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接近2.1个亿,占比达到14.9%,已进入中度老龄化。根据专家预测,2035年之后,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29亿,占比超过23%,我国也将进入深度老龄化。

需求催生市场。“在需求的推动下,保险企业与地产企业等重量级玩家纷纷进入养老产业。”8月16日,大家保险集团联合尼尔森IQ发布的《2023年中国商业养老服务供需洞察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伴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需求逐步释放,保险企业与地产企业等纷纷进入养老产业。

《白皮书》指出,商业养老服务供给主体主要分为两大类:机构养老参与方和社区及居家养老参与方。其中机构养老参与方主要是保险公司、地产公司和医院;社区及居家养老参与方主要是居家护理公司、家政保姆公司和智能化科技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商业养老服务参与的主体很多,且参与的方式各不相同,但是当前的商业养老市场依然处于发展初期,无法满足当前老年人的差异化服务需求和偏好。《白皮书》指出,商业养老服务市场存在四大难题:国内养老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商业模式尚不成熟;缺乏龙头企业,自身定位模糊;养老服务人员数量、质量双低,流失率高;供给与有效需求存在错位。

以缺乏龙头企业,自身定位模糊为例,《白皮书》认为,养老市场缺乏标杆企业的示范推动力量,产品服务创新能力、标准化和体系化管理能力受限,市场发展速度较慢;另一方面,在长尾市场竞争中参与企业众多,供给方尚未明确自身产品服务定位,核心竞争力界限不清,导致供给内容同质化程度高。

据此,《白皮书》对商业化养老服务供需趋势做了分析。其认为,从需求侧看,养老服务需求多元且分层的特征已逐步显现,从基础养老服务需求到高阶情感需求均有未被满足的空白,有待市场精细化供给;从供给侧看,对老年人需求认知与挖掘还不够,服务供给高度同质化,有待建立覆盖不同支付能力、不同模式选择、不同服务需求的“银发市场”,充分激发市场需求释放和转化;从竞争主体格局看,一、二线等高线城市商业养老市场集中度将不断提升,长尾发展现状在低线城市依然持续,需进行差异化竞争;从商业模式层面看,行业收入水平有望改善,新技术管理手段可降低运营成本,不同主体将找到盈利点,进而吸引更多资金进入养老行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