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中国11月税收收入增速为今年首次超越非税收收入,这暗含了什么信息?结合扩大内需发展战略背景,积极财政政策将从何发力?揭示了什么投资思路?
解读:
专项债发行前置、留底退税为今年财政政策的主要关键词,11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速较上月上行8.9个百分点,收入端改善明显,其中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为主要驱动项。首先,今年前三季度中央财政收入预期完成度为73.7%,消费税加速入库推动消费税大幅增长。其次,留底退税任务基本完成,退税影响收入效应逐步减弱,促进增值税收入的完备。再者,企业所得税前期交税回笼,非税收收入增速下行,说明经济提前修复,降低非税收来源,助于财政支出发力。
数据来源:Wind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财政政策积极提效,同时合理安排赤字率和地方政策专项债规模, 1-11月公共预算财政收支累计差额为4.17万亿元,对比年初定下的3.37万亿元赤字水平,意味着在积极财政的作用下,赤字率维持高位概率增加,同时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补充基建投资资金。此外,扩大国内内需,尤其恢复与扩大消费为重要之处。从11月社会零售总额数据中得知,当前消费需鼓励,一方面,居民储蓄意愿高位徘徊、11月住户存款增加2.25万亿。另一方面,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下降,影响消费进一步支出。展望未来,财政政策对居民部门的支持力度,稳步改善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在GDP的比重,将是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所以,税收收入的改善助力财政收入端,支撑基建投资支出,形成内需投资端的推力,在两者良性互动,叠加财政政策积极发力,相关政策均能起到刺激需求与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如此一来,届时促进居民存款的转移正在路上,而如何稳健资产增长方式,朝低市盈率、低市净率、高股息率的选择方向,依旧值得玩味。
本文仅记载杨博光(执业证号:S0340619060008)的观点与心得,不代表所任职机构的立场,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所发布的观点和陈述不构成对任何人或任何组织的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