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新华社发

营商环境是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的重要体现。营商环境好,企业信心强,城市发展动力就足。作为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深圳在营商环境上更是下足功夫,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主动对标最好最优最强,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迭代出台一系列务实举措,推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奋力打造全球创新创业和投资发展最佳城市。

深圳对于营商环境的上心,也吸引了企业的“上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登记的商事主体累计达到391.1万户,总量和创业密度继续保持全国第一,10家企业入围《财富》世界500强。A股上市公司总数达到400家,各级专精特新企业超过3800家,其中国家级“小巨人”有442家,数量在全国大中城市名列前茅。刚刚公布的《2022年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中,深圳更是领跑,打造“深圳样本”。


(相关资料图)

改革举措

已落地减负资金超1500亿 惠及市场主体753万家次

企业是一座城市营商环境的最佳测评人。深圳作为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一直将如何服务好企业作为核心命题,开启营商环境5.0改革,提出200项改革措施,致力于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创业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为了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深圳实施放宽市场准入24条特别措施,率先放宽科技、金融、医疗、教育文化、交通等领域准入门槛,努力消除制度性障碍与隐性壁垒。开放绿色低碳、高端装备、智慧医疗等重点领域应用场景,支持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先行先试,从“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

针对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诉求和期盼,深圳连续出台助企纾困、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联动生产促消费、工业稳增长提质量、推动经济稳定增长5个“30条”措施,全力帮助市场主体降低经营成本,已落地减负资金超1500亿元、惠及市场主体753万家次。

在打造公平透明的法治环境上,深圳率先推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面向社会信用、反不正当竞争、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安全生产等重点和前沿领域加强立法。给予新兴产业企业1至2年的成长“包容期”,助力新产业新业态规范健康发展。

国际化的深圳,自然也要构建国际接轨的开放环境。深圳创设“大湾区组合港”通关模式,已累计开通26个组合港点位、覆盖大湾区近90%城市,今年以来通过“组合港”模式实现的进出口吞吐量超过19万标箱,“组合港”水水中转集装箱进出口物流整体时长由5-7天压缩至2天,节省货主报关成本约30%。揭牌成立深圳数据交易所,实现国内首单场内跨境数据交易。建立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制度,持有相关职业资格的国际专业人员在深圳备案登记后即可提供专业服务,目前已有超过500名境外专业人员享受到这份便利。

金融护航

加大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 为其抵御风险注入“强心剂”

“一直以为银行贷款门槛高、手续麻烦。没想到从申请到放款,仅一周时间755万元就打到企业账上。” 深圳关信通公司财务负责人喻天柱近日通过盐田区的“首贷服务窗口”,高效便捷地办妥了贷款手续。

疫情以来,不少中小微企业出现了首贷需求,但这类企业大多面临无贷款记录、可抵押资产少、银企信息不对称等难题。今年,深圳各金融机构正加大对民营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信贷支持力度,扎实开展小微企业首贷户培育“三年行动”,推动金融机构提高首贷户占比,对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资料齐全最快1个工作日就能实现放款。

这是深圳金融业实施让市场主体“看得见、摸得着、有感受、得实惠”的扶持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的最新举措。自深圳被列为首批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以来,金融业加快构建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融资服务体系,为实体经济引来源头活水。

又如,征信是破解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难题的重要抓手,通过地方征信平台建设,激活沉睡在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的涉企信用数据,实现涉企信用信息依法归集共享,是落实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深圳高度重视地方征信平台作为金融基础设施对促进改善地方融资环境、优化地方营商环境的积极作用。2022年1月10日,深圳地方征信平台的建设和运维主体——深圳征信服务有限公司完成企业征信机构备案,对外正式运行。目前,平台完成37个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6.94亿条涉企信用数据的归集共享,累计服务中小微企业近121.44万户,累计授信金额540.51亿元。

深圳地方征信平台是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难题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深圳方案”。下一步,平台将探索跨区域信用信息合作,积极配合珠三角征信链建设,探索接入长三角、京津冀征信链,实现区域内、跨区域以及全国征信信息的互联互通,有效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税费优惠

助力企业降低运营成本 真金白银送到企业手中

除了政策上的扶持,深圳更注重企业成本的降低,将真金白银送到企业手中。近日,中兴集团的一家子公司一笔1.88亿元增量留抵退税审批通过,从受理到审批,该笔留抵退税办理仅耗时1个工作日。这是今年4月1日实施新的留抵退税政策以来,深圳市税务局在打好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攻坚战过程中涌现出的一个案例。

据统计,近年来,深圳税务部门在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深化“放管服”改革等方面推出系列服务举措,已累计出台300多项税收营商环境改革举措,28项举措全国首创,一批具有深圳特色的创新改革成果脱颖而出。

其中,深圳市税务局还开发了区块链完税凭证系统平台,将代征单位(纳税人)端业务集成至电子税务局,实现委托代征明细结报、缴款、入库和代征单位代纳税人开具完税证明(含单笔、批量)等业务。目前该平台已在招商银行、平安保险、腾讯等13家代征单位开展试点,完成代征明细申报数据超过200多万条。以平安银行为例,委托代征全流程业务办理时间从原来的每月2-3天缩短到现在的0.5天。

留抵退税为企业送去真金白银,深圳同时打造优化用电营商环境,真真切切为企业减负。0.8元/度,这是盐田区北山工业区今年3月完成改造后执行的最新电价。此前,园区企业的执行电价为1.10元/度。按照整个工业区约4300万度的年用电量计,一年可省电费约1290万元。

作为深圳实施工业园区供电和综合升级改造工程,持续优化工业园区供电环境的一个代表。工业园区转供电问题一直是全国各大城市的痛点,园区供电网络及设备作为园区方自有产权,不仅存在质量参差不齐、安全隐患堪忧、二次加价等问题,也存在国家减税降费政策红利落实不到位、供电单位无法掌握终端企业用电情况等问题。

2021年,深圳市将“完成1000个以上园区转供电改造,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列入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十大计划”中。“转供电”改“直供电”后,打通了终端用户与供电主体之间的阻滞,可增加终端用户抵扣增值税额4.55亿元。与此同时,低压接入,终端用户不用投资建变压器,从而减少增容、运维等费用约2亿元。

采写:南都记者 张一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