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企业必须盈利,但个人赚多少钱不是我的人生目标,学术与产业的结合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最终变成有价值的产品才是我觉得最有意义的事情。”蒋仕彬博士接受光电汇媒体采访坦言到。蒋仕彬博士,和他的名字一样,彬彬有礼,让人如沐春风,神采奕奕。

作为光纤激光领域的领跑者,蒋博士不仅在激光材料领域取得突出成绩,获得了美国科技界堪称奥斯卡奖的“R&D100奖”,当选为世界陶瓷科学院2020年度“工业&创新”类的院士,还是单频光纤激光器走向产业化的重要推动者。谈及自己三十多年的“追光之旅”,蒋博士心怀感恩,“这一路走来我都很幸运,每个重要阶段,都能遇到引路人为我指明方向,让我少走很多弯路。”


(资料图片)

蒋仕彬 银湖激光&美国AdValue Photonics公司董事长

01

人生路上三个“引路人”

从1986年接触激光材料开始,蒋仕彬博士已在这个领域深耕30多年。谈及最初踏上激光这条道路的初衷,蒋博士很真实地说:“仅仅只是不想去北方做教师”。

他从小成绩优异,常常名列前茅。1982年,蒋仕彬考进了浙江大学,并报考了化工系,“后来才知道化学和化工根本不是一回事儿”。和其他人一样,本科毕业以后原本打算报考浙江大学第一批工商管理硕士,但硕士毕业以后要去大连管理干部学院担任教师。“作为南方人,我对去北方做教师不是很感兴趣,就想留在浙江大学。”

02

“车间硕士”,奠定未来从事方向

正在蒋仕彬踌躇着该何去何从时,他遇到了人生选择路上的第一位“引路人”——浙大丁子上教授——无机非金属材料专家。在丁老师的建议下,蒋仕彬报考了上海光机所的硕士,开启了他的“追光之旅”。

“我是一个俗人,最初之所以选择上海光机所读研,是因为丁老师告诉我,从上海光机所硕士毕业之后比较容易回浙大,或许能够达到不一样的高度。

进入上海光机所后,蒋仕彬就遇到了学术上的“引路人”——蒋亚丝研究员和我国激光技术开拓者之一的干福熹院士,在国内率先研制出激光钕玻璃。干院士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和蒋仕彬是系友。他们认为蒋仕彬作为一个学工程的男孩子,比较适合在车间搞科研,熔炼玻璃,于是将其安排给蒋亚丝研究员读硕士,研究激光材料钕玻璃。这为蒋仕彬以后的学术研究和产业化落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我硕士学位是正儿八经在车间完成的。”蒋仕彬开玩笑地回忆起当年在上海光机所的时光。“因为蒋亚丝老师的办公室就在车间里面,我们成天泡在车间里,车间就是我们的主战场。”在上光所的那些年,蒋仕彬研究的领域就是国内“神光”工程的一部分,例如通过特种玻璃产生激光,并通过可控核聚变产生没有任何污染的能量,使人类可以安全高效地利用能源。

蒋仕彬博士感慨到,跟着老一辈科学家,在上海光机所工作的那几年,是他学到最多、成长最快的阶段。从车间走出来的他,多了一份坚定和执着,练就了一番创新实践能力,更获得了一种严谨的科研态度。

03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1992年,蒋仕彬于上海光机所硕士毕业后,加入了“出国潮”远赴美国,开启人生的新征程。跟其他人不一样,他出国最初目的并不是奔着“读书”去的,而是去了美国南卡罗来纳州一家公司。那个年代,“出国潮”正盛,一方面想学习美国的先进技术,另一方面能获得更好待遇。

蒋仕彬的研究生涯,可谓“贵人”多多。国内,蒋亚丝研究员、姜中宏院士、干福熹院士指引前行;国外,又遇世界著名的红外材料专家、氟化物玻璃发明人之一、法国科学院院士Jacques Lucas教授再造仕途。

1995年,蒋仕彬代表所在公司去参加CLEO会议,作报告之前,蒋仕彬遇到学术大咖——Lucas教授。这是蒋仕彬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个转折点,从职场再次踏入学术领域,也是得益于Lucas教授的认可和指引。

在美国必须要有博士学位才能获得更好更重要的研究工作机会,所以蒋仕彬想回校园继续读博士,于是他半开玩笑地询问Lucas教授的意见:“我太太是博士,我也得跟上她的步伐才是,否则家庭地位不保。”

听完报告后,Lucas教授对其大加赞赏,并认为蒋仕彬的学术水平已经达到了博士级别,于是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你有兴趣来我这边做答辩会吗?”

