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上海青年科研人员从人才公寓出发,到研发机构开启一天的工作;暮色四合,市区、郊区的科创园区仍然灯火通明,年轻的创业团队挑灯夜战……这是属于上海创新创业青年的日与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创新是一座城市发展不竭的动力,青年是创新创造的生力军。今天的上海,产业正加速转型:除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上海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四大新赛道,在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五大领域加速布局。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为青年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和空间。

“青年们来到一座城、喜欢一座城、扎根一座城,归根到底是因为这里能够追逐梦想,拥有无限可能。”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指出,上海要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用心打造青年为之向往、皆有可为的希望之城。今天,第四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在上海中心大厦拉开大幕。新时代的上海青年,又一次站到聚光灯下,唱响锐意创新、矢志创造的青春之歌。

以赛引才提供更大舞台

在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顾捷眼中,上海是“人才密度很高的高地”,持续吸引着来自各行各业的人才。

以赛引才、以赛选才、以赛聚才。上海之所以能对人才产生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受益于一个个“网红”赛事IP带来的“流量”。

就在最近一周,上海市“星光计划”第十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海市首届中青年工程师创新创业大赛、第三届上海市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密集启动。这些丰富多元的赛事活动,营造了火热的创新创业氛围,为青年提供了更多崭露头角、脱颖而出的舞台。

“90后”李成涛有着令人称羡的成长轨迹: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在顶尖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还在上海创立了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创业以来,他带领团队不断攻坚克难、啃“硬骨头”,取得多项突破。比如,公司研发的人工智能药物发现平台pyxir®和智能计算平台m1使用ai前沿算法,结合计算化学、药物化学和生物学的工具及经验,能够快速发现活性高、成药性好且结构新颖的候选分子。

凭借这些突破,李成涛获得了第九届“创青春”上海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等奖项。他感慨,上海是国内生物医药领域的产业高地,“希望将我们最先进的技术分享给大家,让大家更直接、更低门槛、更低成本地感受最先进的人工智能和计算技术带来的便利”。

“谁有本事谁来,谁有潜力谁干,谁先成才谁先上。”上海各大赛会平台不仅是比学赶超的“赛马场”,更能为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全周期的支持,让更多青年人才被看见、被珍视。

作为上海重大赛事品牌,“上海科创”杯第三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对优秀人才及项目的扶持与奖励力度进一步叠加放大,获奖选手可获最高100万元资助。同时,有效链接投资机构、金融机构、政府、证券交易所、产业园区、科研院所、产业龙头,为入围项目提供全面服务。不少参赛选手纷纷表示,这些支持对科创项目和初创企业来说是莫大的鼓舞。

放权松绑释放创造活力

对“双创”青年成长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市科协一项调研发现,53.86%的青年人才认为是“较为宽松、促进创造力的科研评价机制”。

近年来,上海坚持以“放权”为用人单位添动力,以“松绑”为人才增活力,同时创新人才评价制度,如率先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推动由领军企业等牵头制定人才评价标准。对此,许多创新创业青年都有切身感受。

诞生于大学宿舍,瞄准科学服务业,成长为细分市场的龙头——专注一站式科学服务和国产科学仪器的泰坦科技,就在上海不断完善的创新生态中成长。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谢应波认为,这些放权松绑的体制机制保障,“让我们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能够解放出去,专心专注做他自己最重要的工作”。

上海思路迪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熊磊介绍,公司年轻人占比较高,在考核、晋升方面不论资排辈,而是以贡献和奋斗来评价人才,很多核心研发骨干、团队的负责人甚至总监级别高管都有“90后”的身影。“开放、创新、包容一直以来都是上海最鲜明的品格,在上海创新创业,有全方位的人才政策、良好的营商环境让青年释放创造活力。”

连续6年,上海出台了6版营商环境改革方案。一些在沪创业者表示,这些充满温度的优化营商环境举措,为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创造了更加包容的市场环境。

双向奔赴成就多彩青春

2022年,上海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2.2万家,同比增长10%,科创板上市企业78家,募集资金金额居全国第一。

科创企业稳步成长的背后,是上海数以百计的孵化器、“双创”空间不断汇聚资源、提供陪伴式支持。张莉创建伊尔庚(上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之初,就入驻了母校同济的孵化器。经过十多年的成长,伊尔庚集团已经在工业环境治理领域做到了顶尖,正努力实现“将中国工业制造产生的污染降到最低”的目标。

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研修营、科创+文旅创新创业研修营、企业家领导力研修营……本次论坛启动“上海创新创业十大研修营”,面向全球青年开放报名通道,围绕创新创业全流程设计课程,打通产学研用各环节,打造创新创业策源地,也将助力青年人才发展。

如何让创新创业青年心无旁骛逐梦?上海以更为开放的人才政策、更为完善的服务配套和服务能力作答。不少人才工作者提出,对于如今的青年人才,不仅要满足他们“安身安居”的基本需求,还要为他们打造能够启迪思维、激发创造力的交流空间。

杨浦滨江,一处高品质“科学家社区”即将竣工交付。一位留德归来的创新人才就畅想,“有没有可能每一层设一个公共书房,让人才可以自如地去沟通和交流?”类似想象,很快就会落地变成现实。据介绍,未来这里不但是生活社区,还将形成一个人才之间信息共享、协作激励的共生系统。

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让青年在城市更有为,上海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伴读公事、伴君行事。

伴公汀是一个时政记者部落。我们拥有一批熟识的官员、基层公务员和专家朋友。从时事政情、政策发布,到公务人员关心的话题和爱好,都可能写进我们给你的“伴公汀专报”。

搜索微信公众号“伴公汀”,或加微信号“jiefangshizheng”就能找到我们。欢迎关注,欢迎转发,欢迎点赞,欢迎吐槽,更期待你的参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