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资料图片)

(1)股票基金

股票账户,自己操作。今年收益率15.97%,期间最大回撤16.88%,发生在9月初到10月底。今年,沪深300指数跌21.63%。

大幅跑赢沪深300的主要原因是抓住了港股的历史性机会,当时粗算大概处于年化收益较优的点位,盈亏比不错,于是在几个低点都重仓着。当然,盈亏同源,9-10月的最大回撤也是因为拿着港股被恐慌性下跌造成的。

细节部分基本过往文章都有提及,这次不再多说。

基金部分,今年收益率-1.9%,今年让我对基金经理有了更多的感悟。

不可否认他们肯定都是专家、聪明人,但有些人拿着几十上百倍pe的新能源股重仓,然后不停给基金持有者说利好、做心理按摩,跌了就硬抗,真让笔者感受到了那句:不是自己的钱不心疼。

另外,笔者未来会慎重投规模过高的基金经理,当管理规模太大时,即使是获奖无数的基金经理,也很难做得很好。巴菲特真的是百年一遇。

最后,每个基金经理都有长短,这里笔者举例,像笔者长期持有的张坤,它确实对消费股尤其白酒非常偏好,但是否有点路径依赖?即使是巴菲特,也说过当年应该卖出50倍的可口可乐(可口可乐市盈率过高后有小十年滞涨来消化估值)。

基金整体跌的少,还是大类资产配置的功劳,由于年初A股整体市盈率不低,笔者又偏好股债搭配的基金组合,后面也买了不少类似投顾产品,总体控制了风险。

(2)房产

有一套小额占股的,有炒房炒成房东迹象,今年环境确实太差。

后面也有改变方式投项目、等分红的类型,模式就是开盘回一定比例本金,卖到xx比例再回多少本金+分红,快清盘又回多少分红,这类投的目前来看还行,也都选择投在杭州,相对安全。

整体来说今年不应该投资房产类项目。

只是因为笔者职业相关,既然说到房产,多说2句个人对未来的一些想法,不一定对:

今年,地方卖地非常难,又有非常多的地块被城投托底自己回收,这不仅对地方财政没有实质帮助,还在积累更多债务。这当然是风险,但上层更担心的风险是假如形成类似美帝次贷危机或者日本89年泡沫破裂那样,那还不如现在先跌一下。

笔者认为以当下房产的租金回报率,那房价必然有下跌空间。(目前租金回报率大概2%左右,一线甚至不到2%,对于背着4%以上房贷利率的购房人,现金流不断流出,如果房价不涨,那必然是亏钱的买卖)。

之前,之所以在低租金回报率情况下,大家原先还爱买房,一方面主要靠房价隔几年上涨一下,让购房消费规模稳定增长;另一方面靠风俗礼法,买房跟丈母娘同不同意嫁女儿挂钩;再者跟教育挂钩,不买房小孩不能读书。

但房价上涨总会有上限,因为过高的房价会迫使产业转移,而且还会抑制消费、不敢生娃等等问题。我们是制造业大国,那摆在上层面前,就是如何使得房价不涨,地方政府也不能没有财政。

我们有可以稳定执政的领导层,可以长远眼光处理。

先让下跌使得二手市场成交冰冻,也就不会有套现移民、房价滚动下跌等等麻烦,所以之前政策尤其对一线更苛刻,还搞什么银行参考价、指导价、三价合一等等政策,总之就是不想让你轻松卖房。

大部分人都卖不出去二手房,那大局就是稳定的。

但同时新房也不好卖,地方也卖不出地,导致地方没有钱,上层后面一定会解决,本来是想一起推出房产税解决的,可能本就计划卖不出地,但收房产税弥补,但今年跌势过大,民生凋敝,先缓了缓。

但总之,就算不是房产税,也会有其他手段,比如现在大量建造公租房,未来靠收租金也行。包括像杭州推行的共有产权房,都是形式各异、目的相同——即如何不让房价上涨,但地方政府还能有财政。

甚至笔者建议可以要求以后新建小区的物业由国有公司经营,以笔者所在杭州为例,中高端的小区收5-6块的物业费都很多,更别说还有超10块的豪宅,这跟收房产税有啥区别吗?

总之,原先那套以“房价上涨”为主的循环会被打破(见下),地方政府以其他手段获取财政收入。对于投资多套房产,不建议。对于自住,现在买,相对挺合适的。

(备注:笔者讲过原先的链条循环:房价上涨——居民更买房——开发商高价买地——地方卖更多地——有钱搞更多基建(地方政绩更好)——房价更上涨......)

(3)其他投资

2家实体产业的投资,都小股参与,1家是连锁粉店,今年非常惨淡,笔者甚至担心本金可能会收不回来。

还有1家是牙科诊所,还是一如既往的很挣钱,笔者甚至后悔当年应该填志愿去当个牙医。

①全文完,觉得好就“

关注

”、点“

”、“

在看

”吧。

②持续关注,点击下方公众号-右上角3个点-设为

星标

雪糕之主 公众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