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张之栋

责编丨崔力文

编辑丨别 致


(相关资料图)

增程大乱斗的时代,所谓的技术落后,已经不再重要。

时代变了。

前脚理想L7刚刚落地,后脚零跑C11增程版就强势来袭。有“理想”,就会有“现实”,尤其是在更具性价比的价格面前,消费者往往会重新思考,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未来,究竟是什么。

借助燃油发电,再用电,驱动汽车行驶,多此一举的工作方式,使得增程技术的风评,并不友好。但市场的风格转换,总是瞬息万变,2023年开始,增程的风向,已经改变。

刚开年,特斯拉突然发起价格战,打了所有玩家一个措手不及。

当市场主旋律由曾经的营销战,转变到现在的价格战,如何更好的降本增配,也就成为了每一家造车新势力、新能源车企,必须思考的关键。

是啊,活下来,最重要。

回顾过去一整年,动力电池成本的居高不下,已然成为车企们心中,无法磨灭的痛。而当广汽董事长曾庆洪,愤懑地呼喊着“给宁德时代打工”之时,那颗想要改变的种子,已经埋在了所有车企的心底。

新能源汽车的降本之路无外乎三条:其一,自研自造动力电池,投入大、见效慢;其二,积极寻找二供、三供,质量不好保证,需废时验证;其三,借助增程车型过渡,一举两得,但可能挨骂。

事实上,随着比亚迪、吉利、长安的妥协,增程技术的发展,已经迎来了新转机。

01

增程“咸鱼”翻身

“某企业关于增程落后的营销规划可以停止了,省点钱干正事吧。”

理想L7上市前一天,李想在微博自问自答,一番含沙射影的同时,还进行了一波增程式的自我营销。不得不说,借力比亚迪仰望U8,再把吉利、长安拉到同一阵营,李想算是把流量玩得明明白白。

但话糙理不糙,今年的增程汽车,突然多起来了。

长安深蓝、赛力斯问界、吉利星越、比亚迪仰望、岚图等,多个品牌车型,陆续加入到增程汽车的序列。

而这多股合力形成的新趋势,亦可以当成,全系混动发展战略中,另外一个旗帜鲜明的方向。简而言之,合适就是市场优势。

首先,市场层面上,降本问题是新能源车企们的难言之隐。大环境的竞争态势下,难度不高且技术成熟的增程,为造车新势力、传统新实力们指出了新的前进方向。

而对于车企而言,增程车型的推出,可以降本、回血、重整、再出发,一气呵成。相对应的,对于消费者来说,好的产品,就会拥有更大的说服力。

其次,依旧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电动汽车的里程焦虑,依旧存在。

无论是充电焦虑,还是里程焦虑,都迫使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向前突破,于是就有了800V高压平台、换电等提高补能效率的补救措施。但同样还是那个问题,与增程相比,两者真的太贵了。

理想算是吃到增程红利的第一家车企,问界、深蓝也不逊色,在他们的销售车型中,增程也大都是名副其实的主力。

借此为例证,车企们卖增程车型,大概率不会亏钱,物美价廉的话,甚至有可能出现“小爆款”。

而“爆款”二字,不正是这些“新势力”“新实力”,试图证明自己能力的,最强劲的证据吗?

特斯拉来势汹汹,鲶鱼效应在低价攻势中,愈加显现。而国内车企们,除了咬牙跟进降价之外,用增程车型打一式太极,也不无不可。但不能忘记的一点在于,产品质量,永远需要有所保证。

对于消费者们而言,增程也好,混动也罢,好用才是硬道理。也只有得到了消费者、市场的双重肯定,弱势的造车新势力,才能更大概率的活下来。

02

活下来,走下去

再次强调,2023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主线任务就是活着,为自己而活。特斯拉的价格屠刀,已经高高举起,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

咬牙硬撑也好,坚定品牌价值也罢,终归需要一个应对方法,度过难关。你可以瞧不起增程技术,但对于消费者而言,价格实惠、经济好用,就是一款合格的车。

就像零跑董事长、CEO朱江明所说的那样:

“我们的所有用户都是最聪明、知道买什么车最好。用油是为了减少长途用车的焦虑,是作为长途用车难情况下的‘备胎’。作为这样的角色出现,增程更适合,而且它的零部件数量更少,可以进一步保证技术可靠性。”

而对于增程是落后技术的论调,零跑科技SVP、整车产品线负责人曹力,也进一步坚持道:“在技术上,只有更好满足用户需求的技术,才是先进的技术。”

其实,道理就是这么简单,技术并没有好坏之分,满足消费者需求,才能更好的发展。

车企们自己会算账,消费者心中也有一杆秤。当用户的选择更加多样化,谁能提供更符合需求的产品,谁就能笑到最后。此时理想的火热,不正是这个道理?

回顾过去的2022年,新能源汽车行业虽然跌跌撞撞,经历了缺芯、缺电等一系列艰难险阻,终归还是向上的势头。

而到了现在的2023年,与其说是特斯拉开启了洗牌模式,不如称其为市场的又一次风口来袭。

机遇与挑战并存,倒在黎明前的自游家、恒大汽车、威马汽车等,哪一个不曾是意气风发、鲜衣怒马,但市场的可怕之处就在于,没有人知道,谁会被下一个浪头“打倒”,就再也爬不起来。

好消息依旧存在,中国汽车市场足够宽广,包容性也足够强。车企,尤其是造车新势力们,想要好好地活下去,往往会得到不小的助力。而在这其中,能否得到消费者的青睐,才是最难的一环。

所以问题来了,车企究竟靠什么,才能“活下来,走下去”?

中国汽车市场正处于发展中后期,“表面风光,内里承压”是主要特征。更甚者,各家车企,增收不增利的现象,比比皆是。究其根源,突破口在于产品力的发掘,而产品的衡量在于用户,至于用户的需求嘛,永远是多样性。

增程也是如此,是消费者的一种可行性选择,而非完美无缺。增程的缺点很多,高速燃油经济性表现很差,保养与燃油车无异,会产生不少的后市场问题……

可还是那句话,增程或许不是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可此时的它,确实有资格被称作市场的“现在”。

毕竟,市场的紧急程度,已经容不得车企们多想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