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12日消息(记者果君)4月9日,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在重庆大学举行。作为大赛的同期活动,成果展共展示了21个项目,其中既有孵化中的新项目,也有已批量投产的成熟产品。互动感十足的展示、科技范儿十足的产品吸引了人们纷纷驻足。

扎根中国 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数据显示,五年来,共有177万支创新创业团队、813万名青年大学生走进革命老区和城乡社区,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用创新创业成果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作贡献。五年累计对接农户359万余户、企业9.7万余家,签订合作协议10.9万余项。


(资料图)

“红岭金”项目为3411户村民找到新机遇(央广网发,果君摄)

来自云南大学“红岭金”项目的创始人何永群就是其中一员。她曾入选“中国大学生创业英雄100强”,被评为西部贫困村“农村致富带头人”,“红岭金”项目在第七届大赛荣获了金奖。但谈及创业之路,何永群表示并不是一帆风顺。2015年,为照顾残疾的父亲,她回到家乡创业,开始了豪猪养殖。多年间,团队带动3000多户贫困户养殖豪猪脱贫增收,“小猪豪豪”项目也获得了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

然而随着疫情的到来,豪猪养殖陷入困境。“但是我们没有放弃,选择了二次创业。”何永群和她的团队坚持转型,发展食用菌种植。在云南大学的技术支持下,培育出了适合家乡种植的新品种,实现了接茬种植,一年可种三季,解决了老百姓技术难和销售难的问题。

历经两次创业,不怕困难、始终坚守,她和团队带领上千户农户脱贫增收。目前,该项目为3411户村民找到新机遇,获得了上海对口帮扶三年1000万元的农副产品订单。

开路先锋 用所学创造新生活

“开路先锋”展区选择了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中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创新创业的典型项目,体现了青年学生夯实专业基础、争做拔尖创新研究的钻研劲儿。

北京交通大学带来的Bixo—世界首创的双向线驱动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央广网发,果君摄)

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双向线驱动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助行系统”项目的展台前,身着机械辅助设备的王天乐正在为人们展示产品的功能。“这是一种可穿戴的机械结构,它对使用者的肢体动作进行辅助或增强。针对老年人和运动功能部分丧失的病人的康复型外骨骼机器人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这也是世界首创的双向线驱动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着眼当下医疗康复外骨骼笨重、附加转动惯量大、昂贵等痛点,王天乐和团队成员们经过3年方案验证和2代原型机迭代,打造出双向线驱动外骨骼,助力效果较哈佛大学样机提升60%,转动惯量降低62%,成本较市面产品降低9成。

本届大赛高职赛道金奖项目“安固子母牙防松螺纹”(央广网发,果君摄)

作为唯一一个入选本次大赛成果展的高职院校项目,本届大赛高职赛道金奖项目,来自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安固子母牙防松螺纹”项目团队,发明的子母牙防松螺纹防松效果好、生产工艺简单、结构紧凑,其高精度、高性能、低成本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项目负责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李楠自信而坚定地表示:“职业教育也是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

敢闯会创 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才干

“时代闯将”展区汇集了历届大赛中大学生主动涌入创新的时代浪潮,勇闯科技创新“无人区”的项目,体现青年学生为促进就业、服务生产生活作出突出贡献的实干劲儿。

小巧的GoPrint实现了对自身几倍面积的材料打印(央广网发,果君摄)

展厅里,一台台小巧的打印机正在快速打印着手办小人儿。这是浙江大学“Goprint—智能打印机先行者”项目团队创新研制的便携式打印机。

公司CEO陈天润是浙江大学的在读直博生。谈及自己的创业初心,他表示这一切源自于兴趣爱好。身为科技迷的他发现,3D打印价格贵、体积大、操作复杂,很难走进普通人的生活。于是他萌发了研发的念头。

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小巧的GoPrint实现了对自身几倍面积的材料打印,便携性与实用性兼得。“Goprint——智能打印机先行者”也斩获了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季军。2021年,陈天润创办魔芯(湖州)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历经三轮近亿元融资。3D打印机系列产品累计营收数千万,在美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量产发售。“创业需要勇气,也需要不断拓宽提升能力,敢闯会创,不要害怕!”陈天润表示说。

重庆大学的学生正在展示盲人电子书“kindle”的使用(央广网发,果君摄)

“盲人朋友更多依赖听觉和触觉,通过触觉读书能够更好地学习。但是市场上现有的单行盲文点显器只能做到单行显示,也就是只能够显示16个盲文,转换成汉字的话就是5个汉字。”由重庆大学学生团队带来的盲人电子书“kindle”,经过了13个月、9次迭代、6次用户测试,突破性结合运用精密电机传动集成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机控制技术、汉盲转换算法等技术,解决了盲文识别器外形笨重,应用场景窄等关键问题,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打磨出了一款便携、高效、多行显示的盲人点显器。

重庆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明月科创实验班2021级的黄舟告诉记者:“我们对汉字库进行的逐字转换,所以准确率非常高。有了这款产品,盲人朋友要想读书就不再是难事了。”目前,该项目已与浙江特殊教育学院,重庆盲协等多家社会机构达成战略合作,相关产品已在重庆大学—明月湖科创教育平台进入孵化流程。

在学习中成长 科创人才未来可期

深圳市翠园中学带来的产品解决了区域雨情监控、现场疏浚维护、日常管网保养等难题(央广网发,果君摄)

在众多高校学子当中,一支来自第八届萌芽赛道高中生项目的参赛团队吸引了记者的关注。深圳市翠园中学的高三学生刘晋成团队将目光锁定了常见的井盖,创造出“智慧+井盖”防治城市内涝新模式,运用物联网技术,解决了区域雨情监控、现场疏浚维护、日常管网保养等难题。相关产品已申请3项专利,并获多项青少年科创奖项。

对于此次参赛,项目组的成员们难掩兴奋,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走在科创的路上,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是解决问题的同时有效地提升了自己,开阔了视野,明白了解决问题的思路的途径。”“参加此次比赛让我心中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内驱动力,未来我会到更高的学府继续深造。”

自2015年至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已举办八届。统计数据显示,8年来,累计有943万个团队、3983万名大学生参赛。大赛将高校的教育教学、科技创新转化、人才集聚等有机结合,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成为展示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重要窗口。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