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梁


(相关资料图)

在业绩“失速”的同时,科大讯飞还因政府补助频被质疑业绩掺水分。

图/网络

当今时代下,人工智能已经逐渐活跃在大众的视野,甚至引起不少思考,ChatGPT 的大火,更是让人工智能赛道得到催化,凡是沾边的公司股价都大涨,科大讯飞也乘着这股东风股价扶摇直上。

不过,一直以来AI公司挣扎在亏损之间的业绩表现都很让投资者们担心,如今作为A股唯一一家连续十年保持营收增长超过25%的科大讯飞,似乎也有了疲软之势。

2022年增收不增利,今年一季度更是录得营收下滑,利润亏损。科大讯飞这样的表现直接让投资者“心惊肉跳”,业绩发布当天股价也骤降。

虽然科大讯飞明确表示,二季度开始将会实现收入和毛利正向增长,但是降至亏损的利润依旧让人在意。

从数据来看,2022年近乎和营收持平的营业总成本无疑是最侵蚀利润的,“三费”攀升下,销售费用与研发费用齐飞,作为一家科技公司,科大讯飞这样的现象也多被市场诟病。

与此同时,依赖政府补贴的业绩也被指掺水分。

虽然在这种局面下,科大讯飞抛出了星火认知大模型这个新故事,但是掩盖不了亏损的事实,不知二季度业绩会否真如其所言,实现正向增长?

【业绩“失速”?一季度直接亏损】

4月21日,科大讯飞接连发布了2022年年报和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

据财报显示,科大讯飞2022年实现营收188.2亿元,同比增长2.77%;净利润为5.61亿元,同比下降63.9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31亿元,同比下降29.37%。

整体而言,公司去年增收不增利。

如果加上以往的数据来看,科大讯飞不仅是利润下滑,其营收的增速也明显下降了。

数据显示,在近十年间,科大讯飞营收增速最低的一次是2019年的27.3%,其他各年的增速都保持在高位,2021年的增长率甚至达到了40.61%。

相比之下,公司2022年的增速仅有2.2%,这无疑透露着反常。

对此,科大讯飞在财报中指出: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的特殊环境,较大程度上延缓了公司相关项目的实施、交付、验收等相关工作的进度,因此影响了收入的实现进度;另一方面,公司在2019年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后,2022年10月7日被再次极限施压,从供应链到相关的合同签署需要调整的过程,也影响了当期订单签订的节奏。

而利润方面,按照以往的表现,科大讯分利润下滑超过50%的程度未曾有过。

这样大变脸的利润,科大讯飞表示: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公司在教育、医疗等持续运营型根据地业务的合作平台拓展,新产品研发以及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和国产化适配等方向新增投入约 8 亿元;二是投资收益影响,公司持股的三人行、寒武纪、商汤等金融资产因股价波动导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金额较上年同期减少 5.82 亿元,2022年为-2.31亿元。

与此同时,公司的毛利率也在不断下滑,2017年至今,各期毛利率分别为51.38%、50.03%、46.02%、45.12%、41.13%、40.83%,下滑趋势明显。

而在2022年业绩增收不增利的地步下,进入2023年后,科大讯飞的一季度财报更为拉跨,营收下滑不说,利润甚至直接录得亏损。

一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88亿元,同比下降17.64%,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亏损0.58亿元、3.38亿元,同比下降152.26%、331.8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82亿元。

虽然科大讯飞表示:一季度的特殊社会经济环境对公司的影响属于短期冲击,不影响公司长期经营基本面。预计从二季度开始将会实现收入和毛利正向增长,并有信心实现全年高质量增长的目标。

但业绩连续失速,还是让投资者的心情紧绷。

就在业绩发布的当天,科大讯飞的二级市场震动,股价跌幅9.24%,收盘价为58.04元/股。

【成本、坏账准备侵蚀利润】

在财报中,科大讯飞虽然指出了利润下滑的原因,但以数据来看,恐怕成本支出的增长也是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年报披露,科大讯飞的营业总成本从2021年的175.2亿元上涨至186.7亿元,同比涨幅达6.56%。这增速比营收增速还高。

不仅如此,科大讯飞2022年的营收规模也不过才188.2亿元,高达186.7亿元的营业总成本与营收规模近乎持平,这对利润空间的侵蚀可想而知。

其中,科大讯飞的销售费用就有31.64亿元,比2021年同期的26.93亿元上涨了17.51%;研发费用为31.11亿元,同比增长9.95%;管理费用为12.27亿元,同比增长11.35%。

