缓解,外贸订单可能出现了转移,今年1月份墨西哥出口同比增长了25.6%,且主要增长来自非油类产品。

5、消费复苏的持续性将接受考验

随着经济活动恢复正常,旅游、餐饮、院线等接触式服务迎来较大修复,2023年春节档电影总票房67.58亿元,仅次于2021年。

但与此同时,在消费中占较大比重的汽车销量正出现下滑,乘联会3月1日数据显示。2月1-19日,乘用车市场零售73.0万辆,同比去年增长16%,较上月同期下降9%。今年累计零售202.2万辆,同比去年下降26%。

此外,根据中信证券数据,在2021-2022年存在的消费反弹中,限额以下社零一直是反弹的拖累,而这一部分占比大(根据信达证券数据,2021 年限额以下企业零售额占比为 62.8%),且更依赖于工资性收入的增长, 换句话说,人们对未来个人收入不稳定的担忧制约了消费反弹。

6、疫情结束之后,经济实现快速反弹,全心全意搞发展总是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

当前的经济反弹主要依赖于货币增发与基建的发力,如果出口和消费跟不上,经济反弹能否持续尚待观察。

相比消费和出口,依赖于投资和货币超发的经济增长效率更低,加之2022年7.4万亿的超额储蓄,极易诱发较强的资产泡沫。

(全文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