“当然!”

Lucas教授就职于法国雷恩第一大学——一所著名的公立综合性大学,当时学校有这样一种机制,注册报名以后不需要课时就能参加答辩。但学校以前没有处理过同类事件,需要校长批准。Lucas教授说,他愿意试一试。

从五月开始,连接等了三个月,Lucas教授回法国后就一点音信也没有了,蒋仕彬发去的传真也石沉大海。蒋仕彬心想:“可能没戏了。”同年9月份,Lucas教授突然打来电话,说带来了好消息。他和同校的另一位物理系教授一起给校长写的申请通过了,蒋仕彬可以直接参加答辩。

11月,蒋仕彬注册成为该校学生,并在半年后获得了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后,我的导师希望我留在法国进行学术研究,但我想继续攻读博士后,于是他将我推荐给了他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好朋友。”1997年,蒋仕彬如愿进入了美国三大光学中心之一的亚利桑那大学光学研究中心做博士后,担任助理研究教授。

04

光纤激光领域产业化的“探路者”

“被迫”当家,却爱上产业

杭州长大的蒋仕彬博士喜欢青山绿水,但亚利桑那大学所在地图森市却是一个荒漠山谷区,属于沙漠气候,他原计划只在这边待一年就去加州。

计划赶不上变化。当时特种玻璃在光存储、光纤通信、集成光学领域大受欢迎,应用需求激增。玻璃作为用来制造无源和有源器件的一种十分常用的材料,可制造波导,也可将玻璃拉成丝用在纤维光学里,如放大器、激光器等。“亚利桑那大学的同事发现我研究的东西对他们很有用,而亚利桑那大学此时还没有其他人研究激光玻璃,因此院长极力挽留我,希望我留下来。”经过几番游说,蒋仕彬博士最终留在了图森。一留就是20年。

亚利桑那大学拥有浓厚的学术研究和成果转化氛围,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蒋仕彬博士也热衷于研究成果的产业化。1998年,蒋仕彬博士与3位教授一起合伙创办了国际著名光纤激光公司——美国NP Photonics,致力于光通信领域的光纤放大器研究。“2000年左右,正值光通信大热时期,我们公司共获得了六七家投资人的支持。”这个时候,热衷于技术研究的蒋仕彬博士担任首席技术官,对公司管理他并不感兴趣,但在投资人的要求下,蒋仕彬博士“被迫”接手了管理工作。

“干个一两年,我还是要回去做研究的。”起初,他是这么想的。但真正把基础科学研究实现工程化的时候,蒋仕彬博士感触很大:“工程化的过程和实验室研究完全不一样。为什么说科研工作者创业很难从‘死亡谷’里走出来,那是因为科研者对研究的东西没有正确的认识,实验室做出来的成果是个‘生果子’,工程化的样机是需要规模化生产的‘熟果子’。这个过程看似很简单,但差距特别大,这条技术的‘沟’其实很深,一不小心就很容易‘死掉’了。但我很享受这种不断挑战、不断解决问题的状态,也期待将成果转化落地成商品,接受市场的检验。”

受益于光通信应用市场的火热,NP公司获得了资本的大量关注。同样,在光通信泡沫破灭的时候,NP公司也遇到了瓶颈期。这个时候不少公司都想要收购NP,但蒋仕彬博士他们并未选择“大赚一波”转身离开,而是开始研究应用在光纤传感领域的激光技术。该技术基于蒋仕彬博士研发的掺稀土磷酸盐光纤单频光纤激光器,NP也成为了第一家将其实现商品化的公司。该产品可以满足光相干探测的需要,相干长度达15公里以上。

由于那时相干探测应用市场体量小,资本方对该领域不感兴趣。于是,2007年蒋仕彬博士离开NP公司,自立门户,创办了美国AdValue Photonics(以下简称AP)公司,开始研究基于硅酸盐玻璃的高能量2 μm光纤激光器,并将科研成果落地产业化,两次获得了被称为“科技创新奥斯卡奖”的R&D100技术大奖。目前,除了2 μm,AP公司还做1.55 μm、1 μm的光纤激光器,以及绿光激光器,可应用在激光雷达、二氧化碳探测等领域。