很明显。“三费”的支出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不过,作为科技公司的科大讯飞,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但在销售费用支出上的资金却高于研发费用,且增速也是“三费”中最高的,这就让人意外了。

单看研发费用,科大讯飞的投入其实并不小。

2019年至2022年,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6.40亿元、22.11亿元、28.30亿元、31.11亿元。

但是,与金额上涨不同的是,研发费用率在走低。

同期,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21.26%、18.55%、16.03%、17.83%,占比呈下降趋势。

从人员来看,除了2019年至2021年,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重分别为61.30%、58.70%、58.48%,呈现下滑态势;销售人员占比24.35%、26.49%、27.11%,呈现上升态势。

当然,好在这部分数据在2022年有所颠倒,研发人员增长至61.68%,而销售人员下降至22.70%。

虽然,科大讯飞一直强调自己对标的谷歌、微软、IBM等国际巨头,但其销售成本与研发支出起飞的现象,还是被市场多有诟病。

值得一提的是,科大讯飞似乎还想通过压低职工薪酬来降低成本。

就在3月份,科大讯飞被爆出搞“绩效回溯”,被员工吐槽公司绩效回溯制度变相降薪,导致有员工倒欠公司钱,这件事还上了热搜。

前段时间,科大讯飞还陷入了裁员风波,但科大讯飞表示,网上出现的几张“毕业证”为公司为离职员工准备的纪念册,早在2020年底就已经开始实施的常规动作,目前公司没有裁员的计划。在今年年初公司发布了“雁阵计划”,预计招聘超过1000人。

裁员一事尚没有定论,但如果真的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二季度的业绩正向增长,多少有些伤人心。

除此之外,科大讯飞的利润下滑也有应收账款坏账损失攀升的影响。

数据显示,科大讯飞的应收账款高达98.7亿元,同比增长31.85%。其中坏账损失高达6.14亿元,较上年增加2.23亿元。

这对利润空间无疑再一次进行了挤压。

【业绩存水分,依赖政府补助】

在业绩“失速”的同时,科大讯飞还因政府补助频被质疑业绩掺水分。

一直以来,作为A股唯一一家连续十年保持营收增长超过25%的公司,和其他挣扎与亏损之间的AI公司相比,差别不要太大。

不过,这是否是其自身的实力获得的,就值得质疑了。

据科大讯飞财报数据,2019 年 -2021 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分别为 4.12 亿、4.26 亿和 4.39 亿,占总利润比例分别为 50.24%、31.23%、28.21%。虽然比例逐年下降,但金额并不低。

到了2022年,科大讯飞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甚至升到了 10 亿元,要知道公司一年净利润也不过才5.61亿元。

但上升的政府补助依旧没能阻止公司利润的下滑。

到了一季度,政府补助金额为0.67亿元,相比2022年的1.66亿元减少了59.65%。

政府补助金额的减少,直接让科大讯飞的利润落得亏损的地步。

这足以看出科大讯飞对于政府补助的依赖性,而其业绩的水分也被一览无余。

不仅如此,在融资方面,科大讯飞的依赖性也不低。

数据显示,自 2008 年公司上市以来,科大讯飞从资本市场融资约 100 亿,投资人包括中国移动、鸿商集团、光大证券等强力资本。

作为科大讯飞的第一大股东,中国移动给科大讯飞的“底气”可不少,不仅在融资方面对科大讯飞百般支持,甚至在作为科大讯飞的第一大股东的同时,还是科大讯飞的前五大客户。

这“安全感”,大股东中国移动真是给的足足的。

但疑问也不由得提出,这样的依赖,能长久吗?

要知道,在如今人工智能站上风口的当下,科大讯飞股价飞涨,却也迎来了股东高位减持“套现”。

中科大资产就趁机抛出减持计划,拟减持不超过1%股权。如果顶格减持,或将套现14亿元。

此前的2020年,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也曾进行了减持。

根据同花顺数据,自科大讯飞上市以来,公司各大股东累计减持套现已超 41.3 亿元。

业绩下滑,利润亏损,股东连续减持,虽然公司于在2022年12月启动了 "1+N 认知智能大模型专项攻关 ",且不久后将会发布星火认知大模型,但冰火两重天下,这个“大饼”投资者们还会照单全收吗?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