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陈宗年在内的很多人没有想到,22年前以活下来为目标的海康威视,会有今天的地位和成就——全球安防龙头,连续十年稳居这个领域的全球第一。

2010年5月,海康威视登陆深交所上市。上市近13年,公司的总市值已经高达3719亿元。而22年前,海康威视不过是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的理工男陈宗年和校友创立的小“作坊”。

理工男创业,巨头雏形出现

1986年,陈宗年从武汉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毕业,毕业后他进入位于杭州的中电集团第52所。52所主要研究计算机外部设备,属军民结合的国家一类研究所。进入研究所工作,对于80年代的人来说,那就是“铁饭碗”。


(资料图片)

1985年起,体制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主要从事技术开发的科研机构需要自力更生。如此形势下,52所开始尝试创办企业制的科技公司,将科研成果市场化。

1990年,陈宗年被分到了52所旗下自负盈亏的公司,一同分配而来的还有他的校友胡扬忠。在下属公司待的几年,陈宗年和胡扬忠等摸索了一条和家电企业展开合作的道路。

2001年,全球发生了两件大事:“美国911事件”和中国加入WTO。美国的“911事件”让全球安防意识空前觉醒,中国加入WTO,带来了更多国际市场接轨的便利。

在这个千载难逢的黄金机遇下,陈宗年与胡扬忠二人一拍即合,决定成立一家公司进军安防市场,陈宗年担任董事长,胡扬忠做总经理。

公司成立发展需要两样东西,一是技术,二是资金。二人都是理工科出身,又摸爬滚打10几年,加之52所的底子,技术上不是问题,难就难在资金上。

几百万元的启动资金,在当时也是个大数字。陈宗年和胡扬忠二人的工资有限,很难凑出来,老东家52所能帮助提供的资源也有限。

就在一筹莫展之时,龚虹嘉出现了。龚虹嘉是陈宗年和胡杨忠的华中科技大学校友。不同于陈宗年的是,龚虹嘉大学毕业后,直接去了南方闯荡。精明能干的龚虹嘉创办了生产收音机的德生公司。1995年底,德生的市场占有率超过70%,龚虹嘉也淘到了第一个1000万。

除了德生外,龚虹嘉还投资了德康通信,两年时间,德康通信就做成了全国最大的手机实时计费软件商。2000年,德康与亚信合并,成为了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概念股,龚虹嘉也实现财务自由。

出于校友情,龚虹嘉慷慨相助,不仅提供了245万元资金,还把编解码技术一同带来了。

2001年11月10日,海康威视正式注册成立,中电科旗下的海康信息出资255万元,持股51%,龚虹嘉出资245万元,持股49%,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至此,海康威视的“三剑客”齐了。而作为董事长的陈宗年没有持有股份,因为在他看来,谁出了钱,谁才能持股。

3700亿巨头崛起

成立后的海康威视开了行业先河,把自己生产的压缩板卡引进了监控领域,这一操作大大节省了硬盘储存空间,提高了网络带宽传输效率,一举奠定了企业在中国板卡市场的地位。

有数据显示,2004年,海康威视在国内市场份额超过80%,实现2.5亿元销售收入,公司成功地活下来了。

陈宗年等人的目标不只是让海康威视活下来,更要活得精彩。

在板卡市场立稳脚跟后,海康威视又抓住了视频监控储存产品从VCR(盒式磁带录像机)向DVR(硬盘录像机)转变的机遇,提早研发嵌入式DVR,产品一面世即受到市场追捧。海康威视又毫无悬念地成了国内DVR王者。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安防需求开始多样,监控领域不再只是银行ATM机,城市道路等,开始向更多地消费市场渗透,比如公园、超市、加油站等等都开始陆续装设监控设备。这让陈宗年意识到,监控领域是个庞大的市场。

于是,海康威视不再局限于存储产品业务,开始向前端监控摄像机进军。然而前端设备的许多核心的技术被国外所掌握,中国企业这块可以说是空白。

陈宗年认为差距恰是追赶的动力,只要满怀信心,就可以通过若干年努力,成为世界一流的企业。

海康威视在陈宗年的带领下,加大投入自主研发,仅两年时间便获得突破。海康威视的前端摄像产品在2006年底面世时,令一些国外巨头震惊。更令国外巨头震惊的是海康威视产品占领市场的速度。2006年后短短4年,海康威视成为监控摄像机市场的全球霸主。

美国费城、意大利米兰国际机场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重大安保项目中,海康威视的产品随处可见。早在2015年HIS就发布报告称,海康威视海外市场份额已经超越瑞典巨头安讯士,位居榜首。

2010年,海康威视股权改革后,登陆深交所中小板上市,有了资本市场的助力,海康威视抓住房地产、平安城市等基建热潮带来的市场需求激增机会,业绩一路狂飙。

陈宗年认为通过在人才上的投入,可以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继而建设难以复制的创新体系,这才是企业长久持续健康发展下去的王道。

陈宗年的领导下,海康威视在研发投入上大手笔。数据显示,海康威视的研发费用从2017年的31.94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98.14亿元。近6年时间,研发费用总计高达370多亿。

电子类产品技术迭代向来飞快,平均生命周期3-5年左右。互联网技术给安防行业带来了更大挑战,网络化、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化,每一个浪潮的出现都是一次行业大洗牌。

高度危机感,让海康威视总是敢于冒险尝试新技术。2017年,AI火遍全球,但落地到具体产业仍在探索中。

然而,在2017年10月底,海康威视便给出了答案:海康威视发布了“海康AI Cloud框架”,涵盖一系列智能产品和大数据、算法调度等技术平台,宣布海康威视从人工智能产品到解决方案已在全国30多省落地应用。在风口之上,海康威视已默默地走向了前列。

翻看年报,海康威视不断深化自己的产业链,给自己的战略定位,已经由一家卖硬件安防摄像设备的公司,逐渐转型为泛安防、先进制造、机器视觉、工业互联网等领域。顺应时代趋势,多元化发展的海康威视在资本市场的总市值已经高达3700多亿。

不过再强大的企业,也会有面临挑战的时候。

“2022年,是公司成立的第二十一年,是公司成立以来第一次出现利润负增长。”这是海康威视董事会在2022年度财报致股东信中提及的第一句话。2022年年报以及2023年一季报,海康威视净利润出现了大幅下滑,净利润下滑超过20%。

海康威视主营的安防市场,目前以阿里、腾讯、百度为代表的互联网科技公司,正从互联网领域跨界转入物联网领域;以华为、小米为代表的“软硬件”企业;以及以AI四小龙为代表的AI企业,也正在从各个场景切入,不断瓜分着这一市场的蛋糕。

面对挑战,海康威视也不断地将重心投入到智能家居、机器人等创新业务领域,寻找公司安防以外新的增长极。科技在不断发展,3700亿安防巨头海康威视在后面科技创新之路将走向何方,我们持续关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