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农业,投资了将近500w的公司,没能坚持1年。问题出在哪里?
新年刚过,公司就出现了将要破产的迹象,农户货款迟迟不回,员工工资一拖再拖,12月份的公司到现在也没落实发放。老总一直没出现过。厂里只有一个仓管。
先介绍下公司。
【资料图】
农业公司,主营是水洗韭黄。模式也很简单,公司提供覆盖韭菜的工具,水泥桶。农户负责种植覆盖收割,公司和农户签订合同合作。农户收割的送到公司,公司负责收购清洗,包装,发货。
按理来说应该不会出现巨亏,但确实出现了。甚至面临着破产。
虽然只是个打工的,再三思索,还是想聊下为什么会亏。
1.盲目乐观,前期固定资产投入过大。
股东都是有其他主业公司,最大的一个,谭总,东莞做进口平行车行的。已经是很成熟的公司,年利润到4000w的。梅总,在东莞做水果包装箱厂,已经有20年的厂子。一个果脯厂,一个蔬菜批发档口,一个县级保险代理公司。由于都是有钱的主,基本前期投入都是不加思考地砸钱。租一个村级集体冻库加场地,56w一年。9个库,外加2000平的硬化场地。一付3年,177w。做水泥桶,村级场地,1000平,3年,40w。农户还没有交菜,买一台清洗机23w(最后发现可以人工代替)第一批货发出去,水份多,找原因,买真空预冷机,销售介绍可以抽水份。18w,到货使用发现,抽不了水份,只能预冷。农户交货量少,没有发动业务员出去跑,直接租农户种好菜的地,连菜带地一起拿。8千1亩。直接拿137亩。100w。
前期的盲目自信,造成固定资产投入过大,基本就到350w。还没开始。
23w洗菜机
18w预冷机
没有农户使用的闲置覆盖桶
137亩的闲置地
2.管理层意识涣散,没有明确的方向。
说出来都觉得好笑,一个有限公司。公司在云南,老板在东莞。一个月来1周,公司这边只有一仓库,两文员,一物流经理。还算都是想做事的人,基本都能保证正常运行。文员收集单子数据,物流经理负责发货,仓管负责收货,清洗打包。但是老板什么都不清楚,成本怎么控制,不知道,毛利怎么提高,不知道,菜发出去是亏,是挣,不知道。报表是挂靠到平行车行做。一个公司不以盈利为目的,那就真的是做慈善都不知道亏在哪里。
3.种植技术人员不到位,农户失去依附信心。
3月份开始,就开始注册,入手工作,原来的两业务尽职尽责,3个月跑了周边的所有农户,意向客户合作达到了200亩,按理来说,可以做到合理进出货。但是业务对规模种植技术不熟,公司提供的技术人员原向外宣传的是在贵州已做成功才来云南发展,后来据我了解是,在贵州一基地做了1个月的农民就过来云南做技术指导,前期的农户基本都是按照他的指导进行,但是出来的菜都是差货,甚至是废品,没有任何品相的报废货。为了稳住客户,只能按照市场价收购,收回来再丢弃。损失基本在每月20w左右。持续了3个月。60w没了。
4.公司成本问题,最主要的还是老板意识模糊,下面的人员找不到方向。
仓管负责清洗打包发货,清洗费用过高,打包费用过高,没有专人跟踪。没有确实的标准化。导致仓管负责人不知道如何下手。
清洗工人从原来的日薪,改到几件。成本提升。
日薪120,加班15元/小时,改为3元/kg,导致成本上涨。发出去的货基本发多少亏多少。主要原因在于管理层没有实际的了解,没有确切的方向。盲目的修改,导致公司没有形成一个合理化的生态。
算了,下班,开上公司配的82年报废的面包车,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