拥抱机遇,扬帆远航

目前,我国光纤激光器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期,受益于应用市场的增长,国内激光加工领域也在不断拓展。“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一直希望能到国内做点事情。其实,我每次回国基本上都是帮忙评审项目,也看到了国内激光技术的应用机遇,觉得在这个方面我们能够为国家做一点贡献。”

没有竞争优势的产品我们不做,比如金属切割焊机、连续光纤激光器,国内产业链已经很成熟,且有华工激光、大族激光、锐科激光等具有明显技术和市场优势的企业崛起,如果选择这几个领域,做了早晚都是‘死’。我想,如果能用我们研究的激光技术开拓一些特殊的新应用,比如玻璃钻孔,从这个角度考虑,我觉得是有机遇的。”蒋博士如实分析国内激光产业链现状。

2011年,蒋博士回到国内在江苏苏州成立了图森激光,主要生产绿光激光玻璃和宝石的激光加工设备,致力于2 μm光纤激光器和绿光激光器产品的开发和市场开拓。激光产品本身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大量研发的东西,而建立一个公司也需要长期积累和沉淀。“2011~2018年,这期间我们都在埋头搞研发,沉淀技术,除此之外,没有捷径可走。”

蒋博士提到,“我曾经跟肖特公司的前上海地区负责人交流过,谈及中国加工市场的现状时,他说,当时手机等电子产品还没有现在这么普及,加工技术不成熟,在中国推超薄玻璃很困难,因此当时肖特在中国主推的是超薄玻璃。于是,我就想到了我们的技术可以做加工玻璃用的激光设备,正好是我们美国AP公司研究的光源,这是个很好的机遇。

“虽然国际形势复杂,但国内有应用需求,我们有技术优势,是时候回家乡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了。”应用驱动技术落地,并经过多年的技术沉淀,蒋博士研究成果逐渐丰富。2018年,蒋博士回到杭州富阳,创办了杭州银湖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研发玻璃激光加工设备。“目前,银湖激光是我们的主阵地,已成为苏州图森激光的母公司,等我们新基地建成,这边将是我们研发生产一体化。”

据蒋博士介绍,银湖激光目前已经掌握了玻璃、蓝宝石和陶瓷等高硬脆性材料的高精密加工技术,突破了超薄玻璃钻孔难的问题。“基于我们美国AP公司自主研发的光源,我们开发了纳秒绿光超薄玻璃激光钻孔、红外皮秒蓝宝石激光钻孔以及皮秒光纤激光柔性电路板精密切割等方法。”

玻璃激光钻孔设备

新能源FPC切割设备

另外一点,吸引蒋博士回国的很大一个因素是上海光机所分所落地富阳。蒋博士从上海光机所“走出”,但并未与母校断过联系。凭借在美国的人脉关系,他在上海光机所和激光、光电领域的国际学会间“牵线搭桥”,让上海光机所的成果影响更多人。而作为富阳人,蒋博士也在着力推动家乡产业转型,竭尽全力促成家乡“牵手”上海光机所。最终,杭州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落户富阳。“从零到建所,再到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化落地,我相信杭光所未来会越来越好。”

编后语

孔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蒋仕彬博士在科研成果产业化的道路上,勤奋坚毅的品格,利用专长优势,坚持实现特殊波长光纤激光器的产品化和市场开拓。蒋博士骨子里是个爱科研的人,但他更想将学术研究和产业技术想结合,实现工程化落地。“个人赚多少钱不是我的人生目标,学术与产业的结合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最终变落地成有价值的产品才是我觉得最有意义的事情。”

采访后,蒋仕彬博士带领我们参观了银湖激光即将交付的新基地。“今年6月,我们的新基地将建成交付,欢迎你们来见证我们的新起点的开始。”蒋博士对我们发出邀请,并提到未来五年公司目标是冲刺IPO。在银湖激光的新大楼里,蒋仕彬博士将带领那群“追光”的人们,上下求索,不断前行。不久的将来,上市公司队伍或许又将新增一家激光设备公司。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