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2023年度“惠蓉保”上线启动会在成都举行。


(相关资料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会上获悉,当日零点,2023年度“惠蓉保”已正式开放参保。

据了解,2023年度“惠蓉保”参保继续覆盖全年龄段,呈现出保障更全面、起付线更低、报销比例更高、全自费特药更多等新特点,且首次面向持有居住证的新市民参保,最高可享100万元的医疗费用保障。

有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上线246款普惠险产品,总参保人次已达2.98亿。“惠蓉保”作为成都版的惠民险项目,自2020年推出以来,参保人数屡创新高,三年总参保人数已超过了1100万人次。

四川省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彭波在启动会上介绍,过去三年,成都不断对“惠蓉保”进行丰富和优化,顺利实现了试点到常态化推进的过渡。未来三年,“惠蓉保”要坚持低门槛、广覆盖,重点保障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较高的费用及政策范围外的费用,并逐步将保障范围拓展至民族地区、人口数量较少的地区。

2023年度“惠蓉保”上线启动会现场 每经记者 张祎 摄

11家险企联合承保 特药目录药品数量全国领先

据了解,2023年度“惠蓉保”继续由四川省医疗保障局、成都市医疗保障局指导,四川省保险行业协会支持,中国人寿、人保财险、太平养老、锦泰保险、太保寿险、大地保险、中华财险、泰康养老、新华保险、国宝人寿、东吴人寿11家保险公司联合承保。

在保持59元保费不变的情况下,2023年度“惠蓉保”坚持了参保无健康条件、与基本医保衔接紧密、保重特大疾病的基本定位,由医保内个人自付费用、医保外全自费医疗费用、医保外全自费特药费用组成保障责任框架。

同时,2023年度“惠蓉保”也呈现出保障更全面、起付线更低、报销比例更高、全自费特药更多等新特点。

例如,保障责任从三项扩充至四项,新增了全自费海外特定高额药品费用保障;针对连续参保人员,医保范围内个人自付医疗费用的年度累计起付线降至8000元、医保范围外个人自费医疗费用的年度累计起付线降低至1.3万元;医保范围外个人自费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提升至30%;国内特药目录扩充至62种,并新增10种全自费海外特定高额药品,实现高发肿瘤治疗药物全覆盖。

对于2023年度“惠蓉保”特药目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副主任李秋教授在启动会上从临床视角进行了解读。

从李秋教授展示的新浪金融研究院统计数据看,全国惠民保特药数量均值为33个,近60%地区惠民保特药在30个以下,而2023年度“惠蓉保”特药目录药品数量总计达到72个,已处于全国同类产品绝对领先水平。

专家在启动会现场进行解读 每经记者 张祎 摄

李秋表示,前三年“惠蓉保”目录中的全自费特药数量每年都在增加,使用率也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大部分药品都有被报销过、被使用过,这说明增加的这些药品其实都是临床所需,充分考虑了四川及成都市高发病率的恶性肿瘤,也体现了“临床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患者价值”的遴选原则。

从试点到常态化推进 惠及新市民

据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联合圆心惠保发布的《惠民保发展模式研究报告》,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上线246款普惠险产品,累计保费规模约320亿元,总参保人次已达2.98亿。

“惠蓉保”作为成都版的惠民险项目,自2020年推出以来,参保人数连续正增长,屡创新高。2020年310万人、2021年390万人、2022年427万人,三年总参保人数已超过了1100万人次。

从启动会上披露的运行数据看,三年来 “惠蓉保”获赔参保群众个人负担最高降低75%、平均降低29.6%。在获得赔付的参保群众中,年龄最大的112岁,年龄最小的仅22天。

从赔付情况看,男性赔付金额前五的病种分别是肺癌、白血病、肝癌、肝移植、食管癌,女性赔付病种前五的病种分别是肺癌、卵巢癌、白血病、乳腺癌、淋巴瘤。特药直付服务累计为参保群众垫付648.53万元。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前三年,“惠蓉保”主要面向四川省本级职工医保参保人、成都市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成都市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2023年则新增了新市民参保通道,在成都市域范围内办理了居住证且居住证截至2023年6月30日在有效期内的持证人员也能购买“惠蓉保”,进一步拓宽了参保群众范围。

彭波在启动会上介绍,过去三年,成都市借鉴国内广东、深圳等先行城市的经验,在银保监部门、平台公司、保险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推出了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惠蓉保”,并不断地对产品内容进行丰富和优化,顺利实现了试点到常态化推进的过渡。

下一阶段,“惠蓉保”又将沿着怎样的路径发展?

彭波透露,未来三年,“惠蓉保”要与乡村振兴工作实现有效衔接,坚持低门槛、广覆盖,与基本医疗保险强衔接的产品功能定位。产品设计上,要体现保大病、保重病原则,重点保障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较高的费用及政策范围外的费用。另外,要着眼提质扩容,充分发挥省会城市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将保障范围拓展至民族地区、人口数量较少的地区。

“我们要向先发城市学习、向企业问需、向群众问计,固化试点成果、优化产品设计。”成都市医疗保障局医疗保险处处长廖凌表示,接下来,成都将健全专业机构遴选和评审、保障联盟成员的准入退出、特药遴选和磋商、保障联盟的运行和管理等机制,不断完善制度体系,推动“惠蓉保”发展行稳致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