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日获悉,我国著名“三农”学者温铁军携带团队新作《破局乡村振兴——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11个思考》正式发布,在全书涉及的21个实践案例中,成都共有5个案例入选,在全国城市中采用最多,充分体现天府之国农业农村改革经验与成果。

据悉,《破局乡村振兴——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11个思考》是一部面向党政干部、高等院校师生、一般大众读者的具有创新性和权威性特点的通俗理论读物。该书系统梳理了近年来温铁军团队在基层一线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试验的系列成果,将“三农”问题纳入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大框架,并以鲜活的案例、生动的语言、独特的视角对乡村振兴和与之有关的问题进行深刻分析,从不同角度论述了乡村振兴的内涵和实现路径。

记者看到,成都市此次入选的5个案例分别为战旗村新型集体经济、农贷通平台、农交所农村建设用地改革入市、城乡社区治理、郫都区德源稻蒜轮作产业模式,均为农业农村改革创新范畴,5个案例在书中进行了深度剖析和点评,如战旗村集体经济,温铁军先生评价其内涵“事实上是做足了土地改革的文章,不断推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再是单纯的搞第一产业,而是通过‘三变改革’收‘资源租’、收‘风景租’、收‘商业租’,总结起来就会发现规律:著名的华西村收的是“第二产业租”,广东“四小虎”收的也是“第二产业租”,战旗村收的是更高级的‘第三产业租’”。

书中对成都创新基层治理体制机制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成都市成立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把城乡社区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的突破口,推动资源管理服务向基层下沉,让服务在居民家门口集成、风险在基层第一线化解、问题在城市末端解决、共识在社会基层凝聚,夯实了超大城市治理的城乡社区基础。

“书中的实践案例非常实用,能给基层干部带来很多实际工作中的启示。”全国劳模、战旗村党委书记高德敏表示,全国的村庄形态丰富,每个村的情况都不一样,不可能照抄照搬成功的发展模式,必须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对村中的资源要做好盘点,对附近的市场要有清晰认识,才能不断壮大集体经济,让农民富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本书的执笔人之一、温铁军先生的弟子陈高威正是四川省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先后在成都市农业农村局、郫都区的德源街道办事处以及成都市委组织部工作,“我在驻村之前一直学习‘三农’问题,跟着温铁军老师常年在全国各地基层调研,近年来作为基层干部更是对省、市机关和农村基层有了更深的认识。”他表示,自己在成都“三农”战线学到了很多知识,“天府之国成都一直走在农村改革的最前沿,我将继续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基层更好地发展创新,同时发现总结基层的经验,推向全国借鉴。”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陈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