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福特汽车在4月末表示:预计今年其电动汽车业务部门——Ford Model e 将亏损30亿美元。如果要算上前年亏损9亿美元、去年亏损21亿美元,从2021年到2023年,福特电动汽车业务将累计亏损60亿美元,约合410亿人民币。

“造车很费钱”,这本是造车新势力们的口头禅,但是在福特这个造车先驱身上也有所展现也确实令人唏嘘。5月2日,福特发布了2023年的一季度财报,虽然说了整体的财政数据,但这次并没有公布具体的细节,所以财报中并未披露负责推出电动汽车的Ford Model e在本季度的具体表现。

然而,不论是从外界还是从福特内部的预计来看,也至少要亏损30亿美元,并且福特汽车CEO吉姆·法利 (Jim Farley)也强调:“我们在中国的战略将要发生改变,投资将会变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难道福特要准备战略性的放弃国内市场了吗?

路不通畅

福特发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福特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0%,达415亿美元;净利润为18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31亿美元净亏损大幅提升;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为34亿美元,同比增长45%。

从财报上可以看出,聚焦燃油及混动车型产品的Ford Blue业务单元一季度财务状况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营收达251亿美元、息税前利润达26亿美元;聚焦商用车业务的Ford Pro部门一季度批发业务增长18%,营收增加28%,达132亿美元;息税前利润为14亿美元,达到去年同期的近三倍。

而在哪些项目亏损上,财报并没有显示的特别清晰,所以没有被披露出来的福特电动车业务Ford Model e项目成为目前福特的亏损点。

“我们在中国的未来战略将会改变,”吉姆·法利已经清晰对外表示:“我们将在中国开展投资更低、更精简、更专注、回报更高的业务。” 新计划包括增加对商用车的关注,这是福特在中国有利可图的业务,所以未来一段时间里,江铃福特或许会得到更多支持,并且福特方面还传出有计划将其在中国的工厂用作经济型电动汽车和汽油燃料商用车的出口中心。

电动车发展受阻

以目前的形势来看,电动车取代现阶段的燃油车仅是时间问题了,所以各大车企都在不遗余力向电动车市场方向发力,对于在传统燃油车有优势的品牌来说,转型是艰难的,但是也是必须的,毕竟这样的趋势已经不可逆,如果转型速度过慢或发展不利,很容易被时代抛弃。

而福特目前就受困与此,在电动车发展上遇到了难题。

在目前的中国市场上,福特有着“长安福特”、“江铃福特”、“福特(进口)”和“福特电动车”四个独立渠道,纯正的新能源产品仅有一款“福特电马Mach-E”的在售车型。

同时,福特还有在售的锐际插混版车型和福特旗下林肯在售的冒险家插混车型,但两款车型一个售价21万元,一个售价30.98万元,并且还都属于是油改电的产品,不论是竞争力还是产品力都没有任何优势。

2022年,福特电马Mach-E几乎就是雷声大雨点小的代表,全年也只交付了4860辆。野马作为一款富有“肌肉型”跑车,在电动化转型以后,并未吸引到新用户反而丧失掉了老用户的粘性。

另一方面,在激烈的新能源汽车竞争中,电马Mach-E的优势或者特性并不突出,很难达成独特的市场定位,导致用户的选择性和可替代性很大。

终端的没落

如果单单分析销量和产品,总是会把锅甩给产品本身,但是现实真的如此吗。为了更加真实的分析福特现在,【汽车维基】也前往了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一家4S店内,从终端市场看起或许也能看到一些答案。

在5月的几天假期中,店内并没有显得特别忙碌,同时,有着高光时刻的福克斯也在展厅内缺席,我们经过了解得知福克斯已经停产,卖的只是库存车,店内还有车只不过数量不多也不摆放在店内了。作为曾经月销可以超4万辆,年销40万辆的产品,如今只能悄然停产,着实令人唏嘘。

福克斯之所以一步步走向停产,根本原因还是福特对这款车型在中国市场没有清晰的定位,消费者虽然对产品不是百分之百了解,但却非常清楚自己的购车需求,在福克斯使用了三缸发动机想开拓更多年轻市场时,得到的结果就是月销不过5000的成绩,而换装了四缸发动机才一年多的时间,福特就已不愿再有耐心等待,让它停产,成为历史。

放弃它的原因或许并不是自身的产品力缺乏太多优势,更多的应该是福特在财政上的考虑,如果一款车型的收益变小,那么公司就会对这款车型减少投资,甚至停产,如果一款产品的利润足够高,那么即便是销量低下也会在市场中坚持许久。面对财政问题,福特方面或许会考虑的更多。

去年全年,福特在华总计亏损5.72亿美元,在华销量同比下降33.5%。以长安福特为例,去年其销量仅有25万辆左右,同比下滑17.6%。

在大众已经推出了ID.系列产品、丰田也推出了bZ系列应对中国电动化市场时,福特的部分高管依旧认为“没有必要激进的推进电动车产品”,所以最终的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大众和丰田依旧着急,福特在不着急的情况下销量和财政状况已经每日俱下,甚至要将产品中心转移到商用车的产品身上,上一个出现这种操作的,应该是已经退出中国市场的雷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