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RM红海竞争,趋同下的内卷已不可避免。


(资料图片)

在日益白热化的市场情况中,面对“长板不够长,短板太明显”的ARM生态,以及X86和全面自研两条路线国产CPU的围猎,昔日芯片霸主ARM正陷入尴尬之境:既躺不平,又卷不赢。

如何“自救”?成为摆在ARM和国产ARM厂商面前的难题。

趋同下“内卷”漩涡,卷不赢

纵观整个芯片市场,ARM绝对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近年来,国产ARM厂商的发展可以用“狂飙”一词来形容:一方面是凭借低功耗优势搭上了智能手机的发展快车道,另一方面是低门槛属性吸引了国产厂商的蜂拥入场。

然而国产ARM市场的竞争日益白热化。由于大部分厂商的产品方案都是基于ARM核来展开的,这也直接让国产ARM厂商不可阻挡的被迫跌入同质化的巨坑。以MCU领域为例,应用ARM核的厂商达到90%以上。然而超高的市场占比带来的却是毫无特色的“千篇一律”。相关行业人士在对MCU赛道中的16家汽车控制类芯片厂商进行调研时,不少调研对象给予了“平平无奇”的“差评”。

上帝所有的馈赠都暗中标好了价格。早前,由于ARM的低门槛属性,直接吸引了众多国产ARM厂商的加入,并得到快速发展,然而其授权机制,在直接决定市场化进程、技术发展路线的同时,也直接限定了国产ARM厂商发展的天花板。尤其是2022年ARM先进芯片设计IP停售,大部分国内厂商只能停留在ARMv8.2版本。

在此大背景下,“低门槛带来的有限的空间+越来越多的国产ARM玩家涌入”,尤其是在产品趋同且增量市场疲软的大环境下,低维度竞争魔咒几乎成为“宿命”。这也直接将国产ARM厂商们被迫推入趋同下的内卷“漩涡”。

而眼下,ARM正加快推动赴美上市计划,可预料的是,上市后ARM公司与美国的绑定将进一步加深,这也让未来授权“解禁”的希望变得更加遥远。

对于国产ARM厂商而言,想要卷赢的概率,似乎渺茫如梦。

ARM红海竞争,躺不平

ARM的危机远非内卷这么简单。

除深陷同质化内卷“漩涡”,自身难以“更进一步”,进而遭遇“灭顶之灾”(ARM最新版本不授权决定发展上限)外,国产ARM厂商们还遭遇着来自周围各类强势“友商”的致命“狙击”。

比如同样是基于精简指令集原理的RISC-V,在给ARM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如蚕吃桑叶一样,ARM的市场份额正被一点一点地吃掉。

近几年,凭借开放性、灵活性和可定制性等多重优势,RISC-V架构快速走红,并成为整个芯片产业的新宠儿。相较于传统的ARM架构,RISC-V的开源特性,成为其深受广大企业青睐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对于很多小公司和初创企业而言,可以更容易获得芯片设计授权,从ARM昂贵且充满不确定性的授权费中真正解放出来。

目前RISC-V 在中国已经有了不少的成功案例,并且产品性能优势较为突出。例如今年5月举办的2023年中关村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先导项目成果第二代“香山”开源高性能RISC-V处理器核近日发布,其性能超过Arm公司发布的Cortex-A76内核。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顶头风。在异军突起的RISC-V架构,逐步蚕食ARM市场的同时,龙芯和x86等架构也在疯狂“堵截”ARM,不仅让ARM“躺不平”,甚至还使其“睡不着”。

龙芯作为中国成立最早的处理器芯片制造企业,其在中国芯片国产化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基于MIPS自研LoongArch指令集的成果不断推出,其“学习再创新"的发展路径,目前也已经被证明是可行的,这也给更多国产ARM厂商的客户有了更多选择。

而X86架构作为计算机领域中最为广泛应用的指令集架构之一,被用于个人电脑、服务器和其他类型的计算机系统,目前仍占据市场超90%的份额,也是ARM难以逾越的大山。

尾声:“ARM们”的抢滩未来的重点

内忧外困的国产ARM厂商们,该如何自救?

2020年,信创产业“元年”开启,信创行业开始全面爆发。紧接着的2021年,信创产业逐步走向应用落地阶段,适配生态、产品迭代等关键词凸显了信创产业在“2+8”行业应用中的良好态势。

在信创应用落地中,我们发现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深耕党政信创解决方案;二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各CPU厂商纷纷通过产品服务升级和渠道,不断抢占信创风口。

在此大背景下,国产ARM厂商们攻城略地、野蛮生长,可谓风光无限。然而“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的是,如今中国信创产业依旧如火如荼,但ARM授权问题无解、产品同质化的问题日益暴露,却使厂商们如势不能穿鲁缟的“强弩之末”。

如何确保产品可持续迭代,如何确保应用为先,时刻保持危机感,永远重视创新,既是立足信创市场不败之地的根本,也是包括除了国产ARM厂商外,所有人都需要共同思考的课题。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