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颖颖
全球创新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创新资源要素加剧向重大创新平台汇聚,“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的集团式创新,已成为人才与创新要素集聚的新特征。近年来,济南紧跟这一发展趋势,不断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拓宽引才渠道,精准对接落地海内外“高精尖”项目,汇聚海内外创新资源,激发创新创业活力。齐鲁科创大走廊、中科院济南科创城、济南超算中心等大型平台为人才的成长成才提供了有力支撑,不断塑造人才发展新优势、培育城市发展新动能。
英国《自然》增刊《2022自然指数——科研城市》评选的全球科研城市百强名单中,济南位列第36,排名提升21位。数据显示,济南市人才资源总量已突破263万,各类人才净流入15.8万人,综合科技创新指数连续四年名列全省第一,获评“2022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入选“外国专家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济南将以更加积极、务实、自信的姿态,迎接全世界的优秀科技人才。
(相关资料图)
以赛促招,打造创新创业靓丽名片
一场大赛,多方参与,5年坚持,持续推动创新创业“后浪”脱颖而出。经过5年探索和创新,中国(济南)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已成功打造出一条在政府引导下有效引进人才的济南路径,擦亮了济南“招才引智”的靓丽名片。
“我们通过以赛促招,搭平台汇集人才。希望全球的创客朋友们都能到大赛平台上一显身手,同样希望涌现出一批首创项目、颠覆性技术和优质团队,助推济南高质量发展。”中国(济南)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相关负责人说,将以大赛为契机,力求以赛聚才、以赛促研、以赛兴业,以更大力度、更广范围、更宽领域招纳天下英才共谋发展大计。
连续五年成功举办的中国(济南)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紧贴大数据与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与医疗康养、先进制造与新材料、现代农业等五大产业领域需求设置参赛领域。建立市直部门、区县、园区综合协调推进机制,积极举办“优秀项目供需对接会”,邀请本地创投联盟、创投基金全程参加项目评审,为落地项目配备“一对一”服务专员,开辟服务绿色通道。截至2022年年底,五届大赛累计落地项目329个,引进各层次人才2180人。
“木茂而鸟集,水积而鱼聚。”五届大赛的积累,“请进来”+“走出去”的精准引才模式已日臻成熟,实现了人才项目与城市产业发展需求的深度融合,创新创业大赛已成为济南招才引智的金名片。
创新生态,全力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
吸纳贤才,就要为人才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提供更大的成长空间。
2019年5月,依托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全球首家以“超算”为主题打造的科技园区——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科技园建成使用,“算力”和“数据”成为科技园吸引人才的两大“利器”。
济南超算以超级计算机为依托,在海洋数值模拟、装备制造、天气预报、电磁仿真、航空航天、金融分析、材料计算等方面大显身手,成为促进我国基础科学创新和重大技术攻关、加速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和载体平台,也成为展示超级计算大国重器神奇魅力的“科技窗口”。
“我研究的是计算机模拟核能系统,需要高精度的建模来做计算,回国之后发现咱们济南超算这边的计算资源非常丰富,也很便利。”经过再三考虑之后,本硕就读清华大学、并于国外完成博士学业的海归刘召远,最终在济南超算科技园安顿下来。“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可以去开展一些我想要做但在其他地方做不了的科研工作。”
2019年12月,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在起步区正式落户,持续推动中科院高能所技术成果在起步区落地转移转化,打通从实验室到产业转化的通道。“我们之所以选择济南起步区,看中的不仅是这里推动产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坚定决心与济南迈入‘黄河时代’的宏大愿景,更看重的是这里优厚的人才政策和优良的人才发展生态。这里集聚人才、赋能企业发展,我们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受益者。”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院长魏龙说。
“我们团队研发出的智能化汽车焊装生产线,已经与吉利、比亚迪、上汽等多个品牌签约,2022年销售收入达1.5亿元,2023年预计可达3亿元。”山东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李卫民介绍。
济南出台科创领域新政策,营创聚才汇智生态,突出平台支撑,不断提升项目对接“成功率”,打造落地服务“全链条”。目前,济南市集聚了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山东区块链研究院等7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为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集聚了一大批科研人才团队。
资源集聚,创新创业土壤愈加肥沃
像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科技园一样的“招才”平台,在济南还有很多。
近年来,济南全面推进齐鲁科创大走廊、中科院济南科创城等高能级平台建设,推行“项目+平台+成果”人才引育模式,依托落地的13家“中科系”院所集聚高层次人才。围绕提升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培育战略科技力量,构建梯次发展的国家、省、市实验室体系,推进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建设,开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支持省级新型研发机构、院士专家工作站、海外创新驿站、人才工作联络站发展,做大做强产学研对接平台,推动综合科技创新指数不断攀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倍增计划”,加快概念验证中心、中试示范基地等科技成果转化载体建设,构建人才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体系,畅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在历下区,已建立院士工作站30余家,省级创新平台、国际科技合作平台150余家。通过打造类海外双创环境,吸引7个省级、5个市级重点人才项目落地,俄罗斯工程院(科学院)院士李永盛团队、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查尔斯接续入驻,进一步拉升人才队伍“含金量”。
市中区对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山东数字产业大厦、山东科创大厦等多个产业园区相继出台科创领域政策,营创聚才汇智生态,突出平台支撑,为企业厚植创新发展的沃土,点燃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济南高新区的高技术产业集聚给企业带来了充沛的发展活力,为人才提供了大展拳脚的空间。其中,比亚迪电池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年产能达30GWh;“泉城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济南成为国内首个完成商业航天“通信、导航、遥感”三个重要领域全面布局的城市;透明质酸创新型高端生物医用材料、流媒体人工智能专用芯片、智能化轨道交通等一批“卡脖子”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济南坚持“筑巢引凤”,把平台载体建设作为引才聚智的重要抓手,加快打造高能级人才平台载体,集聚高端科创资源赋能人才发展。目前,济南市已有120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272家院士专家工作站。近三年新备案省级新型研发机构71家,位居全省第一,共组建科研团队超过200个、吸纳青年科研人员5300人,全市科创集聚效应正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