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中,话题、主题和主题意义都以语篇为载体,因此,理解这三个概念,也需结合语篇分析。简略地说,语篇可以从内容(What)、功能(Why)和形式(How)三个维度来分析。
其中:话题指向What,是语篇所传递的主要信息内容;主题意义指向Why,是语篇的中心思想或所实现的交际功能;主题的含义相对模糊,有时跟话题接近,有时与主题意义相近;“主题”概念这种含义上的模糊性,在生活阅读、语言教学和英语课程标准中一直都存在。
在语言教学中,“主题”与“话题”的实际所指经常是相同的。比如,英语教材中常见的动物、颜色、文具、饮食、朋友、旅游、环境保护等等,它们既是话题,也是主题。
(相关资料图)
“主题”与“话题”也有些区别。首先,话题一般对应于外语教学重的交际大纲或任务大纲,凸显的是特定交际情景中的典型语言结构和交际能力培养;主题则对应于综合性的外语课程和素养导向的外语教材,凸显的是学习者综合素养的发展。其次,话题相对客观,主要是体现外语课程工具性的一面;主题有一定的主观性,更多地体现外语课程人文性的一面。此外,在同一语境中使用时,主题常被理解为比话题更上位或范围更大的概念。
无论是话题、主题还是主题意义,它们都必须依赖于特定的语篇结构形式(How)来实现,也就是说,不存在语篇形式之外的话题、主题或主题意义。对学生的外语学习而言,理解话题、主题和主题意义,都应立足于语篇形式的正确分析和解码。从整体来看,引导学生关注语篇的结构形式与语篇的意义功能之间的规律性对应关系,始终是外语教学的基本任务。
不同类型的语篇,教学的重点不同,教学中也需要因材施教。跟表意直白的描述性、说明性的语篇相比,表意隐含的寓言故事、议论文等语篇,经常含有言外之意,对于后一类语篇,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理解字面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语篇的主题意义,就更为必要。
探究语篇主题意义时,需特别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坚持形式、内容、功能相结合的原则,避免脱离语言形式空谈主题意义;同时还要关注语篇的其他语境要素(When/Where/Who),并关联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从主题意义着眼分析语篇与从结构形式着手教学语篇不矛盾,强调主题育人与分析词语句子也不矛盾。
二是注意有些语篇本身没有育人角度的主题意义,这类语篇在教学中也没必要牵强附会“硬上主题”。
三是有些语篇的主题意义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这时的教学重点可以落在学生思维逻辑和辩证思维的培养上,不必追求对语篇主题意义的挖掘和所谓的唯一正确答案。
来源丨《小学教学设计》 2023(7)
作者丨陈力(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人民教育出版社英语室副编审,课程教材研究所副研究员。)
明师俱乐部进行编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明师俱乐部
《从入门到精通-中学英语语音这样学》
长按上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值得英语老师收藏的教学资源APP&网站,快来mark吧!
50张英语思维导图,全梳理,更简洁
英语老师开学必备:英语课堂鼓励用语集锦
99元承包你一整年的备课资源,还送100元购书券!
教学资源、精彩活动、趣味互动
福利折扣、在线咨询
请不要重复添加明老师