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尽管“科技成果转化”频繁成为“热词”,上至国家的宏观政策调控,下至地方的落地行为实施,以及处于中间阶段的企业研发投入,均体现了整个社会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视。
然而,众所周知,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外国,科技成果转化都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以及教授创业成功率极低的现状。
教授创业成功率低,为什么呢?
(资料图)
网上有不少关于教授创业成功率低的原因分析,作为地方政府招商引智(人才)及企业技术交易(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专业机构,我们也联系、合作了不少理工类高校、科研院所教授。基于自身经历,结合行业朋友们的分析总结,我们认为,教授创业成功率低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市场的误判。我们必须承认,大部分具有真才实学的高校科研院所教授们在他们所处的行业圈子,前言科学方面绝对是有很重发言权的,甚至说是权威级泰斗级的存在。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承认,大部分教授在其产品变成商品并在市场应用方面存在一些误判,这些误判对公司产品(即教授们的科技成果)商业化过程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轻则造成资金损失,重则造成公司破产等。
二是成熟的缺失。科技成果转化强调“最后一公里”实际上就是强调“科技成果的成熟度”,在实际生活中,大部分教授的科技成果距离100%的成熟度都还有一段距离,距离实际商用还有一定差距。
三是市场的匮乏。对市场的不了解,对市场应用的不熟悉,对市场消费的过度自信,曾经让不少创业的教授们损失惨重。这里的市场重点指销售。企业中,销售是让产品商业化并变成钱的途径,研发是将钱变成产品或者商品的手段。局座曾跟不少联系及合作的教授们交流过,“看不懂市场,做不出市场”是大不多教授们创业失败的关键问题所在。
四是心态的失衡。万事都有风险,申请国家自然基金或者企业的横向课题,提前拿到经费,做完交付然后结题即可——前者交付论文(或者书籍)、研究结果(大多数是实验结果)即可,后者让研发满足企业的要求即可。此外几乎不需要承担其他风险。选择创业的话,不仅要付出相比在高校科研院所至少3-5倍的时间精力,还要新增加企业管理、资本运作、市场拓展、品牌塑造等各种事务,而且还存在失败的极大可能。
所以,很多时候大部分有过创业经历的教授们都可能出现心态失衡的现象。主要表现在:(1)我的技术全球领先,解决卡脖子问题,无人能敌,所以就这个价,愿意的就来,不接受的我们也不求着你买;(2)我的公司我做主,我的科研成果是核心,所以公司股权也该100%属于我;(3)必须要接受我的要求,不接受任何商议和协调的可能……
也因此,我们不愿意跟“一根筋”教授及团队合作。创业及赋能就像谈恋爱,应该是双向奔赴,而不是单相思——至今没有听说过单相思成就过美好姻缘的。
五是时机的把控。局座在前面的文章中(详情点击:局座开讲:时机,或许是创业成功的最大影响因素)曾重点谈到“时机”对创业成功的重要性。教授创业,时机同样不可忽视。选择好的时机、轻描淡写,很可能抓到一条大鱼;错过最好时机,放手一搏,可能也只是收获几朵浪花。
如何才能提高教授们创业的成功率呢?
局座认为,以下三个建议或许是首选,甚至能帮助创业成功率推到90%及以上。
那就是;分股权、找外援、早实施。
分股权:提前做好股权架构,给核心成员及未来加入或为公司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同事给予相应的公司股权,一是稳定军心,二是增强同事对公司主人翁的意识,凡是有助于企业发展的都努力去开发、实现。
找外援:前面也分析了,教授创业本身就存在团队和业务部分角色缺失的现状。找外援就是高占位全局考虑,缺少什么角色就找可信赖的外援力量来弥补,打造成为教授创业版的“西游记团队”。
早实施:主要是针对“时机”来说的,具体说就是选择适合是时机——国家宏观调控的优惠政策、地方政府重点引进的产业、企业管理或市场拓展的人才……关键要素一到位,即可启动创业——因为,要等到所有条件都齐全再创业,或许那时候就已经没有任何机会了。
还要哪些因素呢?
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或者加局座微信18515186135,详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